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11 )禅的状态

 花花儿身心振动 2017-01-05
禅的状态


问:老师,我怎么有那么多烦恼。教我个法子去掉烦恼。

 

烦恼就是感觉自己的心乱了,

心,七上八下的,不平静是吧!

你有个本来就平静的心,你不知道它,

不光是你不知道,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即便今天很多人都在说的禅,他们认为烦恼了,

通过打坐,心平静了一会,这个静地感受就是禅。

 

还有身心灵谈的觉醒,

他们认为那种一时的静态,或静态升起的一时感恩之心就是觉醒。

 

其实,

都不是,这都是烦躁平静下来地感受,

并非是禅,也不是觉醒。禅是不动摇的明知明觉,

一种砸不烂,死不掉的空觉,如如不动,

一种大落地的踏实。当然,这也是比喻。

 

禅,

不是一种受觉,

你要去认识自己这个心。

不认识这个心,学法无用。

修行是往这个心上堆垃圾。

学佛那一套程序,身心灵那一套程序,

一切都是心上的垃圾,反而把心给框住了。

 

烦恼,

是因为你把这一百多斤默认作自己,

以自我为中心,建立了很多我需要,

活在忧患中,无安全感。

然后以自我这个标准去衡量周围的一切。

 

比如学佛的,

又有了一个学佛的标准,认为学佛好,

他认为不学佛的人就不好。

他认为人家没福报,这都是被佛教知识圈住了。

 

人,

被教导了太多好、坏、对、错的标准,

佛陀是让大家超越一切概念和标准,心上没了标准,

就是一个空旷的心,一个大心,无拘束的大心,自由的心,

这个心大得包天地,小得无法分割开来,无处不在,这就是 禅。

 

而,

我们人有了该死的标准,

未满足自己固定的标准,就烦恼。无固定标准的人就活得畅快。

 

问:那思想呢?

 

思想也是自己的,但不是自己。

思想是外相的记忆影子,你拿不出来,

是动的。佛陀说这种心是妄想,是虚幻。

我们要过渡到那个不动的“知”上来,

因为它二十四小时都在,紧跟着你,最踏实,最亲近。

工作生活时常知道它,运用它,慢慢地一切都顺畅了。

昨天的事情是虚幻的,你可以一撒手就没了,

也可以留着,就看你愿意折腾多久。

 

问:静坐有什么坐姿要求?

 

不要拘泥于这个,

开悟不是脚开悟。也不是身体开悟。

认识那个不动的心,心上没概念。

一切都是心的产物。难道自己的产物还被产物迷?

遇事做了就过,心上没有东西。洒脱点,别小家子气,

放过每天已发生的事,放下一切标准,这个就是大根器人。

一切都是暂时的画面。不管是上下五千年文化,还是中国梦,

不管你做多大,就算联合国主席,也是地球上的一个气泡,一个微生物。

人类的活动都是概念。

不说宏观的,

超出大气层,你那点事,什么都不是,屁大的事。

 

现在的人都自己折腾自己,有的人骂天骂地。

地球上72亿人,就有72亿种标准,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称为个性。

如果人放弃自己的个性,就是空性、共性,放下个性成为共性。

就没有对错,就可圆融一切个性,都没问题了。

关键是气度问题,敢不敢撒手。

 

问:就是念头太多呀!

 

要作纯粹的旁观者,不要以念按念,那是搬石头压草。

你这个“知”是你的,本来有的。念是流动的,

别管,任他流动,念头有脱落的时候,一旦脱落,一片空明。

 

问:现在讲求独立,被教导不能依赖他人。 

但在开悟这个事情上,为什么各派修行中如此强调上师的重要性?

 

信,就全信。

跟老师,是要和老师在一个状态上。不是模仿老师的姿态。

我跟丁老师,是真正看到老师一直在那个无欲地状态上。

“拈花一笑”是禅宗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释迦牟尼上大课,

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一句话也不说。

手上拿了一朵花,在手中转啊转,然后突然停住了。

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只有迦叶的心随着停下了,一下子就明白了,

所以他笑了。老师把他叫上去,坐在他旁边。

为什么?因为他们平等了,是在一个状态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