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踝关节

 bennr1021 2017-01-06

5.3 足踝关节

5.3.1 解剖

5.3.1.1  踝部解剖及相关生物力学

行走时足、踝运动的复杂性反应在其解剖上。

3个方向的移动度是稳定行走或奔跑的先决条件,这是由3个独立的关节来达成的:

1.“踝”或“卯眼”关节可以蹠屈或背屈

2. 3个距下关节允许外翻和内翻。

3. 后足和中足之间的横向关节。

4条主要的韧带复合体稳固这些关节,包括外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韧带复合体、跗骨窦内的骨间韧带。

踝关节外侧结构

踝关节外侧由外侧副韧带、腓骨肌腱(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腱)及其支持带。

3 最深层是由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构成,外侧韧带复合体包括3条独立的韧带:前、后距腓韧带及腓跟韧带。后者作为腓骨肌腱一道重要的屏障,位于较浅层的部位。如果该韧带断裂,腓骨肌腱周围将出现积

腓骨肌腱行经腓骨外踝后方的一小槽,作为一滑车结构。腓骨短肌腱位于腓骨长肌腱前方。

   这些肌腱被伸肌支持带所固定。

踝关节内侧结构

踝关节内侧结构主要的部分是内侧副韧带或称三角韧带及屈肌腱,其包含屈肌支持带。

三角韧带分为独立的两层。深层走行于胫骨和距骨之间,分为前部和后部(前/后胫距韧带)。

浅层由胫舟韧带、胫跳跃韧带、胫跟韧带组成。

胫跳跃韧带和胫跟韧带是连续的,后者较前者更靠后。胫跟韧带附着于跟骨载距突,部分附着于跳跃韧带上的胫跳跃韧带。跳跃韧带走行于载距突和舟骨之间。三角韧带是一个坚强的复合体,当受严重扭曲时才会发生损伤,总是伴有外侧副韧带和/或韧带联合的撕裂,有时可能伴有腓骨的骨折。

三角韧带浅层由2屈肌腱覆盖:前方的胫骨后肌韧带及紧邻其后的趾长屈肌腱。第三条屈肌腱,踇长屈肌腱位置更靠后,走行于载距突的下方。

韧带联合

韧带联合这一术语用于描述下胫腓关节的三个稳定成分:前、后胫腓韧带及骨间膜。韧带联合损伤却无骨折的情况极其罕见。

可分为前、后韧带复合体。后复合体分成三个部分:后胫腓韧带、下横韧带(亦称深下后胫腓韧带)及骨间胫腓韧带。

后韧带十分坚强,因此,过度的应力作用下,附着处撕脱性骨折比软组织损伤更常见。

   前胫腓韧带包含远端下束(巴西特韧带,Bassett’s ligament),可能和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的发病原因有关。

跗骨窦

跗骨窦是一锥形间隙,位于距骨下外侧边缘和跟骨上外侧表面之间。

跗骨窦主要被脂肪充填,外翻时跗骨窦可轻度变窄。内翻时,跗骨窦增宽,因此,主要靠颈韧带和骨间韧带稳定在距骨和跟骨之间。

在磁共振图像上,跗骨窦在冠状位上最易于观察,反转恢复脂肪抑制的图像用于发现水肿和出血,SE序列T1加权或质子密度加权图像可评估骨间韧带和颈韧带。

颈韧带组成更外侧和远端的结构,而骨间韧带位于较靠后内处。

后部成分

在后方,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肌腱融合而成的跟腱是踝关节最易于损伤的肌腱。

在横断位图像上,跟腱呈典型的半月形。

一含脂肪的结构(kager脂肪垫)位于跟腱前方。

跟骨后滑囊是一充满液体的结构,在跟骨附着水平,位于跟腱和跟骨之间。

在磁共振图像上,无症状的跟骨后滑囊常常包含少量高信号液体和或滑液。滑囊前后径大于1mm、横径大于11mm、或头尾径大于7mm应视为异常。

前方部分

在前部,从内向外有三条肌腱:胫骨前肌腱、踇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

这些肌腱被伸肌支持带覆盖,伸肌支持带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5.3.1.2  磁共振图像上足踝关节的正常变异和易误诊处

