分享

中国正统风水学4

 水木年华138 2017-01-03

   四、龙的驳换与过峡龙的剥换与过峡,是《葬书》说的“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的生气运动变化的表现形态。也即生气内在五土和水对立面的斗争——统一——斗争的往复过程的反映,是《葬书》说的“土行气行,物因以生”的生物过程 所谓剥换,就是运动变化的含义。剥,是剥夺或去皮的意思。换,是调换,更改的意思。剥换,就是生气内在运动变化的量与质的互变过程。杨筠松称为大变小或小变大,廖禹释为粗变细或细变粗。其实剥换的范畴,包括了龙运动变化的方向……等等。如《葬书》说的,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尖齐高耸,方圆秀丽。以及势如戈矛,势如惊蛇,形为燕巢和童、断、石、过、独五不宜葬等是。都属于龙的剥换形态所谓过峡,在这里峡的含义是两座山相连,而不是紧靠,中间连接部分就称为峡。就是从这座山,经过连接部份而度过到彼山。就称为过峡。这是古人对龙的剥换的特殊状态而命名的,其实它仍属于龙的剥换范畴。即属于生气运动变化形态之一。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龙脉的大剥换状态
 古人对过峡的要求是“峰腰鹤膝”,即两头大,中间小。从此座山由大变小而下降,谓之束气。中间之玄曲屈活泼如蛇行而度彼山。彼山则由小变大而高展,谓之展气。就表明生气的运动变化旺盛而有力
 
除此,附带要提出的,几乎所有中国风水的形法书,都说测定龙的剥换方位,在过峡处下罗经(罗盘)。这是没有通过风水实践的大错误。因为过峡不是直线形的,而是曲屈不定形,绝对找不到放罗盘的正确点。正确放罗盘的地点,应该在龙运动变化变换方位的转折点放罗盘。在“过狭处”是无法放罗盘的
 
五、龙的入首.
 
通常说的“入首一节”。本来是指龙剥换到头的最后一节龙。《葬书》说:“界水所以止来龙”。就是说明龙的到头是在三叉水交界处。但是由于点穴应点在龙尽气钟处,因而所谓入首一节,就应该自穴场中心至入首龙的峰顶,才称为入首一节龙。这是指个体阴宅和个体阳宅而言

在群体阴宅(公墓区)或群体阳宅(乡村、集市、城镇等)而言,就不以穴场中心及阳宅基地为准的。而是从龙尽界水至龙身最后驳换的转折点,称为群龙聚会中,各该龙的入首一节龙

六、龙的形体.

祖山,无论是太祖山或少祖山,都是穴场生气的供应站,《葬书》说的“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原其所始,就是原自祖山,因而太祖山或少祖山,就是原其所始的母山,其形体贵于高耸,五土四备。支脉繁衍,峰峦方圆秀丽
 
龙体,指的是从祖山开始,至龙尽界水止的整个龙的运动变化形态。它是生气内在五土和水对立而、斗争、统一、斗争而生物过程的表现形态。因而贵于饱满,体现生气充沛。贵于郁草茂林,体现生物能力的强盛,贵于端壮秀丽,体现内在生气素质纯正

它如行龙,贵于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剥换,贵于分支多而有迎有送,过峡的蜂腰鹤膝,落穴的禽伏兽蹲,龙盘虎踞……等等,都是高贵的龙的形体所要求的

至于古人说的金鱼、虾须、蝉翼……等,在地球表面是找不到的,是无中生有,故弄玄虚。纵然世界有如此的宝地,也不会有许多,非但与乘生气不发生关系,而且也不可能,即不利于建筑阳宅和阴宅

七、其 .

中国风水论形法的书,也是很多的,如若在古书上面去学龙法,将会弄晕头脑。以浅见,具备了上述的龙法知识,就是足够了。如徐继善所述的,大干小干,大支小支,支中有干,干中有支,有谁到山上能分别干与支呢

又如缪希雍《葬经翼?/span>原势篇》说:“夫山者,宣也,其气刚。川者,流也,其气柔。”有谁能说明山是如何宣?其气如何的刚?水是如何的柔呢

又云:“其川源之襟带也,回环重复,情与之偕,会为江湖以蓄其气,啬为尾癌以固其去。”文章写得堪称秀丽顺雅,读起来快口神怡。可是江湖既是蓄气之所,就不用去点穴寻龙了。只要葬在或住在江底或湖底的蓄气之所,便是万事大吉

说实在的,凭我四十余年的经验,审龙由入首龙逐节逆而上,审龙至少祖山,就足够了。其它什么支脚桡棹:高祖,曾祖,太祖,少祖,父母胎息孕育……一概都不要去管它,撰形法书的古人,他自己也弄不清楚什么是父母儿子 

第五节 论穴. 

