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帮助人家创造一个市场、一个产业时,不想赚钱都不行

 快读书馆 2017-01-04

我们的经营理念是怎么孕育出来的


第一次大规模搞孵化虽然没赚到多少钱,但也没有亏本,卖完小鸡,我们几个兄弟每人还分了80元钱,当时80块钱可以买一辆自行车。那段时间我每天走路,每天走五次,有时晚上还要走两次,腿磨损得特别历害。当时年轻,精力比较旺盛,也不怕,有时走痛了睡一晚上,第二天照样干,也没有特别在意。我们还赚了一台孵化机,并且丰富了孵化方面的知识。还有,我们的鹌鹑孵化也成功了,我们的孵化率达了到90%以上。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技术普及了,当地农民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方法搞孵化了。在孵鸡的同时,我们的鹌鹑孵化养殖技术基本成功了,我们就动员农民养鹌鹑。


在卖小鸡之前,在筹集孵化的过程中,我们动员农民养但农民不养,我们找了好多农民,他们虽然信任我们,但就是不养,说没有技术,没有钱,养不活,卖不到钱。这些我们都能解决,但他们就是不买,因为没有看到赚钱的人,他们是绝对不会投入的。我想农村走不通就走城里,在城里并不是发展养殖业,而是在城里成功了再由农民来养。事实证明,这个由城市辐射农村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找城里人怎么养呢?首先我养起来了,很多同学关心我,比如我师专的一个同学叫张荣文,他说你养成功了我就跟上来,我请他来看了几次他终于动心了。他开始养了几百只,我当时卖给他两毛五一只,应该赚不到钱,但我想必须通过这一步,真真实实地帮他赚到钱,我们这个事情才算真的成功了。我的同学卫学镔也很感兴趣,他养了一百只,存活了四十来只,最终有三十来只下蛋,平均有90%以上的产蛋率。他自己吃不完,我又找包皮蛋的老太婆帮他卖,卖了之后还能把成本摊下来。不花钱可以吃蛋,就这个概念,我把这个概念介绍给其他同学和朋友,他们都开始喂了,后来发展到十多家。有的一家人每天有几百个蛋,包皮蛋的老太婆都卖不掉了,我们便把所有包皮蛋的老太婆发动起来,但还是卖不完,我想这时必须开拓市场了。我与陈育新商量,他说他亲自来做,他就拿了一批蛋到雅安、邛崃去卖,邛崃没有卖多少,却把雅安市场打开了。陈育新带了一个农村小伙子,是他的邻居,16岁,初中毕业找不到事做,就动员他来卖,他卖得非常起劲儿。接着我们又发动了十几个农民来卖,结果蛋不够卖了。


通过卖蛋,城里的人赚到钱了,我的同学每天几百个蛋,每个蛋都要赚四五分钱,一个月可以赚几百块,相当于工资的10倍。农民在帮他们卖蛋时一算账便明白了,于是自觉找到我们,我们便把饲料赊给他们,我和陈育新每天去给他们讲解饲养技术,帮他们做架子、做笼子,一丝不苟地帮助他们。他们成功了,第二家就用不着教了。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叫高泽民的,他是我们发展的第一家,他是陈育新的亲戚。由于是地主出身,他以前穷得不得了。1983年底,他居然到银行去存款了。他要求存200元,储蓄所给他一张存单,他要本本,本本管五分钱,银行不给他,说他三天两天就取了,拿本本没有用。第二个月,这200元钱他不但没有取,居然又存了200元。银行就起疑问了,他以前穷得丁当响,现在每个月都来存200元,他是不是在偷东西?他们派人暗中调查,发现他在养鹌鹑,就把这个情况向农行作了汇报,农行又向新津县委工作组作了汇报,县委工作组又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县委书记钟光林,钟书记想起是有个叫陈育新的大学生提出要停薪留职,他还要其带动10个专业户呢。这个事情到底如何,他派了一个调查组下来,结果发现古家村已有十几户养鹌鹑了,很多人赚了钱后还在扩大生产。他们测算下来,这个村一个月光养鹌鹑就要赚2000元。县委调查组发现陈育新是“罪魁祸首”,于是找到陈育新,陈育新见到钟书记说,你给我一年发展10个专业户的任务,我超额完成了。


接下来,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来了,我们刚好与国家的发展同步,我们略微超前了一点。中央一号文件号召发展农村专业户,所以,新津县把我们作为宣传重点,全县各级干部都到陈育新家里看。能用的地方都用完了,陈育新就搭了块水泥瓦,在屋檐下煮了几年饭。他本人就住在拌饲料添加剂的小药房,那里气味大得很。


1984年底,县委县政府也养起鹌鹑来了,他们把伙食团的钱拿来养了几千只鹌鹑,我们每天去免费指导。这个伙食团帮助我们免费宣传,结果我们没花一分钱就出名了。到1984年底,古家村已经发展了30多户,每户都有几万元的利润。接下来的1985年,《四川日报》、《成都晚报》都开始报道我们了,因为是新生事物,一个是发展专业户,一个是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到1986年,古家村几乎没有一家不养鹌鹑了。


这个过程给了我们深刻体会,我们就是以技术服务来带动发展,我们诚心诚意地帮助人家赚钱,我们的成功就隐含在里面。你想赚人家的钱不一定赚得到,你在帮助人家成功的过程创造了一个市场、一个产业,不想赚钱都不行。我们的经营理念就是从帮助农民富裕中孕育出来的,就是在技术服务、售后服务中,在向农民传授经营经验、经营办法中,在与他们交朋友的过程中,慢慢孕育出来的。


来源:本文摘自企业管理出版社的新书——《刘永行说购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