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治疗中用药时间和进餐时间有讲究吗?

 欣然书斋 2017-01-06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人吃什么东西对血糖影响很大,特别是吃的种类和数量。其实还有个方面大家可能会忽视,那就是怎么把药物治疗与进餐时间相配合,这样既可控制好血糖,又能减少药物的剂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目前常用的糖尿病口服药有这几类:

糖尿病治疗中用药时间和进餐时间有讲究吗?

1)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有磺脲类促泌剂、非磺脲类促泌剂、DPP-4抑制剂;

2)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有:双胍类、噻唑烷二酮(TZD);

3)延缓葡萄糖吸收的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预混等种类。

详细可以看历史文章:

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使用促胰岛素分泌的口服药物(如磺酰脲类和格列奈类)的,建议服药和进餐时间保持一致性,一般都在餐前使用,并且按时进食,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餐后血糖,这也是饮食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用药和进食时间选择不对可能会影响到血糖控制的效果,使用餐前胰岛素的患者也应如此,对于那些餐前用超短效胰岛素的患者,如果餐前忘了打胰岛素,餐后可以立刻补打,但是对于用短效和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如果餐前忘了打胰岛素,补打就需要调整剂量和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对于双胍类药物,一般建议餐后服用,主要是其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这样可以减少胃肠道症状。有些人为了更好的控制食欲,餐前服用也是可以的。而对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主要竞争性抑制位于小肠的各种α-葡萄糖苷酶,使淀粉类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减慢,从而减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所以它就必须进餐时服用,也叫餐时血糖调节剂,这个很形象,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密切相关,它的应用可使用餐时间和食物选择更灵活。

对于噻唑烷二酮(TZD)类和DPP-4抑制剂类药物,降糖与进食的关系不是很大,每天固定时间服用即可。

糖尿病治疗中用药时间和进餐时间有讲究吗?

对于在每日同一时间注射大致等量的胰岛素(一日2次预混胰岛素或基础胰岛素加口服药物)的胰岛素给药方案,需注意保持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一致性。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摄入时间变化很大,那么血糖就会波动,并且在没有低血糖重大风险的情况下降低HBA1c值的可能性小。

对于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患者在进餐时间和根据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调整胰岛素剂量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但是,如果患者经常摄入碳水化合物含量超过15g的零食,那么可能需要额外注射胰岛素来覆盖两餐之间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并保持血糖水平接近目标范围。

糖尿病治疗中用药时间和进餐时间有讲究吗?

同样,对于采用基础-餐时给药方案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通过监测血糖,可以确定覆盖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需要多少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不同的人为覆盖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需要胰岛素量差异是很大的,有些患者不同餐次时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与胰岛素比值也不同,但是如果一旦碳水化合物与胰岛素比值确定,那么患者在某一餐次时可以自由改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胰岛素的用量,而血糖不会波动太大。打个比方,一名患者可能被告知在晚餐时进食60g碳水化合物,餐前注射4U速效胰岛素血糖就能控制满意。这意味着,其采用的是1U胰岛素抵消15g碳水化合物,那么如果患者计划在餐中进食较少的碳水化合物,则可按比例减少胰岛素剂量。但是在进行这些调整的过程中,必须灵活掌握碳水化合物计算方法,否则容易出现血糖偏高或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糖尿病的的治疗有些小的技巧,大家在平时的实践中摸索总结,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规律,这也是个体化治疗的前提。

【后记】谢谢你的关注,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协和周大夫聊健康】,这是一本免费的饮食、营养、内分泌相关疾病的健康科普杂志,希望把它建成国内最靠谱的健康科普平台。本平台转载的文章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本平台不做评论。也欢迎有兴趣和想法,愿意和大家分享的朋友投稿,直接以word文档格式发到公众号即可。

早期的文章可查看历史消息。

重要提醒:输入关键词有文章自动推送功能,欢迎大家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