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视镜副甲状腺切除术(图文演示)

 渐近故乡时 2017-01-06


1引言

手术前用影像技术(高分辨率的超声波检查法和sestamibi扫描)改进可靠性,也发展了手术间的评价模式以确认正常的副甲状腺(PTH),而改变了原发性副甲状腺亢进症的治疗。
今日,更多的外科医生满意这样的方式,可让切口更小,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镇静剂的使用,而取代一般所用的全身麻醉。
腹腔镜手术一开始局限于身体某些有现存空间的区域;创造潜在的空间可以延伸微创内视镜手术的范围。
自1996年(Gagner)发表首次的内视镜副甲状腺切除术报告之后,图像辅助技术已经被用于颈部手术,并且有许多文献证明副甲状腺和甲状腺疾病用这些方法的可行性。
颈部内分泌疾病之微创手术的优势,包括降低手术后的不适并且改进美容结果(Miccoli和Monchik,2000)。由于腹腔镜运用扩大,颈部微创图像辅助手术也被认为可以减少经常出现的神经损伤(Naitoh等人,1998)。
这种内视技术包括恒定的气体灌注,4个套管置于颈部前方。后来有其他作者描述这种内视技术的技术变化。
颈部内视方法需要在比传统颈部手术小得多的工作区创造一个实际的空间,这可能导致颈部构造处视野有限,而危及传统解剖标记。
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将内视镜从一个套管移到另一个,此时需要外科医生迅速地再次定位解剖标记。一种涉及成功之内视镜副甲状腺切除术的必要因素,是医师能分辨来自不同的视角的颈部正常和异常的解剖构造,用一种他们从未以肉眼看见的模式。


2颈部解剖

·一般原则

大多数的人甲状腺的后外侧囊有4个副甲状腺,但是数目可能从2变化到6,超过4个副甲状腺的案例约有5%。腺体特征是淡黄红或者淡黄棕色。在腺茎里的微小血管可以帮助区别它们和其他组织;副甲状腺的尺寸、形状、数目和位置各方面都因人而异。

·副甲状腺
·更低

1.甲状腺胸腺间韧带
2.胸腺
在61%的案例中,下方的副甲状腺腺体位于甲状腺的下端处,在它的后面,横向或者前方。在26%的案例中,他们位在胸腺上方颈部或在甲状腺胸腺间韧带。有一些较少的案例是位于甲状腺中后方第3段处(Ackerstrom等人,1984)。

·上面

上方的副甲状腺一般位于甲状腺垂体中间第3段的后方,在下方的甲状腺动脉和附近神经上方大约1 cm处通过。通常,当难以发现副甲状腺时,追踪下方甲状腺动脉和它的分枝的路径将会有帮助。

·高处与低处异位

1.高处异位
2.低处异位
副胸腺的异常移动与副甲状腺的高处异位或低处异位有关。高处异位从下颚角沿着颈动脉鞘移到甲状腺下端,不超过2%(Ackerstrom等人,1984)。低处异位则约有3.9%到5%案例,属于副甲状腺从胸腺延迟分离。下方的副甲状腺可能因此而位于前方的纵隔膜,通常在胸腺里面。

·血管系统

约80%到86%的血管供应上方的副甲状腺,90%到95%的血液供应下方的副甲状腺,起源于下方甲状腺动脉;不过,上方甲状腺动脉相当有助于副甲状腺血液供应。在甲状腺血管和邻近的食道和气管动脉之间的分支可以确保足够的副甲状腺血液供应。


3适应症

适应症
原发性副甲状腺亢进症的实验室证据表明与成功的实质副甲状腺肿瘤定位有关,借助鎝Tc 99m sestamibi闪烁造影术和/或超声波扫描。
快速PTH分析(QPTH)被某些人推广作为有助于改善准确性的辅助方式,将可能更广为使用于成功移除主要的病理特征。
因为颈部可供内视镜作业的空间有限,理想的手术对象是瘦的病患,中度大小的腺体(1-2 cm)。
相对禁忌症
-多种腺体疾病的证据;
-可能有副甲状腺增生或多种腺体疾病;
-肾脏病史、副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或疑似多种内分泌腺瘤症候群;
-甲状腺肿;
-曾有颈部手术或者照射放射线;
-与锂有关的PHPT;
-颈部构造异常(骨骼或软组织);
-肥胖(因为宽短的脖子会局限操作机动性)。
绝对禁忌症
-手术前有证据或怀疑副甲状腺肿瘤:内视镜方式可能会导致不适当的分期。
透过一个小的切口或透过内视镜套管或小孔移除副甲状腺肿瘤,其风险包括潜在的细胞溢出与破裂的危险,以及导致疾病复发。


