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英文原版前要不要先看中文译本?

 长沙7喜 2017-01-07

点 因语言差异,在孩子英文原版书前,有家长疑问到底要不要结合中文译本?一位阅读老师给出建议:中文译本,孩子慎读!究其原因是,孩子无法判断中文译本是否准确,一旦读的不精或译本质量不佳,这种先入为主的偏差很难扭转,这也会导致无法判断,孩子是真读懂这句话,还是只记得故事情节。


文 | CC老师   编辑 | 李臻




读英文原版前要不要先看中文译本?


CC建议:不看为好!


每次要和孩子开始品读一本英文原版时,最怕他说,“哎,这本我读过,中文版的…”


此时心里总会咯噔一下:坏了坏了,好书毁了。


原本读新书前的万分激动,瞬间,如一桶凉水泼来,兴致全无。


要么坚决换书,要么就暗自祈求“希望他是很早以前读过的,现在忘得差不多吧。”  


您可能会觉得我反应过激。先读下译本,提前感受下经典魅力,实无大碍,怎么就不对啦? 


就不对!请原谅我的固执。  


精读原版前先读译本,危害多多。请听我慢慢给你分解。 


1
没有神秘,也没有乐趣


假如孩子没读过译本,课堂情景是这样子的: 


CC很激动地开讲啦:


上课啦,来,今天我们看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来,我们先看看封面,…上面你能看到什么?


…咦,好像有只小猪,还有只蜘蛛,还有一个小女孩,咦,书名是,…你给我读读,…


哦,很好,“Charlotte's Web”,web是什么意思呀?…哦,很好,是“网”,那Charlotte呢?…


C是大写,而且是Charlotte's,那就是Charlotte的网,那Charlotte会是哪类词呢?…


哦,特别好,是人名。咦,是人名么?Charlotte的网,谁才有网呀?再看看封面上的图,Charlotte是?…


Wow,特别好!Charlotte就是那只小蜘蛛。那猪是怎么回事呀?还有那个小女孩?咱们猜猜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多么好的开始呀,导师有技巧地引导,孩子主动的思考,既有乐趣,又有收获。 


但是,如果孩子读了译本,那课堂情景就迥异了: 


CC同样很激动地开讲啦: 


“上课啦,来,今天我们看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来,我们先看看封面,上面你能……”结果,突然:


“CC,CC,这个我看过的,中文版的,叫夏洛的网,…”小朋友瞬间亢奋起来,开始大谈特谈起故事情节。


CC无奈,戛然而止。


且不说,引导孩子主动预测积极思考的绝佳机会就这么丧失了,再就是,孩子说得对的还罢了,无奈的是,往往他们说出的都是自己的版本,不是White先生的。


此时的我,是鼓掌呢?还是纠错呢?唉… 这也就要聊到下面一个先读译本的弊端。  


2
不怕白纸,就怕成见


根据以往的真实经历,以及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ruth(地球人都承认的真理),第一印象是最深的,即使它是有偏差的。 


倘若孩子不去先读译本,很好,一张白纸,任由我们精心涂画。


我们一起直接来嚼英文啃原版,一个词一个词来讲解,一句话一句话来赏析,每个句子每个单词的理解,我们都可以保证在第一次就做到精确无误,而且让孩子印象深刻。 


但是, 倘若他不幸读过译本,而且如果译本质量不佳,或孩子读得不精(话说,这两种可能性都非常之大): 那我就得,第一步,除杂;第二步,补新。


而且,大家都明白,这先入为主的理解偏差是何其难扭转。再说了,翻新别人的旧房哪比得上自己设计装修新房更为高效,更为畅快呢?  


3
“孩子是真读懂这句话,还是只记得故事情节”不得而知


读过译本的孩子,通常课堂非常激动,不停剧透,讲起故事情节头头是道,问到一句话的意思,有时也能对答如流。


但是,作为老师,我心里始终是不踏实的,因为我总是不停问自己,“他到底是真懂这句话呢,还是只是记住故事情节了呢?” 