磁共振图像上足踝关节有许多正常的变异可能被错误的解释为病理状态。

腱鞘内的液体

在无症状被试的腱鞘内时常可见少量液体,因此不能认为该征象是异常的。屈肌腱的腱鞘滑囊液比伸肌腱更常见。腱鞘内过多的液体常意味着腱鞘炎。然而,在踝关节大量积液的患者中,踝关节和踇长曲肌腱的沟通解释了该肌腱腱鞘内的存在的大量液体。因此,即使踇长屈肌腱腱鞘内大量液体(Fig 5.48),特别是不伴有其他屈肌腱的腱鞘积液时,亦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胫骨后肌腱腱鞘内即使仅有少量的液体也应当视为异常。

踝关节韧带的不均匀性

不均匀性和条纹在踝关节韧带很常见,在后距腓韧带及三角韧带的后胫距韧带部分尤为突出。前胫距韧带也能表现出异质性,甚至表现出分段。这些特征是因为脂肪插入在韧带束之间所致。韧带条纹有序的排列及形态学上缺失改变有助于真正撕裂的鉴别诊断。

假游离体

在中间矢状位MR图像上,前、后胫腓韧带和距腓韧带表现为圆形的低信号结构,类似于游离体。

偶尔,韧带甚至因其与关节囊关系紧密而部分被液体包绕。韧带和游离体之间的混淆可在连续的旁矢状位上追踪韧带走形而得以轻松避免。

在常规冠状位图像上,跟腓韧带的横断面同样能表现为一低信号圆形结构,位于腓侧肌腱的深处及跟骨的外侧。

5.48踇长曲肌腱腱鞘内正常数量的液体。矢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示沿踇长曲肌腱正常数量的液体(箭)

5.49  副比目鱼肌。横断位SE T1加权像(a):见一异常肌腹位于跟腱远端前方(箭)。矢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b)示因额外存在的肌腹导致Kager脂肪垫缺失。

踝关节副肌

踝关节区域发现了大量的肌肉变异(图5.49)。尽管这些肌肉常常没有临床意义,但是有发生疼痛的倾向,例如胀痛、肿胀、相关区域运动后疼痛等。变异的肌肉撞击不同的邻近结构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为了缓解症状需要外科切除变异的肌肉。

后踝关节四种最常见的副肌为:副比目鱼肌(图5.49)、腓四头肌、副趾长屈肌及跟腓内直肌。

副骨

文献报道了踝关节大量的副骨。其中最常见的是腓籽骨、三角籽骨、舟骨上籽骨、足副舟骨(图5.50)、韦萨留斯氏骨、跖骨间籽骨。这些副骨不应误诊为骨折。

踝关节的假联合

内侧距下关节的假联合可在冠状位上可见,有时可在横断位图像上可见,表现为距骨和跟骨之间的一骨性的

5.50 副舟骨 轴位 SE T1加权像显示副骨临近足舟骨。显示在两片段间有软骨联合(箭头)。

 “融合”,边缘模糊、线样低信号,在连续的层面上从头侧向尾侧走形。

该表现反映了在标准冠状位或横断位图像上内侧距下关节倾斜造成的部分容积效应。在矢状位磁共振图像上内侧距下关节和形态正常的载距突有助于鉴别假联合和真正的联合。

      在矢状位T1加权像上足后部的跟骨和舟骨之间的骨性联合通常是假的。

这一点可以通过横断位及冠状位上跟骨和舟骨正常的关系而轻易鉴别。同样,没有真正的联接时,GRESTIR矢状位图像上跟骨和舟骨之间显示为高信号,可排除跟骨和舟骨间的融合。

5.3.2 成像技术

目前,8通道踝关节线圈用于踝关节成像。踝关节常规磁共振采用仰卧位、足部跖屈20°以减少魔角效应以利于更好的观察跟腓韧带。部分作者推荐额外的俯卧位、足部跖屈以较少魔角效应。表5.6总结了常规踝关节成像推荐的序列。

5.3.3 病理

5.3.3.1 韧带异常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系统异常之一,其中85%是外侧韧带的内翻扭伤。前距腓韧带常常受累。跟腓韧带和后距腓韧带受累常见于严重的创伤。磁共振横断位图像评估前距腓韧带最佳。

