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发育异常相关疾病集锦 ☆单侧肺动脉缺如 女性,62岁,突发大咳血,胸部X线片示右肺容积减小,纵隔、气管、心脏向右移位,右肺门小,右肺较左肺透过度减低。 右肺动脉缺如,右肺体积减小,其内可见磨玻璃样高密度,左肺体积代偿增大伴肺气肿,三维图像示右肺内多条侧支循环形成。 三维CT显示侧支来自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膈下和冠状动脉。 通气-灌注扫描:右肺通气摄取比不足左侧的50%。 组织学显示:走行迂曲、小的弹性动脉仅在近端部分,为发育不全的肺动脉(箭)。围绕弹性动脉和支气管周围的扩张,蜿蜒的肌性动脉,为支气管动脉(箭头)。 BR:支气管,LN:淋巴结肿大,PV:肺静脉
☆特发性肺动脉瘤 女性患者,62岁,健康查体显示右肺下野见局灶性密度增高影。 三维CT显示右肺下动脉局部瘤样扩张。
☆肺内型肺隔离症(IPS):隔离肺与邻近的正常肺位于同一脏层胸膜之内,多见于成人。 影像特点: 1.隔离肺为圆形或椭圆型致密阴影,边缘光滑清楚,密度均匀,多与膈相连。 2.多位于脊柱旁沟,多见于左下叶后段,少数位于右下叶后段。 3.当病变与支气管相通时,形成单发或多发囊腔,壁薄可见液平面。反复感染后病变边缘模糊,周围支气管扩张。 4.血管造影,MRA和CT造影示异常血管从主动脉发出。供血动脉70%来自胸主动脉。引流静脉多至肺静脉。增强CT在降主动脉显影后立即见到隔离肺增强。
下图:左肺下叶见弧形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晰。 平扫肺窗示左肺下叶肺气肿,支气管结构存在,但与正常气管树走行无关,三维显示两支供血动脉主要来自胸主动脉,静脉回流入异常增粗的左肺下静脉。
☆肺外型肺隔离症(EPS):隔离肺与邻近的正常肺不在同一个脏层胸膜内,具有独自的脏层胸膜。多见于新生儿,常合并其他畸形,不与胃肠道相通,也不易发生继发感染。 影像特点: 1.多位于左下叶后段,也可位于膈下或纵隔内。脊柱旁沟处好发。 2.肿块影密度均匀呈软组织密度影。 3.常合并其他畸形,30%合并左膈疝。 4.血管造影、CT增强造影和MRA显示供血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回流静脉经下腔静脉、门静脉、奇静脉或半奇静脉,形成左至右。 下图为肺外型肺隔离症,左肺下叶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 ☆肺动静脉畸形 下图:左肺动静脉之间形成异常链接,在轴位图像上可见看到增粗、迂曲的血管影像。
下图:右肺下叶动静脉畸形,MIP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 左上肺静脉引流如左侧头臂静脉。 右上肺静脉引流如上腔静脉。
☆异常单肺静脉畸形 患者左侧肺静脉在正常回流入左心房之前,存在异常迂回通路。该种血管模式也被称为单肺静脉异常。
☆先天性肺静脉闭锁(PVA):是指左或右肺静脉完全闭塞,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致命性疾病,多数患者在生命早期即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单侧 PVA 很少见于成人。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婴儿期的反复感染,肺发育不良及咯血。感染是由于肺发育不良(包括黏液纤毛清除能力和局部免疫功能受损)所致。支气管静脉曲张破裂是引起咯血的主要原因。 此外,30%至50%的PVA患者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PVA的影像学表现为患侧胸廓单侧网状影、胸膜增厚、纵隔移位。 临床要点 1.PVA是一种罕见的,通常是致命的先天性疾病,可在第一个 3 年内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PVA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感染和咯血; 3.常采用CT血管造影(CTA)与V/Q比值诊断PVA; 4.PVA进行全肺切除术的指征:出现危及生命的咯血,反复感染和肺动脉高压。
下图示左肺静脉闭锁。 左肺发育不良,小叶间隔增厚,左肺动脉细小,侧支循环丰富。
☆肺静脉曲张 男性,60岁,右肺上静脉局限性扩张,近端与远端肺静脉结构均在正常范围。
☆支气管动脉血管瘤:认为是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常见于右肺下叶。 来源:医学影像笔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