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在“肚子”里的七种石头

 panyunbo 2017-01-06

作者简介

曲林涛

    男,1979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工作于烟台市莱阳市中心医院,中国致公党党员,烟台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协作组青年委员,华夏影像诊断中心版主。

   主持完成烟台市级课题6项,获烟台市科技进步叁等奖一项(第1位),在《中华放射学杂志》等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编著作6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2部)

01

胆石


   形成机制:胆汁中的胆固醇处于饱和甚至过饱和状态,或不溶于水的非结合胆红素过多

   主要成分:胆固醇、胆红素、脂肪酸、胆汁酸、磷脂、蛋白质、粘蛋白等有机物,以及含钙磷铜铁锰等金属元素的无机盐

。其中,表面呈黑色的胆色素石中含的金属元素更多


    胆固醇类结石:较大、椭圆或多面形、质硬、灰白或淡黄,剖面呈放射状,核心为黑色胆红素钙,占胆系结石50%,其中80%发生在胆囊内,X线平片不显影


    胆色素类结石:

棕色胆色素石:铸型或无定形泥沙状,质松易碎,占胆系结石的37%,其中75%发生在胆管内。

黑色胆色素石:较小,球形或无定形,约占胆系结石的5%,常见于肝硬化、慢性酒精中毒等患者。

    混合性结石:

不论是胆色素结石或胆固醇结石,在结石形成后,又可以在原来的结石外面,再有胆固醇或胆色素、钙盐的反复沉积,从而形成胆色素胆固醇混合性胆石

    由于成份比例不同,可表现各种颜色和形状,球形或多面形多见, 灰白色、黄色、棕色、黄绿色、黑色均可,剖面为层状, X线平片常可显影


02

胃石

   胃石(肠石)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胃肠道手术史以及糖尿病等因素均可促使富含鞣酸的食物(柿子、山楂、大枣等)与蛋白、纤维以及钙离子等混合,形成鞣酸-纤维素-蛋白复合物(胃/肠石)


03

小肠石

   肠石MRI信号总结:肠粪石在T2WI均呈“焦炭样”征(即不规则形低信号)

T1WI信号可有三种表现:

①特征性“空壳征”(即内低外周环形高信号表现),较为多见,小肠

②混杂稍高信号,多见于胃、空肠

③均匀低信号,多位于结肠

(分析:粪石信号特点可能与梗阻部位及形成时间有关)


04

结肠石

   鉴别:粪石与积粪

   粪石和积粪可伴随出现,但二者信号特点往往不一致

   积粪多见于结肠;粪石多发生于小肠

   积粪范围多较长,无固定形态;粪石较短而规则成形

   积粪T1WI信号多整体偏高,无空壳征

   积粪和粪石形成时间越长,T1T2信号均可显著降低,但积粪往往伴随较重的肠管扩张或积气


05

阑尾石

   病理学统计70%的阑尾炎因梗阻引起,而阑尾石是最常见的梗阻原因(43%)

   梗阻性阑尾石多见于炎性阑尾:阑尾肿大增粗(>6mm),壁增厚(≥3mm),壁明显增强,阑尾周围炎等征象---阑尾炎


   腔外阑尾石,则提示阑尾炎穿孔:可见阑尾壁缺损、阑尾周围蜂窝织炎、腔外气体、周围脓肿等---坏疽性阑尾炎


06

尿石


  上泌尿道结石:肾盏、肾盂、输尿管肾盂

   输尿管结石

   下泌尿道结石:膀胱、尿道、前列腺

实质内的钙化:(肾钙质沉积)肾皮质、髓质

   钙化结石(75-80%):不透X线,草酸钙、磷酸钙等

鸟粪石(透X线光,MgNH1PO4)+磷酸钙(不透X线)

尿酸晶体和黄嘌呤:透X线

凝胶基质



   钙盐晶体表面和浓度可能是影响其T1WI信号的原因:表面粗糙、低浓度(<>


07

腹腔游离体

   腹腔游离体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其可能来源有:肠脂垂、大网膜脂肪、脂肪沉积的淋巴结、胰腺中的脂肪等

由于这些部位的脂肪组织缺血、坏死、脱落后,成为腹腔内的自由浮动的松散体,内部逐渐发生钙化,并不断吸收腹腔积液中的蛋白质,像“滚雪球”一样体积慢慢增大


00

总结:

   腹中石T2WI均呈低信号(胆石裂隙可高)

胆色素类石T1WI呈高信号(肠石也可高)

胃石、肠石、游离体T1WI可见环状/壳样高信号,较具特征

肠石T1WI可有三种信号表现:壳样征、混杂稍高、均匀低

尿石T1、T2均呈低信号,易漏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