风水勘察,主要在点穴,因而点穴是风水术最主要的课题,点穴要中的,必须洞悉生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所以要寻龙证穴

点穴与寻龙是二位一体的,不懂得寻龙证穴,点穴是盲目的。不懂得点穴,寻龙是徒劳而无功的,寻龙是探索生气(龙气)的运动变化规律,点穴是寻找人们所需的生气发生万物的处所。在风水阴宅是寻找埋葬死者的葬口,在风水阳宅是住宅基地或落村,市镇,都市的选址

掌握了生气的运动变化规律,点穴工夫就易于反掌了

近代,特别是自宋代蔡元定误删误释郭璞《葬书》后,王伋复古八宅,胡舜申进行风水“革新”后,几乎所有风水术者,都是对风水的门外汉,其所撰风水书,都是坐在书斋内写的文章,在纸上谈兵而已

一、 论生气(龙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龙的分支繁衍延伸,即龙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即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的地壳山脉有一定的散布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只要您从事于寻龙证穴工作,在实践中一定可以发现地壳的绉纹即山脉,都是脉脉相连的。偶尔看见没有相连接的断山,它的地纹也是相连接的,而且在地层深处还有石骨相互连接着。所有山脉都是从大山趋向小山,从高峰走向平原。《葬书》说的“过水所以止来龙”是郭璞的直观感应,而且也仅仅是说“止来龙”,而没有说是“止生气”。生气是不断的永恒的运动变化,任何东西也不可能阻止它。如果阻碍它的运动变化,世界万物都不可以生存。《葬书》不是说过“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土行长行,物因以生”吗“?

从我国的山脉而言,其大方向都是从西或西北往东或南东方向延伸,其中虽有从北到南或从南到北以从某方向和某方延伸的,也正说明生气不是形面上或机械的运动变化,而是随其内在土与水的对立面斗争——统一的结果。虽然如此,但它仍然有一条永恒不变的规律,那就是从大山趋向小山,从高峰走向平原。即是生气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性

其次生气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律

郭璞《葬书》说:“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行乎地中,是生气在地表下面运动变化。生乎万物,是生乎地表上面的万物。可见生气是由地下往上运动变化的。如果它向地中,就不可能生万物。这一规律是与地心引力背道而驰,也可证明地心引力亦为生气所生,统率于宇宙的生气动能之内

从上述可知生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是永恒向上而向前的 

    .

根据生气向上向前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在龙脉的脊上便形成一条龙脉剥换分节的屈曲气流线,所有行乎地中的生气,都是随着这条气流的方向,平行的向前运动着

事实可以证明,在福建省长乐市梅花镇海边朱某在果园山上扦的一座墓,开金井露出的地层都是顺入首龙的方向,而且大乱石在底层,次大的上一层,又次大的是第三层,逐层上去是细沙,层次分明,后来发觉是五十年代初,解放军挖战壕堆的乱土石。经过四十余年的长时间,变成今日的层次,是被生气冲刷而成的缘故。足可证实是生气运动变化所作的功。如果是地心引力所作的功,那就是比重大的在下层,比重小的在上层,决不是体积大的在下层,而体积小的在上层

因此,点穴就可抓住生气向上向前运动变化的规律,在龙尽处进行预点,然后由入首龙逆龙而上,逐节审视,至少祖山,以作来龙证穴,证实所点的穴扬,是否正确中的

大凡来龙龙势旺的龙,其穴成凸形,即《葬书》所说“势与形顺”。否则为“势与形逆”,也有在龙身中途结穴的,其高度一般不会高于该处的水口砂,其落穴一般在星辰的高处

也有“若马之驰”的龙段,其落穴在中途的突起部,穴之前堂必定有一块平地。生气旺,其平地大,生气不旺,其平地小

历来风水先生说的,或在书上面写的,穴分窝、钳、乳、突是靠不住的。同时穴也不限于这四种,例如直椭圆形如横椭圆形,既非乳形,也非突形。又如三角形,其顶非乳又非突……。总之穴形是因龙的来势而决定,千变万化什么都有,也有无形可见,在龙剥换的转折点结穴的

窝形,一般是生气不旺才成为窝形,非《葬书》说的“若橐之鼓”。《葬书》说的“燕巢”是不蓄水的,左右脉成半园,前面钳口对中而不靠拢成倾窝形。若是朝天窝形,中间必蓄水是不可葬的。中间若不蓄水,必是沙砾之地。更不可葬

钳形,一般是指有龙虎抱卫。但龙虎不可高于穴位。《葬书》说:“龙虎迹乎冈阜”,那是顶好的穴位了。若不是指龙虎的钳形,其它钳形,就要分散生气,绝对不是好穴

乳形,是说丘山之丘。突形,可能是说凸起的形状。这都是说明生气旺盛的穴形,但必须来龙气旺。否则是“势与形逆”。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不可高于水口砂,来脉要与乳并平,生气贯穴才旺

其余什么狮形、狗形、蛇形……都是由误释《葬书》所致。葬耳、葬鼻、葬角……更属错误

总之,点穴的要诀,是要看生气的来与去,以聚生气为的 

第六节 论峰和砂. 

、峰与砂的区别.