4手术室

·病患

在以气管内管诱导麻醉之后,病患以仰卧姿势躺在手术台,颈部稍微旋转朝向切口对侧,以便有更大的路径进入颈部同侧。用一个甜甜圈状的护颈稳定颈部。

·团队

1.外科医师
2.第一助手
3.麻醉医师
4.刷手护士
在手术的第一步(创造操作空间)时,外科医师站在手术台边副甲状腺患部对侧,助手站在外科医生对面。
执行其他手术步骤时,外科医师和助手都站在切口侧;例如,左侧副甲状腺切除时,助手站在医师右边操作摄影。
刷手护士站在手术台边,在外科医生对面。

·设备

1.主要的摄像头放在患部腺体对面的手术台边。
2.第2台摄像头被安置于患部腺体边上,并且由助手在手术的第一步骤期间操作。
腹腔镜和图像设备通常被放在外科医师后面。


5套管放置

·解剖标记

以标示用笔在皮肤上做解剖标记,包括胸管切迹、中线、胸锁乳突肌(SCM)前缘和颈外静脉。

·插入套管

与腹膜腔不同,颈部没有提供自然的工作空间。
插入套管时必须小心。第一根套管使用开放性技术插入,其他的套管在直接目视导引下插入。
套管插入处有清楚的视野是必要的。
当以气体灌注和器械建立腔室时,逐渐放置各套管。
提示:
为了减少插入套管时血管和气管受伤的风险,套管顶端应直接朝向内视镜。

·光学套管A

在胸管切迹上方,略近中线边,用一个0°5 mm的内视镜沿着同一侧的SCM前面中间边缘所形成的无血管空间插入。
0°度内视镜之后用一个30°、5 mm内视镜取代,以进行本手术的其他部分。

·其他三个套管

这些套管直接在目视下插入:
-一个2-3 mm套管(B),在同一侧的SCM的中间位置;
-一个2-3 mm套管(C),在中线;
-一个2-3 mm套管(D),上方横侧,沿着SCM前缘。


6仪器

·光学装置

·操作装置

1.弯剪
2.解剖刀
3.抓取器
4.钩状解剖刀
5.活组织检验钳
6.Kelly钳
7.抽吸灌洗装置
在这个手术中需要专用的器械(直径2-3 mm长度18-20 cm)。

·牵引装置

5 mm花生大小的拭绵


7插入第一根套管

·切开皮肤

1.切开
在胸锁乳突肌(SCM)上方的胸管切迹切开一个5 mm大小的皮肤切口,用一个钝端的Kelly钳在直接目视下进入颈部颈阔肌(subplatysmal)下空间 。用钝的解剖刀沿着同侧SCM前缘创造一个空间,使用开放性技术插入套管A。

·无裂隙套管位置

1.胸锁乳突肌(SCM)
2.带狀肌
3.颈阔肌
4.颈中筋膜
用袋状缝合(2.0丝线)环绕切口以使第一根套管的裂隙减至最小。袋状缝合位置必须在皮下组织处,以避免增加瘢痕组织的风险。灌注二氧化碳以维持12 mm Hg的压力。透过套管A置入一个5 mm 0°的内视镜。
可以看到以下解剖构造:
-侧边:SCM(中间边缘)
-中间;带状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狀肌)
-上方:阔颈肌
-下方:中颈筋膜