韧带联合损伤及内侧韧带扭伤较外侧韧带损伤少见。尽管这些病变可能独立发生(例如因外翻导致的三角韧带断裂),这些韧带结构的受累常与严重的外翻扭伤有关。

          急性韧带损伤表现为局部连续性中断或韧带缺失(见于最严重的病例)。轻度损伤时表现为韧带周围

5.6 踝关节扫描推荐序列

脉冲序列

加权

扫描平面

FSE 压脂

质子密度加权

斜冠状位

FSE 压脂

T2加权

斜冠状位

FSE

T2加权

斜横断位

FSE 压脂

质子密度加权

矢状位

软组织水肿。腓侧肌腱周围出现液体说明跟腓韧带连续性中断。在液体敏感序列上评价信号改变是最佳的(图5.51)。

慢性损伤表现为韧带的增厚或变细。

相关的骨髓水肿可能发生,其发生机制与膝关节中描述的机制相似。受压侧表现出大范围的压缩型骨髓水肿,而张力侧表现为小范围的撕裂型骨髓水肿。

反复的膝关节扭伤可能伴有剥脱性骨软骨炎(见5.3.3.3节)和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包括疼痛和不稳。70%的发病原因是创伤,其他原因包括潜在的感染、足部畸形、延伸至跗骨窦内的滑膜或腱鞘囊肿。

5.51 前距腓韧带(ATFL)部分断裂。横断位脂肪抑制质子加权像。前距腓韧带局部变薄、信号增高(箭)。注意周围软组织水肿。

5.52 跗骨窦综合征。冠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跗骨窦内见高信号改变。

在磁共振图像上,跗骨窦内的脂肪因滑膜炎及非特异性感染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图5.52),跗骨韧带常因中断或邻近感染而不可见。

疾病后期,纤维化可能导致T1WIT2WI均呈低信号。

5.3.3.2  肌腱异常

超声是检查因肌腱劳损导致的肌腱变性的首选检查,但磁共振在显示发病诱因方面有优势,如突出的腓骨结节、浅或突出的骨槽导致的慢性磨损、早期韧带退变等。同样相关软组织和骨髓水肿亦易于显示。

肌腱疾病的磁共振一般特点包括直径的改变、信号强度的改变、相关软组织的水肿和骨髓水肿。

Rosenberg依据病变的严重程度描述了3个等级的直径改变。1级为纺锤形的肌腱增厚。2级为肌腱变薄,3级为肌腱不连续。肌腱内信号强度增高的区域相当于粘液样变性或部分纵向断裂。环绕无腱鞘覆盖的肌腱(如跟腱)的水肿样信号意味着腱围炎。其他肌腱(如腓骨肌腱或胫后肌腱)常被腱鞘所包绕。腱鞘炎被定义为腱鞘内液体含量增多。由于受累肌腱的与邻近骨组织的慢性摩擦,慢性肌腱疾病可合并有反应性的骨髓水肿或骨膜炎。

 

 

Achilles Tendon Injuries

跟腱损伤

跟腱使用过度或外伤是最常见的肌腱疾病之一。二者之间是不同的,分为非附着区的和附着区的跟腱损伤。非附着区损伤是位于距离跟骨附着点2~6cm的损伤。

 

5.54 非附着区跟腱炎。矢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a)示距跟骨附着点3cm处跟腱呈纺锤样增粗。横断位质子密度加权像(b)示跟腱增厚、前缘呈凸状(替代凹状)

跟腱炎代表跟腱内局部微小撕裂和出血的退变过程。在横断位图像上,肌腱前方凹形或平面消失,矢状位图像上可见跟腱呈梭形增厚。跟腱断裂常见于距离跟骨附着点近端3-6cm处,与慢性跟腱炎定位一致(图5.54)。腱围炎表现为局限于跟腱后方腱旁组织的信号增高灶。

 

 

附着区肌腱炎见于肌腱远端跟骨附着区,可发生钙化或骨化,可能与跟骨后上方结节突出有关,突出的结节撞击跟腱及跟后滑囊(图5.55)。跟后滑囊炎见于大多数附着区跟腱炎患者,但也可以独立发生。

 

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isease

胫后肌腱疾病

胫后肌腱(PTT)炎在足踝部肌腱损伤中也十分常见,仅次于跟腱排名第二(图5.56)。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扁平足畸形及内翻减弱、不能伸展脚趾(胫后肌腱功能丧失)。后踝沟浅可能是致病因素。

5.55 附着区跟腱炎。矢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跟腱远端梭形增厚。注意跟腱内局部高信号及相关跟后滑囊积液。

如果屈肌支持带断裂,胫后肌腱可能向内脱位。另一种可能导致胫后肌腱异常的解剖变异是与舟骨以软骨相联合的大的副舟骨(2型副舟骨)或肥大的内侧舟骨结节(3型副舟骨或舟骨角)

