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魏争夺汉中,在此屡屡发生争战,一些著名人物都曾在这里。建安二十年(公元215),曹操为夺汉中,亲率大军“西征五斗未教首”张鲁,在“阳平关”(今勉县城西十里老城镇)发生激战,迫使张鲁败逃。曹操留夏侯渊统兵守汉中,驻定军山、天荡山一带(今勉县城南、城北);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刘备为夺汉中,遣老将黄忠袭杀夏侯渊于定军山下,又与赵云在天荡山夜烧曹军粮草“数千囊”,曹军败退,刘备占据汉中。同年秋,刘备在今勉县城东五里的旧州铺设坛立为“汉中王”。刘备还成都时,留名将马超守“阳平关”,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定军山之战,确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章武二年(公元222),四十七岁的马超病卒于阳平关,就地安葬在今老城镇继光村;建兴五至十二年(公元227—234),诸葛亮为此伐曹魏,挥师汉中,驻定军山下一带。凡五次伐(演义称“六出祁山”),皆以此为进战退守的军事基地。在汉中的八年里,诸葛亮曾在定军山下“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在黄沙(今勉县东20里)设计制造了适应山河运粮草的“木牛流马”,又“休士劝农”发展生产;为了加强防御,诸葛亮在今城固县“增筑乐城”,在勉县城南20里修筑了“汉城”,并铸造了铜蒺蔡(俗名扎马钉、系暗器)、箭镞和铁刀荐兵器。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军中,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攻,冢足容棺,殓以时报,不须器物”。遂将其葬于定军山下;景跃六年(公元263),后主刘禅又“诏为亮近墓立庙”在汉中勉县修了“天下最早的武侯祠”。所有这些重大的政治军事活动,都为汉中留下了一批名垂青史的三国遗迹。其中,尤以勉县的史迹为最。定军山、天荡山古战场;古阳平关、汉城旧址;武侯墓、武侯祠著名胜迹;马超墓、祠、刘备五汉中王设坛处、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以及诸葛亮读书台等等史迹遗址地遍布,形成了一片各具特色的三国旅游景点,吸引着国内的游客的关注向往。 三国为汉中增辉,汉中因三国知名。近年来,汉中的三国史迹不断进行修葺,加以重点保护管理,一批批国内的学者与游客前来汉中考察观光,使汉中的三国史迹将逐渐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的旅游热线。 郭清华:
|
|
来自: liuhuirong > 《郭清華三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