中国风水的术语:消砂纳水,二十八宿五行消峰纳水。其中的峰与砂,千百年来,都是你云,我云,人云,我亦云,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峰?什么是砂

《辞源》载:“砂,石之极细碎者也。”这种砂,搬到风水学是释不通的。又载:“消砂,堪舆家以墓前高处为砂……。”如此解释,也未免太含糊了。墓前高处,把峰也包括在内。若是墓高于砂,则墓前没有砂了

《辞源》还载:“峰,山之直上而锐者曰峰”。那么山非直上,而非锐者,则非峰也。由此看来,《辞源》所载,风水术语以及人云无论是峰或砂,都可以概括指的都是山,是地球表层的突起部份。其中孤突起而较高的,就称之为峰。那么,非孤独的突起部份较低小的就称之砂了

如此的峰和砂的概念,还是不够明白,因为这高与低,没有什么标准来衡量,还有必要深入的探索。风水术语常说龙虎,下关砂,下手砂。所有这些砂,都不是孤独突起的,特别是龙虎砂,是蜿蜒的冈阜,即《葬书》说的“龙虎迹乎冈阜”。但是所谓下关砂和下砂,下臂砂,都是指的水口左右二砂,却不一定“迹乎冈阜”了。若是迹乎冈阜,就不可以关闸出水口,不可以聚生气了。因此,所谓峰和砂,不可以因山的高低大小而分,应由它形状是否蜿蜒而分。即,凡属山是孤独突起的就称之谓峰。非孤独突起,而是蜿蜒突起的,就称之谓砂

如此的概念,还存在一点小问题,那就是要与龙脉加以区别,如果称砂为蜿蜒的山,龙脉就是蜿蜒的山,砂与龙脉不就混在一起了。所谓龙脉,其长度是无限止的,所谓砂,就是有一定的长度,或某一节才可以称为砂,例如水口砂,就是限止了长度的称谓

二、论峰砂.

山之突起者为峰,到明堂,或者说到旷野,在周围所看到的山,都可称为峰,在风水学形法,是属于形的范畴。《葬书》说的“百尺为形”,即在近处看到的都是形。“看到的”,是说明在视线以内的。《玉尺经?/span>逐吉赋》也说过“三吉凌云,虽十数里何嫌于远。六秀插汉,纵数百步亦不为疑。”也是说明论峰是不论远近,只要看得到,望得见就算数

郭杨曾风水乘生气是内乘龙气外接堂气,因而论峰也分为主峰和宾峰

所谓主峰,即是内乘龙气的峰,自穴场两边随龙水所界内,玄武来龙山脉突起的峰峦。以及龙尽处界水内的左右龙虎砂,都属于主峰或主砂。也可称为内气峰砂

所谓客峰,也称宾峰或朝应峰。自少祖山至穴场,两边随龙水界水外的峰,其中古人把水口左右的低峰而称为下臂砂,下关砂,下手砂,或水口左右龙虎砂。而把对峙的高峰,称为华表。水口中间横截的砂,而称杆门……等。所有客峰,还可称为外气峰或堂气峰

峰的形体,一般要求端壮显赫,尖齐高耸,方圆秀丽,郁草茂林。如《葬书》说的,形如龟,鹤,琴,剑,旆旗,文笔,库柜……等等,以及乾马暄天,坤牛望月,艮狗依市,巽鸡鸣阙,太微临卸,南极星辉,金陛步武,玉殿传书。(兼论方位)总之,峰以气通物应,符合自然景观,望之令人心旷神怡为佳。忌以隐迹抛踪,抱头侧面,奇形怪状。如《葬书》所说,形如投算,形如乱衣,形为灰囊,形如覆舟,形如横几,形如卧剑,形如仰刀。《逐吉赋》所说,掀裙舞袖,水瓢盂钵,偃月卧尸,剑戟牙刀。凡令人一望生厌的山峰,在所不取

凡属朝应峰砂,必须朝海拱辰宾主识心。主客相迎,即是四势峰砂都伸向穴场,如同天空星斗都拱向北辰星

三、青   .

1、四象的龙虎.

一般风水术者,对于龙虎是认识不清的,都认为是左青龙,右白虎,因而把左边的山就称为青龙,右方的山就称为白虎。甚至有把凡属左边的房屋,水流……等都称为青龙,右边的称白虎。如果以四象而论方,那是没有错误的,如果你从事风水实践的时间长了,对中国风水作了较深入研究,一定会感觉这个概念有错误

郭璞《葬书》说:“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砂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因此,以四势论方,如上述所称是错误不大,但要注意一点,即是“称砂”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并没有包括什么青龙房屋和青龙水流,也没有说有什么白虎其它的什么。而且它还明白指的是“砂”,而不是峰。应是说穴左右的山,不宜太高,太高了会压穴场,故而有些术者说“青龙不怕高万丈”,是完全错误的。这是以四势而言青龙白虎

郭璞《葬书》还说:“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又说:“噫气为能散生气,龙虎所以卫区穴。”这是说的龙虎有所不同了。第一上述是“砂”,而这里说的是“冈阜”。第二上述的是“四势”,这里说的是“卫区穴”。

砂,虽然不是指碎右,也不是指峰,而是指比峰要低一些的山。冈阜都不是砂,更不是峰,而是比砂又要低的冈阜,而且是低得看不见的“迹乎”。为什么要那样低的龙虎呢?请往下阅读

2、卫区穴的龙虎.