5.56 胫后肌腱部分断裂。冠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胫后肌腱部分撕裂(箭)伴内踝骨髓水肿

磁共振图像能显示胫后肌腱的异常及舟骨及副骨的骨髓水肿。如果有胫后肌腱疾病,跳跃韧带的评估对术前制定治疗计划十分重要,因为该韧带为足弓提供额外的稳定性支持。

Peroneal Tendon Disease and Other Tendon Disease

腓侧肌腱疾病及其他肌腱疾病

腓骨短肌腱较腓骨长肌腱更亦受累。因为有共同的腱鞘,所以磁共振图像上可见两条肌腱均为包绕液体。平的或凸形的腓骨长肌腱沟可能更易于导致肌腱(半)脱位。反复的踝关节扭伤或跟骨骨折可能导致(半)脱位。这一点在横断位压脂T2加权像上最容易观察。另外,腓骨远端外侧继发于腓侧支持带摩擦或撕脱的相关的骨髓水肿也可能被显示。腓骨短肌腱的纵向撕裂可能使腓侧反复半脱位复杂化(图5.57)。

5.57 腓骨短肌腱(PB)纵向撕裂。横断位压脂质子加权像。腓骨远端骨刺形成。腓骨短肌腱内高信号改变,为纵向撕裂。腓骨短肌腱同时伴有向前半脱位及外踝骨髓水肿。腓骨长肌腱也边界不清

胫前肌腱炎及断裂罕见,常发生于上、下伸肌支持带之间(图5.58)。拇屈肌腱疾病可见于芭蕾舞者及运动员。

5.3.3.3   Osseous Disorders

5.3.3.3  骨性疾病

 

Osteochondrosis  Dissecans and Osteochondral Fractures

剥脱性骨软骨炎和骨软骨骨折

剥脱性骨软骨炎和骨软骨骨折常见于距骨圆顶。

骨软骨骨折见于急性创伤,而反复的创伤则可能导致剥脱性骨软骨炎。剥脱性骨软骨炎最常见于距骨圆顶内侧,外侧少见,关节面中央表面更加罕见。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磁共振图像特点与膝关节相似(图5.59)。

5.58 胫前肌腱完全断裂。矢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在上、下屈肌支持带之间的典型部位,可见肌腱连续性中断、近端肌腱回缩。

Stress/Insuf?ciency  Fractures and Occult Fractures

应力性/不完全骨折及隐匿性骨折

应力性或不完全性骨折可能累及足部不同的骨骼,包括跟骨、舟骨、跖骨及较少发生的其他跗骨。

    跟骨最常发生应力性骨折,最常见于跟骨后突,骨折线与松质骨应力线垂直(图5.60)。跟骨前部发生应力性骨折的情况十分罕见。

     跖骨应力性骨折可能位于基底部、骨干、颈部及跖骨头软骨下区域(图5.61)。

磁共振成像在探测应力性骨折方面比常规X线更加敏感。应力性骨折发生之前,应力性反应就已经发生了。该反应表现为边界不清的骨髓水肿,不伴有可见的骨折线。如果应力继续存在,则发展为骨折,表现为一条不规则的、T1T2均呈低信号的线,周围伴骨髓水肿。

5.59 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冠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距骨圆顶骨髓水肿,关节软骨轮廓不清(箭)。距骨内存在大的囊肿意味着病变不稳定。

5.60 跟骨应力性骨折。矢状位SE T1加权像示低信号线,具有典型的垂直于跟骨应力线的走行

5.61 跖骨软骨下区应力性骨折。冠状位 SE T1加权像示第二跖骨头软骨下区线样低信号

在跖骨,常见局部骨皮质增厚及骨膜炎、软组织水肿,类似于肿瘤的表现。

 

Osteonecrosis

骨坏死

  距骨坏死可能是特发的或继发于创伤后、激素治疗后、或任何其他系统性导致其他部位发生的骨坏死的因素(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ethylabusus[酗酒]高脂血症,潜在的血红蛋白病,其他凝血,炎症性肠病、狼疮等)。距骨十分易于发生骨坏死,因为距骨圆顶的血供依赖于来自跗骨窦和跗骨管的动脉,从距骨跖面入骨。这种特殊的骨内血供非常容易被距骨颈骨折所打断。距骨创伤后骨坏死的风险随着骨折移位的程度或邻近关节的脱位程度增加。

