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读诗者留下再创作的空间

 江山携手 2017-01-06
        昨天上中国诗歌论坛,看见诗友李子在我的《七月七日忆芦沟桥事变》诗贴下流言:“山山一联未看懂。”我回复道:“用京剧智取威虎山里面李勇奇的一句唱来解释就好了‘乡亲们切齿怒向威虎山’”。
        今天再上论坛,看见前日评点说“山山皆左向,雁雁欲东投。好句!”的殊同兄郁郁然道:“晕,居然和我的理解不同。”我随即回复:“所谓诗无达诂,也许诗家只写了三分,读家却会意七分,在读家自然是好诗(江南雨殊持此论)。读诗是一种再创作。”
        确实,通常讲:写诗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读者想象的空间是什么呢?读者与作者无论在身份、阅历、情感趣向、哲学观念及文学取向皆有不同,他对意象的解读也就不同,他的联想也就不同。诗人不要把自己赋予意象的涵义说白说彻底,而留有余地,让读诗者可以在他的情境中赋予诗中意象以不同的涵义,这就是读者的想象空间了。
        江南雨兄素有高论:诗的好坏不在诗作者,而在读者。作者有三分才,而读者能解七分,读者把诗读“好”了;相反,作者有七分才,读者仅可解二分,读者就把诗读“坏”了。
        此一论可以聊备于此。
        不过江南雨之论有个前提,就是前面说的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读者的想象是再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