郭璞《葬书》说:“外气所以聚内气,龙虎所以卫区穴。”如此说来,龙虎就有两个任务,一是引导外气来聚内气,一是卫区穴。前者应该在形法方而,是属于外气形法。但是龙虎本来就是入首龙的分支,与穴场是一体的,是先天的内气范畴。因而龙虎既是内气,为要引导外气聚内气,所以就兼任了外气。兼任外气的目的还是为了卫区穴而服务。因为有了卫区穴而服务。因此,穴场与龙虎的中间,就绝对不可以有水流。因为有水流隔开穴场,就不是主龙,而是宾阜,宾砂,或宾峰了。同时也不称为引外气来聚内气,也不可以“卫区穴”了。为甚么呢?还是要以“乘生气来说明”。

生气是沿龙脉的分布面向前向上运动变化的。共一龙脉没有分脉的主脉生气是共类共性的,就是说,它的元素质量和水量是一致的。如果穴场与“龙虎”中间有水流,那么它就成了分脉而不是主脉。主脉和分脉的生气就有差别。如果所有的生气都是一样,我们也不需要去点穴寻龙,所有的穴都是一样的

同时分脉的随龙水也和主脉的随龙水不一样,非但主脉的随龙水较分脉的随龙水的流量大流程远,而且它的质也起了变化。因为分脉已经生了分脉的随龙水。此其一也

其二,入首龙没有分脉,生气往前向上的运动变化,龙尽气钟处,若龙虎高了其同类生气分流龙虎而去,促使龙尽而不能气钟。因而龙虎必须“迹乎冈阜”。此其二也

再者,若龙虎高于穴位,非但龙尽而气不钟,而且使穴位明堂狭小,甚至没有明堂,以致外气不可能聚内气,成了所谓“钳形”。

还要注意的,在龙尽气钟分左右龙虎处,最好结成突穴,切忌低凹。同时龙与虎都必须向穴位弯曲,忌“虎踞”,而不可朝外,龙虎都得朝内始可外气聚内气,才能达到龙虎所以卫区穴的目的

总而言之,所谓青龙白虎,是有两个概念一为四势而分,所称是青龙方和白虎方,一为卫区穴而分,所称为青龙和白虎。(没有方位

第七节   .

一、水的概念与范畴.

在第一篇第一章中,已大略介绍了水有两个概念,即微观概念和宏观概念

1、微观概念的水。郭璞《葬书》说:“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行乎地中,谓之生气。”又说:“土为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为水之母,有气斯有水。”这里说明了,生气就是阴阳气,是行乎地(球)中的,而是土生气,气生水的,推而论之,所谓阴阳气,就是土和水,土属阳气,而水属阴气

所谓土,是《葬书》说的“五土四备”的五土。古人把各种化学元素归纳为五类,即金、木、水、火、土五类土。因而,所谓生气,就是阴阳气,就是各种元素和水的合称。在地球世界,具有各种元素和水的,只是地球。其它任何万物之一的物质,即任何物质都不可能具有所有的元素,包括现阶段人尚未发现的元素在内。所以地球内在的对立面就是五土(各种元素)和水,也即是生气内在的对立面,阴阳二气

生气内在的对立面五土和水,是“行乎地中”的,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见的,是五土中所含的水。因而是微观概念的水

《葬书》又说:“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说明了生气在地(球)中发生运动变化,发而生乎地表外的万物,即是说,世界万物都是生气所生的,因而世界万物也都是生气,这样,生气生生气,就构成了地球领域的物质世界

从上述不难理解,生气生万物是有两种类型,即一、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万物的一种生气;二、是万物生万物的一种生气。前者是五土四备的,即是所有元素,在春夏秋冬四季,永恒存在的,可以称为五土或全元素的生气,而世界万物为其所生,是属于母气的范畴,其内在的五土及其含水的水,是属于母气微观概念的水

另一种是由母气所生万物中的生气,这种万物中的生气内在的土与水,就与母气的内在的五土,即全元素和水的水,不会相同,而是若干元素和水的水。这种水和母气内在的水一样,也是看不见的,而是母气所生的水,可以把它称为子气微观概念的水

子气微观概念的水,非但与母气微观概念的水有所不同,前者是全元素,后者是若干元素。而且子气微观领域的水与子气微观概念的水,也是各个不会相同的。即是说,非但万物中的茄子和辣椒内在的微观概念的水有所不同,而且每个茄子与其它茄子内在的微观概念的水,都不会相同。因而凡属母气生子气,或子气生子气内在微观概念的水,都属于子气的范畴

2、宏观概念的水。是《葬书》说的“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是说生气是在地表内运动变化的,即是说在地球内运动变化,发而生乎在地表外的万物。所谓地表面,可以理解为地球表面,包括泉水洞,坑道,涵洞以及燧道等的四壁,因而地表外万物之一的水,诸如江、河、湖、泊、溪涧、海洋的水,以及泉水洞的泉水,涵洞,坑道内的渗水……都是人直观看得见的水,称为宏观概念的水

微观概念的水,可以人为变化为宏观概念的水,例如万物内在生气,经过高压或某种方式而产生水就是。例如榨豆浆

二、水与风水的关系.