足部非创伤性因素导致的骨坏死相对罕见(图5.62)。

     在足部,骨坏死常继发于(反复微)创伤。

5.62  一名狼疮患者的骨坏死。矢状位SE T1加权像示距骨内多发边界清楚的骨坏死区域

Mueller–Weiss综合征

该术语意为发生于成人的因邻近骨慢性压力导致的舟骨骨坏死。

X线片示舟骨背侧中部突出、硬化,随后发生距舟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有利于早期诊断该病(5.63)。

Freiberg梗死

 

Freiberg梗死累及第二或第三跖骨头,特征为跖骨头软骨下区塌陷。关节可能正常或增宽。最常见于二十余岁的女性。以前的术语使用梗死是不当的,因为骨坏死是继发于反复的微小创伤。

该病早期,磁共振成像是最敏感的。病程后期,软骨下区塌陷、骨骺不规则、硬化,继发性骨关节炎可能在标准的X线片上发现。

5.63 Mueller–Weiss综合征。矢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a)示舟骨塌陷、其内信号增高。矢状位SE T1加权像(b)示塌陷的舟骨

籽骨炎

籽骨炎是一种慢性炎症,特征为第一跖骨籽骨区疼痛。

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有争论。以前,籽骨炎被认为是籽骨血供中断的早期改变,最后导致微骨折和塌陷。据其他文献报道,反复的创伤是致病原因,继而导致籽骨的缺血。因此,文献中该病被冠以不同的术语 ,如骨软骨炎或骨软骨病、应力性骨折及籽骨坏死。

实际上,这些疾病貌似构成了同一疾病谱,均以反复的慢性应力性损伤为根本原因。确实,在正常行走过程中,籽骨承受了超过3倍体重的应力。胫侧籽骨因直接位于第一跖骨头下方,故承受绝大部分应力,因此最常受影响。

微创伤假说,其病因被以下事实进一步证实:即穿高跟鞋的青年女性常发生籽骨炎。其他易感因素包括跳舞或运动中作用于籽骨加重的应力,及弓形足。为了避免疾病分类学的混乱,我们提倡使用中立的术语“籽骨炎”,该术语并不代表真正的炎症,而是表示籽骨疼痛的临床症状。

磁共振图像表现包括T1加权像上信号减低及(压脂)T2加权像或STIR上信号增高(图5.64)。相关软组织异常包括肌腱炎、滑膜炎、滑囊炎。

最初,X线为阴性,但后期可发现微小骨折、骨皮质不规则、囊肿形成、骨质塌陷及密度增高。这些后期改变在CT同样可见。

5.64 籽骨炎。冠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示内侧籽骨内高信号骨髓水肿

随着病变好转,残留的硬化会持续存在,T2加权像上显示为低信号。

Tarsal Coalition

跗骨联合

    跗骨桥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1~2%,双侧者占25~50%。跗骨桥被认为是在出生前软骨基质分段失败所致。2个骨的骨化中心合并成一块软骨,早期二骨之间的软骨桥允许足后段进行一定程度的活动。随后桥可以完全或部分钙化,导致运动受限、纵弓扁平,腓骨长肌腱拉伸并疼性痉挛。

骨化的年龄随着不同的联合类型而变。距舟联合在3~5岁,跟舟联合在8~12岁,跟距联合在12~16岁。

跟舟及跟距联合最为常见,其他类型罕见。

在图像上,联合的直接征象为骨性联合(图5.65)或纤维/软骨联合(图5.66)。在最后一型中,

5.65  跟距骨性联合。冠状位FSE 质子加权像示跟骨内侧面和距骨之间连续的髓质骨

可见“假关节”。标准X线片显示联合需要特殊的体位,而CT是确诊的最佳工具。尽管磁共振可能有助于通过显示骨髓的跨关节的连续性而显示融合,

5.66 跟距纤维骨性联合。冠状位SE 质子加权像(a)示纤距骨和跟骨之间的纤维骨性联合。注意在矢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b)上距骨和跟骨相关的骨髓水肿

但是在纤维-骨性联合中很难显示。另一方面,磁共振在显示邻近关节应力改变(导致骨髓水肿)方面有优势,表现为压脂T2 加权像上的高信号

其他的继发征象是因为纵弓扁平(扁平足畸形及跟距联合C形征)或因为邻近非融合关节的活动度增加(导致胫距关节球窝变形、距骨颈缩短、距骨骨折)。

5.3.3.4   Impingement Syndromes of the Ankle

5.3.3.4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Soft-Tissue Impingement

软组织撞击

最常见的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是前外踝撞击。反复的韧带创伤可能导致踝关节外踝和距骨之间的外侧沟滑膜增生和纤维化。在横断位T2 加权像上,沿着增厚的前距腓韧带局部可见新月形病变(图5.67.

