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动态】尹后庆: 落实核心素养,学校如何规划?老师如何教学?

 行益乐 2017-01-04




在这里观察学校

在这里理解学校
在这里建设学校

“校长会'凝聚全国教育精英,提炼中国教育智慧,与您一路同行!


 



       尹后庆,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兼任第九届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


  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事关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理应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终极追求。已经启动两年的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也将核心素养框架构建和学科素养的目标分解,作为这一次完善升华新课程的抓手。

   “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屋建瓴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它的提出,为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从而使课程与教学育人主阵地的形成成为可能。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


落实核心素养,如何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当下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

   所以,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1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但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展开,甚至出现了“假装学习”。

   因此,今天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

   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孩子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2不脱离情景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

   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科活动的真正价值。


结合学科内容开展不脱离情景的学科活动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1

 政治学科

        比如,政治学科既要有社会实践,又要有“活动课程”,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可以设计成活动来实施,通过社会调查和访谈、问题探究和辩论等,在活动中学习和思索、认知和行动。


2

 语文学科

       在国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专家们极富创意地设计了“学习任务群”。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它通过任务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以此力求避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技能逐项训练的模式。



3

 数学学科

       数学也要设计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活动。



4

 其他学科

        其他学科,如地理考察、历史活动、科学实验和探究、技术设计等各种活动设计,会使学习活动充满情趣,不仅会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起到迁移、强化、调节作用,更能使学习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上,承载独特的、潜在的、综合的教育功能。


落实核心素养,学校如何规划课程?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

   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拓展阅读

尹后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



       我今天讲核心素养,我的基本想法是这样,核心素养作为一个理论架构已经提出来了,现在优先的时间不讨论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我着重讲的是落实核心素养,重要的是教学,因此我今天提的是《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

        应该说我们这次核心素养理论架构的提出,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与人本价值的集中体现,我想这条大家都是统一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立德树人,这样一个目标通过核心素养的落实,可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同时,核心素养的提出,应该为我们今天的课程教学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思维逻辑,为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提供引领性的支撑,我想这是提出核心素养,并且以核心素养引导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价值。

        我想我们核心素养是此刻育人的主阵地,当提出核心素养以前,我想这种可能性就变成现实了。那么,今天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通过三个紧密联系。

        第一,课程改革。

        第二,教学实践。

        第三,评价改革。

        假如说今天提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我们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如果还是维持原来的模式,那么核心素养只是一句口号,怎么落实呢?它首先一定是以核心素养为主线,整个是改革我们的课程的目标体系。从课程方案整个课程方案,一直到每一个学科的具体的课程标准。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面上课主要是一门学科一门学科地在上课,核心素养不落实到学科行不行啊?肯定不行!因此必须明确每一门学科都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里!这几个应该怎么贡献,不同的学科一定有它的独特的贡献,当然也会有它的共性的作用。比如说我们今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里面都应该蕴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机会;当然你说语言学科能力,主要在语文、外语等语言学科里。你说在数学学科里面有学科能力,那就在数学里面。所有学生围绕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过程里面你的功能跟你的价值,有人把它称之为“学科核心素养”,不管怎么提,每门学科怎么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挥作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基本作用提炼以后,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教学目标体系建立起来,学科总的目标,每个学段的目标,每个单元目标,整个目标体系都围绕核心素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去选择教学方式,去改革评价,这是一个体系。因此,我们今天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渠道是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学生评价改革,我今天主要讲的教学实践。

        如果从教学角度讲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哪些内容能够提高学生,这些内容重要不重要?重要,但是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作为宝藏。这句话怎么讲?因为当下的教学空间,我们应该可以看到,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基本方式。过度地关注固定的解题过程,标准答案这种现状还是非常的普遍。因此,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知识唯一的教学”,把它转变为素养教学。怎么转变?重要的就是改变事实。

        我们先看一下我们今天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搞厉害的考试,这种评价导向让学生教学陷入了纯知识点的追求。考试,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学科内容围绕着学生围绕着老师的方法,我们有些教学内容既不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完整性,也不反映知识体系的要素关联性,这就是碎片化的概念化。我们老师和学生只关注知识点的局部结论和考试的要求,忽略了很多学科知识意义的内容,我这个学科知识是用特定的符号去描述知识表层意义,知识是什么?知识为什么?知识可以怎么样?这是我们今天学科存在的问题。

        那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我们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学科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的学科教学不能只是向学生传述知识是什么,而是需要了解他的学科价值。使得学科成为学生个人同社会联系的重要联系,学科本身有哪些内在要素呢?不仅仅是讲知识是什么?因此,我在学校里面跟人家讨论,跟我们高层老师讨论科学科的时候,我非常希望科学的学科能够从科学教起,让我们孩子能够了解科学学科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这种文化意义文化价值就是人类的逻辑思维结构。学科不只是讲知识,要讲知识怎么来的,要讲知识可以用在什么地方,知识对人类以及社会的价值。只有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这些要素时,才能够了解知识内容的意义。因此,我们讲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果只是停留在碎片化基础上,就没有办法了。我们所有学科指示体系是人类的认知,这种认知形成过程中有思考和形成办法,假如说这个办法只是告诉孩子,那么这课程的文化意义体现不出来,知识体系怎么解释人类社会的今天或未来,知识体系解释世界的方法和工具是什么,知识体系怎么挑战人类的体系,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我们整个教育模式要改变,让孩子体验和感悟,怎么体验和感悟这种文化精神很重要,我们要提倡以素养为准的教学。