众所周知,地球世界的万物,都是地球内在生气所生,即为母气所生,亦《周易》的太极所生。因而万物都是属于生气的范畴。就是说,地球生气生万物生气,万物生气又生万物生气,生气生生气,就构成了地球生气的物质世界

生气内在的对立面就是土和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存亡的。没有土,水也不存在。没有水,土也不存在。世界就是五土和水(地球),或若干土和水(万物)的世界,因而土和水是同等重要

郭璞《葬书》说:“葬者,藏也,乘生气也”,中国风水的主旨,就是乘生气。所谓乘生气,就是乘土气和水气

中国风水,亦即中国建筑对阴阳宅的选址点穴与建筑,就是内乘龙气和外接堂气。内乘龙气,就是内乘龙脉的若干土和水气。外接堂气,就是适应和改造阴阳宅周围环境万物的若干土和水气。这在杨筠松风水术,即郭杨曾古法风水术的实践中,就体现出来了

内乘龙气,即内乘龙的若干土气和水气。这种龙内在的生气,肉眼是看不见,除非是全面的,彻底的发掘,进行化验,是无法实现的。但是龙的随龙水为龙的生气所生,即是龙内在的若干土和水,在其随龙水就可以体现出来,因此,郭杨曾古法风水术,为探察龙气,即龙生气的旺盛与否,所采取的乘龙气的手段,就是察龙观水。察龙,就是观察龙的势和形,察水,也是观察随龙水的势与形

外接堂气,和内乘龙气一样,是观察阴宅和阳宅周围环境的土和水,古人把周围环境,都归纳为明堂罗城以内的山峰和水流,因此采取的手段,就是消峰和纳水。从客观来说,周围环境,应该包括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孟母择居,是因孟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断机教子,就是因孟柯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二者的影响。关于这一点,特别是社会环境问题,有待我们今后作深入的探讨和改进

三、如    

生气内在对立面是土和水,因而水的良萎,就完全表达了生气的良与萎。察水大抵可分下面几个方面

1、在水质方面,是首要问题,它可以表达生气的素质,因而要求悠扬清沏,忌于混浊污秽。《葬书》说:“沐浴本带桃花,悠扬清沏女反贞贤。”其意是说,沐浴水本来是主淫乱的。但是由于它的素质好,即悠扬清沏,非但不主因淫乱,相反的要主应女为贞贤,就充分表明察水最重要的是看水的素质,如古人说的山环水抱,故然是好,若不悠扬清沏,而是混浊的污秽水,水抱能聚生气,所聚积的生气,也是秽气

2、在水势方面,是表明生气运动变化的缓急。《葬书》说:“朱雀(指水)源于生气,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泽于将衰,流于囚谢,以返不绝。法每一折,储而后泄,洋洋悠悠,顾我欲留,其来无源”,是说明堂水(明堂内的水)要源远流长,表明生气的旺盛,非但要看不见其来,而且还要“其去无流”,即看不见流出水口,而且在转湾处要有停留,好象是舍不得流出去,表明生气的聚蓄。所避忌的水势不要湍急有声。所以瀑布只宜于风景区,而不宜于住宅区

3、在水形方面,贵于之玄曲屈,环抱有情,才可以“外气所以聚内气”。如徐继善说的卫身水,腰带水,九曲水……等都是好形的水,所说的暗拱水,入口水,特别是所谓仓板水,指的是田园水,其质一定不良,因为田园水都是杂水,耕田要施肥,天旱要遭旱灾

水形最忌直流直出水口,尤嫌直射穴和直射住宅,经验证明,凡属冲穴冲住宅者,皆主灾祸

尤要注意者,水贵中和得位,刘伯温所言的水,无论是溪涧,亦系江河湖泊,穴前或宅前明堂都要低于穴场和宅基地,而不即于近水者。其他察水之法,请详理气篇 

第六章 理法. 

第一节 理法的概念及范畴. 

理法,本名理气,在中医学指的是调理人体的气,如气逆则降,气虚则补等。在古代哲学家,如张载、朱熹、王守仁等人,指的是“理”和“气”的关系。“理”指的是事物的条理,准则或规律。“气”指的是宇宙之气,一种极细微的物质。这对理气的释义都很抽象,特别是对“气”的释义,很不具体

杨筠松风水术对“理”的释义是理解和处理。对“气”是指生气,即元素和水。理气,就是首先理解生气的运动变化规律,即理解生气内在元素和水斗争、统一、斗争的往复情况。进而加以处理,即适应、利用、改造生气为我用。简而言之,所谓理气,就是理解和处理生气理解和处理生气的方法,就称为理法

其实,中医学所指的“气”也是生气,也是元素和水的关系。例如“气虚”,指的人体内缺少某些生气,即缺少了某些元素和水,属于内气。补,就是补外气,就是以外气来填补其内在缺少的元素和水。因而中医学指的气,也是唯物的。治病的方法,也是内气和外气的辩证。因而是科学的符合客观存在的

郭璞说的:“生气行乎(运动变化)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也属于地表外的万物之一,为地(球)中生气所生。因而中医学所谓的“气”,与杨筠松风水术所谓的气,是同一概念,地表外万物,不具备所有元素。而是具有若干元素。应归类为地表外生气的范畴,而地表内,即地(球)中的生气,是具备了所有元素(包括没有发现的)是属于地中生气的范畴

中医称为儒医,当然是属于我国儒、道、佛三大哲学家之一的儒家。以孔仲尼为祖,以“仁”为核心,宋代以朱熹为首的理学,也是属于儒家,其哲学系统庞大而复杂。儒家的所谓气,既有具体的如中医学,也有很抽象的,如理学。道家,以李弭为祖,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从无到有,有生于无”,逻辑性很强,但是很抽象。佛家,那就把“气”神化了。风水学的主导,郭璞《葬书》的理气,其理论,既有系统,更合逻辑,生气的内在对立面——元素和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质

第二节 形法与理法.