而真实情况多数是:孩子只是通过读译本记住了大概故事情节,英文原版中的词句他其实并未掌握。


因此,每每遇到一个难句,即使孩子说出意思来了,我也是“讨人厌地”再问问里面重点单词的意思,还不放心,我再让他逐词翻译下,或者句型套用下。


毕竟,发现孩子问题,对于孩子和老师都是何其重要,我可不愿意让任何一个问题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走。


进步要真有捷径的话,我觉得那就是:彻底发现问题,高效解决问题。  




4
大多译本,不忍直视


最近要和一学生读“平面国”,孩子妈妈特别积极,主动提出购买中文译本看看,找点亲子讨论话题。我就给她推荐了一畅销译本,但心里总七上八下,不得踏实。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家长就和我聊说,“不好意思呀,CC老师,那本书我没读下来,满篇都汉字,可硬是啥也看不懂。”


我急忙安慰说,“哎呀,正常的,这本书是不大好懂,有点纠结”。


好奇使然,自己也去翻了几页,心里暗道,呵呵,我也是完全看不懂,估计是没几个人能看懂啦。“平面国”语言逻辑性极强,想把它翻好,做到严复先生的又信,又达,又雅,堪比登天。


其实,不要说“平面国”了,就简单的英文童书,那翻译错误一箩筐的也是随处可见。也难怪呢,翻译,真是个苦差事,尤其是文学作品翻译。


林语堂先生在译“浮生六记”之后也感叹“译事难矣”。我自己是有亲身经历的。


就算是草草翻译一遍,坐不住位子,耐不住性子,也是不可能的。更别提,想翻得稍微好点,通点,妙点,不折磨出一把白发,怎有可能? 


可古往今来,耐得住寂寞的人都是凤毛麟角,更别提还要字斟句酌,日夜煎熬。正如鲁迅先生谈及的,翻译是“为求一字,绕室终”。


想想我自己之前翻译文学作品时,有时遇到一个拦路虎,总是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译法,常常都是挂在脑子里,纠结好几个月,众里寻它前百度,蓦然回首,脑袋一个转弯,它才蹦出来。这还算好的,还有一直蹦不出来,至今依旧牵肠挂肚。  


我当初研究生阶段主攻翻译方向。三年研习,最后就为得出结论:语言几乎不可译。


听着蛮讽刺的吧。


学了各种的理论,郭沫若的“创作论”,傅雷的“神似”,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等,也见识了众多翻译家的译本,有的够中不够洋,有的够洋不够中,也有的,费尽心力想要冲刺信达雅,结果弄得不中不洋的,里外不是文。


有时真认为,别被“翻译”束缚着,索性直接放开手脚,回归人性,“再创造”吧。  


哈哈,不偏激,优秀译本是有,但真心难遇。现在市面上的译本确是良莠不齐。


我这边一个四年级小朋友就直接说啦,“看了英文原版,就怎么也看不下去中文译本了。翻译错误百出,还不如我翻的呢”,呵呵,自夸了。只不过有时还真如此呢。


5
last but not least 不读良译本,更是贻害无穷

 

不良译本,不中不西的句型和措辞,读来着实别扭。


更甚者,孩子若是长久接触这种四不像,以后难免自己写作说话也是这种四不像,我们的宝贵中文,前景堪忧,可见不良译本读起来还害人不浅呢。


最后,引用下“小王子”中“我”谈到“猴面包树”的危害时说,


 “... I do not much like to take the tone of a moralist. But the danger of the baobabs is so little understood, and such considerable risks would be run...that for once I am breaking through my reserve. 'Children,' I say plainly, 'watch out for the baobabs!'  


在此,CC老师提醒大家,'Children, watch out for the translated!' “中文译本,孩子慎读!”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七年爬藤”(id:gloryfamily)



关于“读英文原版前要不要先看中文译本?”这件事,如果你有更多的想法,欢迎在留言区发表你的观点!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