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神房”传承人张雄毅

 大闲人 2017-01-05

“六神房”传承人张雄毅坚持古法制药,手工旋出直径0.8毫米小药丸

35载紧握药匾,用心守护民族瑰宝

左图:百年老药六神丸,至今完全依靠古法手工泛制,这份手艺,张雄毅一干就是35年。                             雷文摄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2016-12-25头版

一切看起来都颇具仪式感。

张雄毅张开双手,紧握药匾,依靠臂力来回旋转。细粉旋即在匾中舞动起来,忽而散开,忽而聚拢。约莫半小时,药粉变成了一颗颗细小均匀的药丸,每丸直径0.8毫米,仅重3.125毫克,达到微粒药丸之极致,超越了机器的极限。这就是六神丸,国家保密处方,绵延百年,至今完全依靠古法手工泛制。这份手艺,张雄毅一干就是35年。

日前,市总工会评选出“上海工匠”,上海市雷允上药业六神丸班组组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神丸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张雄毅成为首批88位“上海工匠”之一,而且是上海医药系统企业唯一获奖者。这是“六神房”百年来头回出名。张雄毅的师傅、师公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地守着这份老手艺。

苦修

一堆0.5千克左右的药粉完全通过手臂力量摇晃,制成药丸,这样的古法技艺如今已不多见了。六神丸是一个特例,自清代同治初年在上海问世以来,始终坚持手工泛制。

为什么不用机器生产? 因为实在太小,机器做不了!

微粒药丸里大有乾坤。所谓六神丸,简言之,包含了六味药。要在1粒仅3毫克多的丸药里裹进多味药材,形成质地紧密、圆整均匀、药品质量与疗效都符合国家标准的小药丸,功夫讲究就全在手上。

张雄毅是这门绝技的守护人。回想当初刚进师门,张雄毅还是个“笨学徒”,最难忘师傅给他“泼冷水”。

1982年,技校毕业的张雄毅进入上海雷允上药业六神丸班组。

掌门师傅劳三申把他叫到跟前,说:“小张,进来不容易,是经过层层筛选考察的。但到了这里,还要观察你! 学不好,还得走。”

观察期3个月,20岁的张雄毅开始了苦修。看到师傅轻巧翻转药匾,他跃跃欲试,但药匾到了他手上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根本转不起来。起初3个月,张雄毅就学两个手势:翻、转。粗竹编成的药匾磨破了多少次皮、流了多少回血,已经记不清。

为体会手感,回家看到锅、盖、碗、碟,都会放入米粒操练。米都颠碎了,家人跟着足足吃了3个月的碎米粒。张雄毅的动作慢慢像样了,体会着师傅的心诀:什么时候转、翻;什么时候收。用眼看、用手摸,心里一清二楚,这叫手势。

半年后,张雄毅通过考核,和师兄一起正式端起药匾,开始学习全套动作:大翻、小翻、前搭、后搭、大转、小转……寒暑秋冬整整3年,才学成出师。

传 承

六神丸班组是百年“雷允上”药厂里一处特殊的所在,它沿袭古老的学徒制,自称“六神房”。

如今,张雄毅制出的微丸,粒与粒之间的误差在10微克内,圆整度是机械化大生产远不能及的。“百年前六神丸是怎么制作的,我们现在也是怎么做。”张雄毅很为这门手艺自豪,他如今是“六神房”的掌门师傅了。

上海六神丸与云南白药、片仔癀、安宫牛黄丸、华佗再造丸的配方,是国内仅存的5个国家级保密 (绝密) 处方。1981年,在上海中药一厂实习的张雄毅就被前来寻觅六神丸接班人的人员相中,认为他是个好苗子。数月后,张雄毅被调入“六神房”,里头除了师傅,还有两个师兄,一个师叔。这就是百年老药的制作团队,一粒粒小丸药就靠他们掌握的绝技,纯手工制成。

中成药六神丸清凉解毒、消炎止痛,常用于咽喉痛、小儿热疖肿等的医治,目前选入我国妇儿专科用药目录。研究显示,六神丸对白血病肿瘤细胞、肝癌细胞、肺癌细胞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民间还有将六神丸化在醋里,通过外敷治疗痈疡疔疮。与六神丸打了30多年交道,不懂药理学的张雄毅捉摸,老祖宗把药丸定得这么微小,其实很科学。“现在总说儿童药短缺,只能把成人药掰开给儿童吃,六神丸就不存在超量服用的问题,这真是老祖宗的一种智慧!”他兴奋地说。六神丸包裹的古人智慧不止这些。“雷允上”正加紧推进六神丸的二次开发,探究它更多的适应症。

因为是国家保密处方,“六神房”的前几代师傅尽管技艺出神入化,但都鲜为人知,甚至连自家药厂的人都不知身边有这群人在做六神丸。

因为签过保密协议,这几个药工在社会上就是普通劳动者,甚至连名字都不能对外讲,一辈子默默举着古老的药匾。有国外团队希望掌握六神丸的具体配方、制作工艺,药工们不为所动,抵御着高薪诱惑,认真而寂寞地传承着这门百年绝技。

坚守

一晃30年,张雄毅从年轻人变成老师傅。六神丸的销量也不断攀升。“销量增长,制作得连轴跟上。”张雄毅近年主动提出“扩招”徒弟。目前,他带着5个徒弟,1个“70后”、2个“80后”和2个“90后”,都是药理、药技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他们依然延续着一代代药工的“规矩”。张雄毅说,将来,他也会在徒弟里选出一个接班人,成为六神丸的传承人。

张雄毅清楚,想要延续六神丸的生命力,人的培养是关键。近年来,六神丸启动了“师带徒”扩大计划,按照国际机密产品的管理办法,在签订保密协议的前提下,进行保密教育,建立起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人才梯队。

张雄毅对徒弟不要求学历,只提三点必须:吃得起苦、经得起熬、耐得住寂寞。很朴素,却是他30多年端药匾得出的箴言。团队建设对产量的提升是明显的,原先他们一批做9千克的药,一个月做2批,可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如今一个月做6至7批,依然供不应求。近10年,六神丸的年销售额稳定在两三千万元的水平,除了国内市场,六神丸还销到了东南亚与欧美华人社区。

“六神房”从来不是喧嚣之地,靠着内心的坚定,手造着一粒粒经典好药。张雄毅自信地说,“我们就是普通劳动者。我们守的是民族瑰宝,做的是良心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