上节说过,理解和处理生气的方法,称为理法,察识“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方法,即观势察形的方法称为形法。形法与理法,都是为了处理元素和水,即适应、利用和改造为我用。是共一个目的,是一体的,不可以截然分开的

前面说过,山脉、峰峦、冈阜……是“行乎地中”生气的内在对立面(所有元素和水),运动变化(斗争)和静止聚集(统一)在地表的表现形态。观势,如行龙的、驳换、过峡,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峰砂的尖齐高耸,方园秀丽,水的悠扬清沏……等,是理解生气运动变化的缓急、强弱和大小的情况。察形是理解生气的静止聚集生物情况。都是为了理法中的理解生气。因此,形法与理法中的理解生气是同一范畴

形法是理解地中生气运动变化在地表的现象,理法才能理解它的本质

形法是处理生气过程的第一阶段,理法的理解生气,是第二个阶段,处理生气是第三阶段。构成了杨筠松风水术的整个实践过程

没有形法,便不可能进行理法。没有理法,杨筠松风水术的实践便不能作功

没有形法,阴宅的点穴,阳宅的选址,就不可能进行。没有理法,对阴宅不可能进行来龙证穴,消砂纳水。对阳宅,不可能进行乘气立向和开窗、放门、室内布局和装设。以及村镇布局,设置交通、文化教育……等设施

形法是用肉眼直观的感性认识,而理法是集形法的感性认识,进入思维分析研究和处理的理性认识

形法理论和理法理论,构成了整个杨筠松风水的系统理论,成为杨筠松风水术实践的指导

郭璞《葬书?/span>原著》说:“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其中的“方”,就是指理法,阴宅的坐穴、立向、阳宅的开设门窗,都是以“方”来处理,因而中国风水术。又通称为方术

第三节 龙水交会.

郭璞《葬书?/span>原著》说的“生气”是土生气,气生水。行乎地中,生气的内在对立面是五土和水,发而生乎万物的生气的内在对立面是土和水

乘生气就是乘行乎地中的,即内在生气的对立面五土和水之气,也就是乘所有元素(包括没有发现的)和水之气

这种“行乎地(球)中”的生气及其运动变化,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就是龙脉。龙脉“发而生乎万物”的水(指宏观概念的水)就是随龙水因而“行乎地(球)中的生气,在地(球)表生万物作功的大小,就表现在随龙水的大小。它的质(所含元素)也就是随龙水的质。故而乘生气,就是乘龙脉和随龙水之气

生气的性质,即生气的质和量,以及其生物的作功情况,一句话,就是对生气的分类,是以“方”定性的。趋向平原的龙脉是非常微小的,有些微小龙脉是不容易审视的。水既为龙脉所生,随龙水流向那里,也就说明龙脉趋向那里随龙水流向二十四山向的癸丑、艮寅、甲卯方,我们把它称为金局,也可称为第一类生气或A首类都可以的。随龙水流向,乙辰、巽巳、丙午方,称为水局。也可称第二类生气B类,次类都行。随龙水流向丁未、坤申、庚酉方,称为木局也可称第三类或C类,或又次类。随龙水流向辛戌、乾亥、壬子方,称为火局。也可称第四类D类、或再次类。这种龙与水交会同流上述四方(四类)的那一方,就把世界生气定为那一类

乘生气,就是乘龙气,由于“土生气,气生水”,因而旺盛的龙气,必定能生随龙水。某龙的随龙水,为某龙所生。龙因此和随龙水的本质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它们的运动变化方向是一致的。这就称为龙水交会

杨筠松把地球表面,按照《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分为坎、离、震、兑四卦,即四个区域,也即四方。也即整个地球表面包含了水、火、木、金四类元素(土类同水类),而生万物的土在地中

同时,把坎、离、震、兑的每卦中的五土(元素),用七十二龙的纳音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龙。在每龙内,用分金度又区别为金木水火土五度……。

这就是杨筠松《青囊奥语》“颠,颠倒”的基本理论

乙丙交而趋戌

辛壬会而聚辰

斗牛纳丁庚之气

金羊收癸甲之灵

李三素说;“纳音木,震也,即是甲。纳音金,兑也,即是庚。纳音水,坎也,即是壬,纳音火,离也,即是丙。甲庚丙壬,龙也。乙辛丁癸,水也。龙属阳,水属阴。只有阴从阳,阳不从阴也。阴阳交,即雌雄配,夫妇会,而同归于墓

丙,是火龙,乙是火龙的随龙水

壬,是水龙,辛是水龙的随龙水

庚,是金龙,丁是金龙的随龙水

甲,是木龙,癸是木龙的随龙水

火龙与火龙的随龙水交,而趋戍库

水龙与水龙的随龙水会,而聚辰库.

