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第一名片——解州关帝庙(中)
——我的山西之旅第九十四集
刘福新
这一集图片最多,是解州关帝庙很重要的一部分。大致包括了“午门”、“山海钟灵”木牌坊、御书楼、崇宁殿、氣肃千秋坊。这都是解州关帝庙的主体建筑。
氣肃千秋坊的前边是个比较大的空间,我看到了一种奇怪的果。还未咨询,走过来一群人,一女导游讲述说:“这叫木瓜,是一棵药材木瓜树。”
非常高兴呀!在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遇到了两位山东老乡。我与两位山东老乡合影。穿红衬衣者叫李庆祥,山东威海人;穿黑色上衣者叫阎海龙,潍坊市昌邑人。
正文啰嗦了不好,有不尽意处,请浏览图片下注脚。
本集图片计有72幅。
1
2
3
4、匾额"全部春秋"
5、古建筑全部是用木头衔接,不用一根铁钉子。
6、故事画像
7
8、好气派的“午门”呀!
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144幅。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的画像,北有反映关羽一生主要经历的彩绘。
9、非常高兴呀!在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遇到了两位山东老乡。我与两位山东老乡合影。穿红衬衣者叫李庆祥,山东威海人;穿黑色上衣者叫阎海龙,潍坊市昌邑人。
10
11、"午门"简介
12
13、“道沐两岸”和“至忠至义”
14、“忠义千秋”和“咸赖康宁”。
15、匾额"普济商民"
16、匾额“泽惠万民”
17、匾额“威震华夏”
18、匾额“气塞两间”
19、匾额“乾坤正气”
20、“山海钟灵”木牌坊
21
22、殿顶
23、御书楼
24、这是“御书楼”。御书楼与午门相接。原名八卦楼。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为纪念康熙帝来庙谒拜而建。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62年),因康熙帝御书“義炳乾坤”匾额于此,故改称“御书楼”。
25
26
27、“御书楼”简介
28、匾额“协天佑人”
29、匾额“忠义参天”
30、匾额“万代瞻仰”

31、匾额“圣神武文”
32、匾额“绝伦逸氣”(?)
——这四个字我只是猜测。敬请读者纠谬补缺。
33、《谒
关庙 敬赋》,山西学使者陈万庆。
34、作者是:知芮城县事林芬
35、“神勇”
36
37
38、崇宁殿
39、左边碑是《祭关帝文》
40、崇宁殿简介
41
42、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崇宁殿因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名。殿前苍松翠柏,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殿内木雕神龛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龛外木雕云龙金柱;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200方。大殿明间悬清朝乾隆帝手书横匾“神勇”,檐下有咸丰帝所写“万世人极”匾,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门口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
43、历代碑文
44、万世人极
45、匾额“忠义参天”
46、“匾额”与天地参
47、匾额“福庇无疆”
48、匾额“功高宇宙”
49、匾额“神恩永护”
50、匾额“忠师义勇”
51、碑文很多,不能全部拍照。
52、匾额“福国佑民”
53、匾额“危者使平”
54、匾额“帝德光被”
55、匾额“文武圣人”
56、匾额“持危扶颠”
57、匾额“神恩可报”
58、青龙偃月刀
59
60、“義炳乾坤”。还是原先的字有气势!看这个“義”,多有气势!再看这个“义”,像个什么玩意儿?一看到这个“义”,就好似看到了昏黄的灯影里卖弄风骚的婊子。
61、据说这是关公印迹
62

63、匾额“永荷神庥”
64、这是“氣肃千秋坊”。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进寝宫,过花圃,有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气肃千秋”坊。东侧有印楼,内有“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又有《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相传为关羽手笔。
65
66、氣肃千秋
67、这儿有木本和草本的植物
68、一种奇怪的果。才要咨询,就见走过来一群人,一女导游讲述说:“这叫木瓜,是一棵药材木瓜树。”
69
70
71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