8建立操作空间

·解剖工作空间

1.皮肤和颈阔肌
2.气管前端肌肉
3.SCM
以时内时外的方式仔细移动内视镜和于12 mm Hg CO2灌注下而建立工作空间。SCM中间边缘的标记可以引导此一步骤的解剖。一旦确认SCM的下面中间边缘,内视镜可以小心的朝向阔颈肌下方的无血管边缘前进,正在颈筋膜和带状肌上方以建立一个小空间。
一旦获得一个适当的操作空间,灌注压力减到8-10 mm Hg以进行其他步骤。

·变化和危险
·变化

或者,在一开始的切开解剖时,带状肌可被确定并在中线分开,直接进入甲状腺上方的空间。
这样的话,可看见甲状腺前面的表面,第一个套管在胸管切迹插入。然后在侧边插入两个套管,其中一个插入颈部前方表面的中线中。一个对着甲状腺横向的平面被建立,一个30/45°角的内视镜透过胸管切迹的套管插入。
解剖区域可以从尾端向前端检视:
-中间:甲状腺(甲状腺垂体后侧)
-上侧:带状肌(中间边缘)
-下中:气管

·危险

1.SCM
2.颈内静脉
应该谨慎小心,避免透过SCM的纤维插入套管,以避免伤及颈内静脉或一般的颈动脉。
颈外静脉或者较小的静脉血管,如颈阔肌下静脉或皮下静脉,或者颈前静脉在套管插入时受伤是少见的,这些类型的血管损伤在手术期间可能被气体灌注或者套管本身的填塞效果而隐藏,因此,这些类型的损伤可能只在手术结束,移除套管和颈部解除气体灌注时被发现。


9扩大/操作区

·一般颈动脉的解剖

进行这个手术步骤的目的是扩大工作空间和插入套管B和C,确定一般颈动脉并使用钝解剖刀以及气体灌注往前解剖。这可以使得更容易分开构造,将使用锐器分離的需求降至最低,也可预防小血管的轻微出血和帮助维持干净的内视镜视野。本步骤允许位于甲状腺横向和颈动脉中间的平面扩大。
在这点,应该确定下列构造:
-侧边:SCM
-下方:一般颈动脉
-中间:带状肌侧边
提示:
1.肌肉SCM
如果中度出血是源自小的静脉血管,可以用抓取器的下缘压住血管大约一分钟而达成有效的止血;除了降低电伤危险的优势之外,这种方法也避免在颈内和颈外改变操作的器械,因此减少对邻近器官的创伤风险。

·插入最后一根套管

新建立的空间可让套管D在SCM的中间上面部分插入,之后透过此套管导入2-3 mm 30°内视镜,且可从头端往尾端看见此区域的解剖构造。
可确认下列解剖构造:
-侧边:SCM的中间边缘
-下方侧边:一般颈动脉
-下方中间:甲状腺、气管和食道
-上方中间:带状肌侧边
-上方:颈阔肌

·甲状腺的形象化

在带状肌的横向边和颈动脉中间边缘之间的空间被扩大。带状肌被往前面中间牵引,以看见甲状腺垂体的侧边;甲状腺垂体之后被小心地往中间牵引,以使该区域进一步露出,露出甲状腺垂体后侧松散的结缔组织。


10解剖/副甲状腺

·牵引甲状腺

进行甲状腺的后侧解剖时,一个3 mm的内视镜应该通过套管D放置,用套管A导入一个5mm之花生大小的拭绵,用来将甲状腺垂体往中间牵引。透过上方侧边套管确定内视镜的位置以到达喉返神经和副甲状腺,且在外科医生需要寻找异位的副甲状腺时,能在颈部或者上方图像的基础下对解剖过程有帮助。

·到达副甲状腺

1.下方甲状腺动脉
2.腺瘤
甲状腺后侧边直接往中间解剖可以帮助确定喉返神经和副甲状腺,不论是用内视镜往下看或往侧边看都可以。下方甲状腺动脉是定位喉返神经的有用标记。因为该动脉在甲状腺后方中间通过,它在前面穿过喉返神经,或后面或前后都有。
此时,用传统的解剖标记,如传统手术所用者帮助副甲状腺解剖。大多是在后方的甲状腺囊上方三分之二处发现上方的副甲状腺。扩大的副甲状腺可能有时候容易被确定而无需进一步解剖其他构造。
大多数案例中,下方甲状腺动脉或其分支指向下方副甲状腺。