丑库是纳金龙与金龙的随龙水会合之气

未库是收木龙与木龙的随龙水,相配之灵

所谓“格龙乘气”就是格的甚么龙,就乘甚么龙和甚么随龙水的龙气和水气。也即坐七十二龙,甚么穴立甚么向

第四节 实践工具——杨盘.

中国罗盘的发展史,由日景方位先天十二支的土圭,发展为磁针方位以八干四维天盘和先天十二支地盘合并为司南和六壬盘;再由六壬盘进而发展为有极星方位的正针中针缝针三针俱全的三十六层中国罗盘。中国罗盘由简入繁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风水术由单纯乘气的科学风水术发展为极其复杂的玄学命理风水术过程

唐代末时,罗盘盘面除先后天八卦外,只有八干四维十二支的二十四个方位,分为阴阳二龙进行格龙乘气。所以《天玉经》说:“先天罗盘十二支,后天加上干和维,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母公孙同此推。”

杨筠松在风水术实践中,检验阴阳龙格龙过于粗糙,就减去了阴阳龙,添加了七十二龙,创立“颠,颠倒”风水法。《青囊奥语》说:“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是杨传给曾文辿的秘决。这一点可以在杨筠松以后明代以前的古建筑中得到考证。无论是阳宅的皇宫民宅,和阴宅的皇陵民坟,有大部分是扦龟甲,庙宇寺观大多数扦大空亡和小空亡。罗盘上面的缝针,即天盘,是杨筠松晚年时期创造,为便于消砂,纳水,依据日景方位一干维辅二地支,改为一干维辅一地支的双山五行的天盘,因而地盘和天盘称之为杨(筠松)盘

一、正针二十四山向.

中国罗盘虽然体制繁杂,总的说来,只有三针,即正钟,中针和缝针,其它诸层次都归属于这三针之下。三针都是二十四个方位,或称二十四山,或称二十四向,也可称二十四山向,即坎卦壬子癸,艮卦丑艮寅,震卦甲卯乙,巽卦辰巽巳,离卦丙午丁,坤卦未坤申,兑卦庚酉辛,乾卦戍乾亥,称之谓一卦三山

正针,在罗盘三针位于内层,因而称为内盘,以天地人三才而分称为地盘,由于磁针的子午红线正是正针的子午方位,故另名子午针,《南针诗》说的“先将子午定山冈”,就是说用正针定山冈

正针二十四山五行是正体五行也称老五行。即亥壬子癸属水,寅甲卯乙巽属木,巳丙午丁属火,申庚酉辛乾属金,辰戌丑未坤艮属土

正针及其七十二龙以及缝针是杨筠松创制的,所以正针和缝针又合称为杨盘

正针所示方位是磁针所指的方位

中针,位处罗盘三大针的中央,所以被称为中盘,以天地人三才而分名为人盘。因中针及其二十四天星是赖文俊创制的,所以又称为赖盘。中针所示方位是极星方位

由于中针的子午处于正针壬子和丙午的界缝,本来是属于缝针。一方面由于杨盘缝针先于中针的创制,另方面为了区别杨盘缝针称为中针而不称缝针

缝针,位处罗盘三针外圈称为外盘,以天地人三才而分被称为天盘,由于缝针的子午正对正针子癸和午丁的界缝因而得名为缝针,缝针和正针同为杨筠松创制而合称为杨盘

缝针所示方位是日景方位

罗盘的始祖是十二支的土圭,不是磁针方位,而是立杆观日影的日景方位,就是现代罗盘的缝针方位。直到已经发现磁石的汉代,才由土圭发展为天地盘的司南和六壬盘,天盘是八干四维以象天,司天气(外气)。地盘是十二地支以象地,司地气(内气)。到唐代杨筠松在地理术实践中,才把天地盘司南和六壬盘的天地盘合并为二十四山向,天地气(外、内气)都由原来土圭的十二支司管,八干四维用来辅佐十二地支以司天地气

《天玉经》说:“先天罗盘十二支,后天加上干和维,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母公孙同此推。”十二支气又称为十二宫,子宫,自壬中至癸中。丑宫,自癸中于艮中。寅宫,自艮中到甲中。卯宫,自甲中至乙中。辰宫,自乙中至巽中。巳宫,自巽中至丙中。午宫,自丙中至丁中。未宫,自丁中至坤中。申宫,自坤中至庚中。酉宫,自庚中至辛中。戌宫,自辛中至乾中。亥宫,自乾中至壬中

八干四维本身是不司天地气的,凡一干维辅二地支,干维正中不司天地气,名为大空亡。这是专指正针而言,中针缝针的八干四维则各有所司各有所专

正针是罗盘的主针。在地理术的应用,凡属格龙乘气,消砂纳水,布局,排(放)水以及立向坐穴,分金坐度,都以正针为主,中针和缝针是为正针而服务的

正针的方位,是磁针方位,是国际的标准方位,航空航海都以正针为准的。各国的大地测量,都是以磁针方位与正北的极星方位,计算磁偏角而测定的

在未采用磁针以前,土圭方位是依赖太阳光的照射而决定的。应用磁针以后,非但正针是磁针方位,中针缝针的日照和极星方位,也是依赖正针方位决定后才能决定中针缝针方位的

正针方位就是磁针的南北正对正针的午中和子中,即是磁针北极正对二十八宿虚宿和危宿界缝(经0度)。磁针南极正对二十八宿的张宿三度(经180度)。则正针所指方位就准确了。王伋《针路诗》说:“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宿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正是说明正针的正确方位

正针之所以名为正针,它的含义不外是如上所述

正针二十四山向图

内、指南针,外、正针二十四山

二、七十二龙.

