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别过往岁月,告别老家书房

 梅云雪 2017-01-04

告别过往岁月,告别老家书房


过节回高邮老家一趟,来去匆匆,就是去岳父母家过节,岳父母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不容易。好在黄家兄弟姐妹都在高邮,二老的晚年生活就像黄家小院墙上的凌霄花,朴实而又自然。

这次回老家去了原来住的东台三巷三号,去楼上的书房清理一下旧书杂志,看到这些旧物有点感伤,也有点庆幸。感伤的是,这些书籍杂志都是靠当年可怜的工资省吃俭用购买的;庆幸的是,正是这些书籍报刊,让我没有放弃内心的文学梦想,如今还有幸在南京靠文字混饭吃。

记得当年有位高邮籍的上海作家来我的书房小坐,看见一位县城小青工,除拥有《收获》、《小说月报》、《散文》、《中篇小说选刊》等杂志外,竟还订阅了《文汇月刊》、《海上文坛》、《文汇读书周报》、《文学报》等报刊,这些报刊与他在上海的阅读是同步的。其实,像我这样的文学青年,在高邮还有很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邮的文风很盛,记得那些年汪曾祺先生三次来故乡,成了街谈巷议的新闻,连大街上打烧饼的、拖板车的都在谈论汪曾祺,我想一个作家,能在民间享受这样的礼遇,空前绝后。当然最受益的是我们这些县城文学青年,当年汪曾祺先生回故乡的三次报告会(百花书场、棉纺厂、高邮党校)我都有幸参加。

记得那次汪老高邮党校报告会结束后,许多文学青年和学生蜂拥到台上,围住汪老签名,当时我也站在人堆外面,那个场景让我突然打消了签名的念头,因为我分明看到了汪老抬头时无奈的眼神,那个瞬间竟让我对汪老有了亲情般的感觉!

其实,听汪老的报告、与汪老交往、甚至与汪老吃饭喝酒,都不应该成为炫耀自己的资本,因为这个与你本身没有关系。最好的纪念汪曾祺的形式,就是重读他的书,因为只有在文字里才能体会无限的风景。

这次在老家旧书中,发现一本《汪曾祺散文随笔》,书价只有5.80元,我最喜欢其中的自传体系列散文,比如《我的家乡》、《我的家》、《我的祖父祖母》、《我的父亲》、《我的母亲》、《大莲姐姐》、《我的小学》、《我的初中》。我想,每位读书人读了这些文章都会非常亲切,因为文章里的那些气息全是对的。

汪曾祺出生在一个高邮的旧式家庭,所受的影响都是中国原汁原味的民俗和文化,比如高邮湖、家里的祭祀、父亲的吹拉弹唱、园子里的腊梅和金鱼、以及所受的民国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教育。某种程度上,这些自然、艺术审美的东西比课本更重要。如今民国小学课本的出版很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国课本不玩“假大空”,把孩子还原成童心未泯的孩子。

最值得珍惜的是汪老写他的三个母亲(杨氏生母、张氏继母、任氏继母),这三个不同版本的母,简直就是三本母性教科书。杨氏是读书女子,举手投足是“雅”,张氏是乡村女子,吃苦耐劳是“勤”,任氏是大家闺秀,平淡如水是“知”,三个不同版本的母爱成全了汪曾祺,使他成为一个温情的人道主义者。

我是相信“爱就是修行”这句话的,哪怕1949年之后,政治风云再晃荡,价值观念再混乱,汪曾祺依旧“以不变应万变”,抒发自己的善良情感,写自己爱写的文字。有时侯,人的定力比才华更重要。

记得汪老最后一次回高邮时,有一个细节让人非常震惊。那是当天晚上到高邮宾馆时,时间已很晚,他执意先要回家看看娘——继母任氏,当时到了家门口,汪老是跪下来喊一声:“娘——”。

汪老这个细节再次说明,读书会让人更简单,写字会让人更纯粹。我们光羡慕汪老文章写得好,却往往忽略汪老敢于把什么都放下,用一颗朴素的心面对这个世界,这一跪,为我们所有热爱文学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当年我所住的东台三巷,与汪曾祺故居的竺家巷只有一条小河之隔,过桥走过去只有几分钟。我经常去拜访汪曾祺先生的妹夫金医师,有时金医师也来我家看我,我们在书房谈论的话题只有一个,就是谈汪曾祺。

我非常怀念那段在老家读书的日子,然而全民经商的浪潮席卷全国,人的内心也动荡不安,也就在1995年,我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弹指一挥间,我断断续续离开故乡已17年,其实我明白,这么多年来,我的心从来没有离开故乡,虽然我和许多中国人一样,为了谋生漂泊在外,做过秘书、跑过广告、当过记者,哪怕最艰难的时候,我会经常提醒自己:我是汪曾祺故乡的人,我不能给家乡人丢脸。

那些,我从广东回老家过年,保留节目就是独自在高邮大街小巷行走,来寄托我对故乡浓得化不开的情感。这些年,随着父亲的过世,我回高邮的机会少了,但每次回来一定要吃高邮面,洗高邮澡,拜魁星阁,当然我更喜欢夜晚在老街深巷行走,因为那些夜色里忽明忽暗的老房子,才是故乡的记忆模样,才是汪曾祺笔下的场景!

如今我在南京有了自己的书房,面对着老家那些旧书,我下次回来一定要把它们带走,因为它们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我和它们永远应该是不离不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