·副甲状腺形象化

内视镜提供的放大效果让构造更可见,沿着喉返神经的神经营养血管可以轻易地辨识,这对确认和保存神经有所帮助。副甲状腺也可以清楚看见,其血液供应也可以轻易辨识。使用内视镜可让外科医师寻找深在气管食道槽沟里或者更进一步找到在上方纵隔膜下的腺体。

·危险和变化
·电烧

若中间甲状腺静脉出血,可能相当程度地妨碍构造的视野,这样的出血可能难以用内视镜处理,因为工作空间小可能导致内视镜器械之间的不经意接触,潜在导致能量的传播和对神经与血管构造的伤害,所以避免使用电烧。为了防止对神经的伤害,外科医生在神经或者神经的附近区域还没被确定之前,应尽量少用夹子或避免用夹子。使用双极凝集器或者超声波止血较佳,因为这两种的能量横向传递有限。在腺体往中间牵引或操作之前,神经也应该与甲状腺分离,目的是为了避免伸展和轴索损害。

·非喉返神经

将近1%的案例中,右侧返神经未返回且源于迷走神经上方,因此出现一个横向路径而疑似会造成伤害,如果手术期间的解剖发现神经方面的阻碍,转成一般手术并使用手术显微镜和10.0聚丙烯缝线进行整型术。

·静脉结扎

若有需要,可以用从套管A导入的5 mm夹子或5 mm超声波解剖刀结扎中甲状腺静脉;为了进行此步骤,从套管D在SCM前缘导入一个3 mm的内视镜,这样可以让甲状腺垂体更安全地往中间牵引,且可以帮助露出更深层的组织平面。

·喉返神经

鉴定接近于喉返神经的区域是容易的,该处有下甲状腺动脉穿过甲状腺下端的横向边缘。神经或者它的一根分枝可能在后方通过,在动脉的分枝之间或者在动脉的分枝前面。


11游离肿瘤
·患部腺体解剖

当副甲状腺肿瘤确定时,必须仔细处理以防止伤及副甲状腺囊,以及随之而来的溢出风险和疾病复发风险。
副甲状腺可能使用一个抓取器的闭合端往中央推而慢慢牵开,最好露出它;牵引时提供张力,弯剪或弯钩解剖刀被用来切开腺体和周遭的构造以及松散的蜂巢组织,等到完整的移动之后,腺体的血管茎被清楚确定。

·夹住蒂

当副甲状腺肿瘤被完整游离,且周边的血管茎被以弯解剖刀或直角剪刀切开时,从套管A导入一个夹子;在近端放进两个5 mm夹子和远端放一个之后,透过套管B导入一个2-3 mm的剪刀以分开夹子间的蒂。
或者,透过套管A用一个5 mm的超声波解剖刀来凝集和分开副甲状腺血管蒂。


12摘取

用手术手套的拇指部分以荷包缝合法制作一个小的摘取袋,透过5 mm的套管导入,摘取时样本被置入袋中,并确定拉紧荷包缝合口;以抓取器从套管A抓住荷包缝合法缝合的摘取袋尾端并拉出,之后移除套管,皮肤上放置套管的切口可以稍微扩大,以便装有样本的摘取袋顺利取出。


13手术结束

在样本摘取之后,光学套管再从胸管切迹插入并露出操作空间,以仔细确认止血状况和颈部构造的整合;不需要使用常规的引流,之后解除颈部的气体灌注并移除套管。
在结扎副甲状腺茎之后的10分钟和20分钟抽取两个血液样本,并进行快速PTH分析(QPTH),以确认荷尔蒙值比手术开始前减少至少50%。
样本被送往冷冻切片分析,以确认有摘除副甲状腺肿瘤组织。
如果QPTH和冷冻切片分析的结果一致显示成功切除副甲状腺肿瘤,则手术结束并关闭皮肤切口;使用灭菌的附着缝线关闭2-3 mm的套管位置,至于5 mm的切口可以用灭菌的附着缝线或者表皮下的4.0吸收缝线缝合;由于摘除样本时切口可能被扩大,因此建议使用后者。