七十二龙,即是六十甲子的六十龙加上八干四维正中的十二空亡龙,称为七十二龙,近代地理术者有称为穿山虎的,地纪的,也有称为七十二分金的,是唐代杨筠松在地理术的实践中,发觉正针阴阳龙过于粗糙,格龙乘气的准确性太差而创新的。七十二龙和正针合称为杨盘

七十二龙本设于正针之下,为正针十二支气而服务的,主要是供格龙乘气坐穴分金用的。杨筠松在未创设缝针之前,消砂纳水也是用七十二龙,近代地理术者,有的把七十二龙置于缝针之下,也有置于中针之下的和三针一样有以缝针为地盘的,也有以中针为地盘的,都是错误的

七十二龙的地理术的实践过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理术实践的效果,在于运用七十二龙。衡量地理术的技术水平,在于七十二龙。地理术的科学性,体现于七十二龙。郭杨曾地理术的奥秘,全系于七十二龙。杨筠松传曾文辿的《青囊奥语》是七十二龙,曾文辿下传的《天玉经序》也是七十二龙。从“颠,颠倒”和“八神四个一,八神四个二”可以证实七十二龙是杨筠松创制的

七十二龙的五行是六十甲子的纳音五行,要加以说明的,所谓五行是古人把地球世界的所有元素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类,所以我们应当把它视为第一、二、三、四、五或ABCDE类都可以

七十二龙的界缝是小空亡,大空亡是十二支气的界缝。界缝都是理想的一线,不占有面积,而大空亡占有五度,是由于杨筠松风水术乘生气是乘旺气,界缝的右二度半是十二支气的未气。左边的二度半,是十二支气的初气。初气和未气都不是旺气

七十二龙图.

七十二龙图:内陆盘,外七十二龙

三、缝针二十四山向.

缝针是位处罗盘三针的外圈,又称为外盘。以天地人三盘而言,称为天盘。其所以称为缝针者,是由于缝针二十四山向,每山向的正中,正对正针二十四山向每二山向的界缝。如缝针壬山,正对正针子癸二山界缝。缝针子山,正对正针癸丑二山的界缝……。

缝针方位,是土圭竖杆观日影的日景方位。正针和其附盘七十二龙以及缝针,合称为杨(筠松)盘。这种中国罗盘,自杨筠松840-910)在赣州授徒传术至赖文俊1131-1162年)左右,胡舜申“革新”,在中国风水界沿用了一千多年了

缝针二十四山向是双山,都是以先天(土圭)十二支气为主。即子宫——壬子,丑宫——癸丑,寅宫——丙午,未宫——丁未,申宫——坤申,酉宫——庚酉,戍宫——辛戌,亥宫——乾亥

前面说过,正针的八干四维是—干或一维辅二地支。如“壬”的右半辅亥气,左半辅子气。“癸”的右半辅子气,左半辅丑气……。而缝针的八干四维是一干或一维,是辅一地支的。即壬辅子,癸辅丑,艮辅寅……。因而缝针双山是与正针十二支气是同宫的。如缝针壬初正对正针子宫的壬中,缝针的子未正对正针的癸中。正针子宫自壬中至癸中统率缝针壬子二宫。因此,缝针双山是与正针十二支气,即十二宫分别是同宫的

正针二十四山向的五行是正五行,每一山向有它自己的五行,而缝针二十四山向的五行,是每一双山有它的五行。如壬子双山。壬属水,子也是属水,但壬和子是双山,是同宫,不可以分为壬宫和子宫

缝针双山五行,是来源于四局的生旺墓三合。如水局的长生在申,帝旺在子,墓库在辰,申子辰为三合水局。缝针水局的生旺墓是坤申,壬子和乙辰,因此,坤申双山,壬子双山,乙辰双山都是属水。以此类推,巽巳、庚酉、癸丑属金。乾亥、甲卯、丁未属木。艮寅、丙午、辛戌属火。故而缝针二十四山向的五行,必须称为三合双山五行,才是对的

这是风水术者必须懂的知识,除杨筠松的少数嫡传懂得以外,其他风水师是一窍不通的。如王徵莹的《直指原真》,赵九峰的《地理五诀》用双山立向,而地盘是没有双山。就是中国风水的历史名师,如廖禹(金精)赖文俊(布衣)同样的也不了解。至于福建之法的“八宅风水”,蒋沈的“三元大玄空”,就更不用说了

关于杨盘的运用,正针是司内气的,如点穴选址,来龙证穴,坐穴立向……是用正针。缝针是司外气的,如消砂、纳水、排(放)水……是用缝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