        第一,关于问题化的教学。

        文化的教学其实是在真正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基础上所涉及的学习过程。我们想所有的人都是在发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后又发现新问题,从一个问题变成一连串的问题,变成问题结构,当你解决问题以后,那结构就形成了。每一个人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他就是不断地在解决客观世界的问题中,形成自己的主观态度,他的精神世界里也在发展,因此对于问题的探究其实是找回你自己的基础架构。假如说以问题展开,他就不仅仅是学知识,而是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人生预测。我们说三维目标就是这个现实,这就是学时的意义。

        转变为学时为中心的课堂,中心的桥梁就是问题化的趋势,让学生问题从浅问题,到深问题,从一个问题走向问题结构,从问题解决过程形成他们的意义。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问题以及问题的探究这样一个学习过程设计,必须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我们在教学当中进行问题化学习,是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的结构,这个过程是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结构到大学科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生活的联系,又是一个新的结构。

        第二,情景化教学。

        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应该以核心素养为本。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的孩子面对问题你能解决吗?不能解决。这就是没有建立联系,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课外活动所依赖的情景缺失,情景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途径,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的基础,因此在我们核心素养教学中,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孩子在学知识,知识是什么?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假如说知识要转化为素养,中间重要的路径就是情景。如果脱离了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

        第三,单元设计。

        我们教学中间大家一定是做单一组织,但是我今天讲的单一组织有一点新的含义,我们说按照一定的目标作为一个学习时空。还有大家不要忽略另外一个概念,同时并存的另外一个概念——生活概念。从学科内容单元建设起来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师生的合作展开学习。这样一个生活单元跟资深单元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今天要倡导的单元设计。一方面可以避免碎片化,断片化,不能形成知识结构,因此不能产生知识的价值,不能体现知识的文化精神。我们的单元设计一定要有利于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把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把离开生活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能够同生活联系起来,不仅仅是把知识点技能作为全部目标,而是把学生学时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可能性结合起来,是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和学科的素养要求出发,通过分析,通过设计,通过课程的开发,通过课程的实践以及评价,展开我们的学科单元的设计,展开我们的探究和摸索。单元设计,未来将在我们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理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学科活动。

        动手动脑都是基于学科的刺激,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素养,一定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间才能形成,才能发展。如果光是素质的,以传授式教学不能完成学科能力,因此学科能力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学科知识建立联系。现在发现很多高中学生参加模拟人大活动,人大政协里面有很多提案,这些提案都是他们去参加社会调查,有了亲身的体验,然后提出对社会统一问题的解决建议,他在建立过程中间,调动自己所有学科知识,因此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科,它是政治学科的需求,我们讲政治学科当中不能只是给他讲道理,而是作为学生的主体在活动中间去建立它的价值观。我们所有学科拿活动设计可以吸引孩子参与,不仅仅是对学习起到迁移、强化、调节的作用,而且能够让学习知识能力的过程体现情感和态度。

        经验型。学生一定是通过真实的学习过程,形成它的体验感。通过经验的获得从中获得知识,也许已经知道书本中什么内容,已经知道符号表达的描述的内容,但是当他经历了真实的生活过程时,他的这种体验从已经了解的,已经日常的理解中变得更加丰富更深层。学科活动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我们有太多的教育是成人设计的,我们都认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形成什么,养成什么。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沉浸在活动中间。因此,内心世界真正的变化没有体现,没有什么变化,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有时候达不到教育的稳定,我们可以向领导汇报我曾经组织过什么活动,但是最后还得到了什么,只是我们缺乏积累。有时候孩子被动,要体现效率性,所有的学科活动设计要结合不同的款式特点,进行资源选择,进行活动设计。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这种教育性是在核心素养目标下结合活动特点来设计,不是搞热闹、搞形式。

        我们的政治学科既要有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学科活动,又要有活动课程,知识性的内容。教学可以设计成活动来做,这种活动是辩论、讨论真实情景下面真实的感悟,然后大家一起来讨论。可以通过社会调查,访谈,可以问题探究等等;应该在活动中间学习思索,认真思考和改变不同的行为,我们技术课里面的设计动手都是学生活动,所以学科活动一定是我们未来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过程当中的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






主编:王洋

微信号:

18500644716 

编辑: 龚学成 

周上力


校长会宗旨:做国内最专业的学校整体提升智库机构和最好的优质学校教育智慧传播平台!

商务合作: 185006447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