14术后期间

在副甲状腺切除术后期应进行可能的出血检测,病患头部向下且由麻醉科医师将肺脏过度充气,以增加胸腔内压力和颈部静脉血压;术后几个小时病患仍应被监测,尽可能将他们的头部和肩膀抬高10°到20°,以维持静脉负压;移除套管时应以咽喉镜检查,以排除声带功能不良。
移除管路后,病患应被监控几小时,以确保从麻醉恢复且无重大事故,并且没有颈部二氧化碳充气可能造成的后遗症;建议于手术期间使用连续潮末监测。在手术期间发生高碳酸血症的病患,如果在排除气体灌注后的两小时,PaCO2值仍持续升高时,必须在术后的几个小时进行动脉气体测定。
病患在术后的最初12小时期间应测定血清钙和镁浓度,之后的2-3天应每天至少检测一次,以确认有无副甲状腺低下症的可能。


15并发症
立即的并发症
我们在动物实验的模式显示,CO2气体灌注压力在15和20 mm Hg会导致显著的增加中央静脉压力和颅内压力,灌注压力最高在10 mm Hg时,不论在实验研究和大多数发表的案例中都显示比较安全(Rubino等人,2000)。
在气体灌注进行颈部切除术时可能发生气胸和纵膈积气症,解剖时避免切到颈部基底的话即可避免;内视镜颈部手术气体灌注后曾有报告发生皮下气肿,我们的经验中,可归因于气体灌注压力过高和一开始所用的解剖方法,也可能由纵膈积气引起;皮下气肿也在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机转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它增加了总气体交换区域。
理论上,严重的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会减弱患者心脏收缩的能力且可能降低周边血管抗性,尽管有这潜在风险,文献中并没有严重的血液动力学并发症。
降低气体灌注压力值可以减少气体进入皮下组织,带状肌下方建立的操作空间可以加厚解剖障碍,以减少皮下组织吸收CO2。
如果手术期间发生双侧的喉返神经受伤,在移除管路后可能立即发生气管阻塞和缺氧症。
曾有报告指出,在内视镜颈部手术时发生持续的上心室心律不齐(Gottlieb等人,2000)。

早期并发症
当解剖开始时没有正确地在颈阔肌下方进行时,可能会发生皮肤坏死的并发症,这样的情况是表层太薄,血管被灌注的气体压迫而导致皮肤缺血。
有报告指出内视镜颈部手术后曾经发生暂时性的咽喉神经麻痹,有多种机转导致术后嘶哑,嘶哑发生在术后2到5天,最可能的原因是术野水肿和自我限制所致。
副甲状腺切除术后几天可能发生低钙血症,不过,如果是单侧的手术则不太可能发生有症状的低钙血症。

后期并发症
长期嘶哑(长达6个月)可能是缺氧和神经伸展所致,不过,神经有保存,这样的话,新的轴索长出后嘶哑的情况就会解决。若不小心切除或结扎喉返神经会导致永久的嘶哑;当声带功能不良持续超过一年,就可能是永久性的了。
内视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整型结果通常是极佳的,瘢痕瘤虽然少见,但可能在胸管凹迹上方的手术疤痕内发生。

追踪
内视镜副甲状腺切除术病患的追踪,应包括术后最初10天内的门诊访视,以检视伤口愈合情形;至于任何因为原发性副甲状腺亢进症而接受副甲状腺切除术的病患,应该进行常规的追踪,以早期发现后续或者复发的副甲状腺亢进症。


16结论
内视镜副甲状腺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这种微创方法有潜质能减少病状并且允许更快恢复返回工作;相较于传统的开刀方式,美容方面的结果当然有所改善;不过,需要更多的经验和比较研究,以评价它在副甲状腺疾病的处置的具体角色。当经验增加时,技术困难将可克服,可提供特定器械操作;副甲状腺亢进的手术前处置经验和详细的颈部解剖学,仍是维持原发性副甲状腺亢进症成功治疗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