跗管综合征指临床上因跗骨管内胫后神经受压导致的足部麻木或感觉异常。该病大多因劳损所致,但是肿块性病变(如腱鞘囊肿或大的静脉曲张)也能导致神经受压。

Osseous Impingement

骨性撞击

骨性撞击在前、后踝均能发生。

前踝撞击是因为胫骨或距骨长出的骨赘妨碍踝关节背屈所致。

后踝撞击通常是由于增大的三角区,刺激踇长屈肌腱,导致腱鞘炎,在需要进行反复跖屈的运动中尤为明显。在压脂T2 加权像上可见三角区和距骨后面的骨髓水肿(图5.68)。

5.3.3.5   Other Disorders

5.3.3.5 其他疾病

Plantar Fasciitis

足底筋膜炎

正常的足底筋膜在其附着点处厚度小于4mm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起始处的劳损,常累及筋膜内侧束。

磁共振液体敏感序列能显示筋膜旁软组织炎症及跟骨骨髓水肿(图5.69)。

Morton’s Neuroma (Fibroma)

莫顿神经瘤(纤维瘤)

莫顿神经瘤是一个使用不当的术语,因为它并不代表真正的肿瘤,而是代表跖神经围神经纤维化,表现为站立或跖骨头受压时疼痛、感觉异常。因此莫顿纤维瘤是更确切的术语。

典型发生部位为跖骨头之间、横向跖骨间韧带的足底面。

5.67 前外踝撞击综合征。横断位压脂质子加权像示沿前距腓韧带的半月形病变。

5.68 三角区综合征。横断位压脂质子加权像(a)。矢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b)。因慢性摩擦导致的三角区和距骨远端骨髓水肿可见(a图箭头所指)

磁共振图像上,典型的莫顿神经瘤在T1加权像上信号与肌肉相同,在T2加权像上低于脂肪信号,内部信号均匀或不均匀。

病变直径小于5mm通常没有症状。

Bursitis About the Forefoot

前足滑囊炎

莫顿神经瘤的鉴别诊断包括膨大的跖骨头间和跖骨头下滑囊炎。膨大导致(微)创伤或摩擦、关节炎或感染。

通过分析它们特殊的形状可以轻易的进行鉴别诊断。

跖骨头间滑囊炎在磁共振T2加权像上最容易观察,为一充满液体的结构,位于跖骨头之间、横向跖骨间韧带的背面。跖骨头间滑囊直径超过3mm时可压迫趾神经。

跖骨头下滑囊炎是一种膜外的滑囊炎,位于跖骨头下方(图5.71)。病灶可能轮廓不规整,支持其发病原因为慢性摩擦。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两种滑囊都可能表现为周边强化。

5.69 足底筋膜炎。矢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足底筋膜近端部分增厚,信号增高(箭)。注意邻近软组织小范围水肿及足底筋膜跟骨附着处的骨髓水肿。

5.70 Morton纤维瘤。冠状位 SE T1加权像示第34跖骨头之间的足底面见等信号结节。

5.71 跖骨头下滑囊炎。冠状位压脂质子加权像示第一跖骨头足底面高信号病灶(箭)

Infectious Disorders

感染性病变

足部感染包括皮肤溃疡、窦道形成、软组织感染和坏死、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

尽管标准的X线片常用以初步检查,但是骨髓炎要在病程第10~14天、且骨质破坏程度要到35–50% 才能在X线片上显示。另外,软组织的感染在平片上也很难显示。

与平片相比,磁共振成像在评价感染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因其在显示软组织病变方面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并能显示更多的解剖细节。在钆增强前后使用脂肪抑制T1加权成像并进行减影可使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提升。

磁共振成像在评价糖尿病足、鉴别糖尿病神经性关节炎(夏柯氏关节)和骨髓炎方面也是一项有力的工具。如果发现皮肤溃疡、瘘管及脓肿形成时须怀疑骨髓炎。

In?ammatory Disorders

炎症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通常不被认为是评价风湿性疾病及炎症性疾病的首选检查,虽然磁共振成像可能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并通过显示骨髓水肿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如血清学检查阴性的脊柱关节病),以及软组织改变如炎症性跟骨后滑囊炎。鉴别滑囊血管翳和关节积液时必须静脉注射钆对比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