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他创办了 Blogger 和 Twitter,现在又要在 Medium 上找情怀

 天馬躍中原 2017-01-07

“从今天开始,我们团队将减少约三分之一的成员,减少50个岗位,主要是销售、支持和其他业务部门。”Medium创办人威廉姆斯在自家平台上提到。

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他创办了 Blogger 和 Twitter,现在又要在 Medium 上找情怀

Medium在中国的知名度不高,但它是美国高质量的自媒体平台,甚至被称作互联网的教科书,以类似博客的形式,承载着许多自媒体作者的作品,Medium最新的估值是6亿美元。

如今,威廉姆斯决定要让Medium变得更小,也变得更灵活。

2016年,对于Medium来说是个成长快速的一年,在流量上成长了近300%,越来越多自媒体人在Medium上发表各种高质量文章,让各方观点可以在平台上得到交流,即使Medium有突出的内容和体验,但商业模式的问题依旧带给威廉姆斯不小压力。

让人不禁想问,优质内容变现就这么难吗?

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他创办了 Blogger 和 Twitter,现在又要在 Medium 上找情怀

裁员是因为广告变现的模式有问题

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他创办了 Blogger 和 Twitter,现在又要在 Medium 上找情怀

威廉姆斯说,裁员的核心在于现有商业模式有问题。

一个靠近Medium的信源告诉recode,近年Medium的成长速度过快,未来会将商业模式导到正确道路上,裁员50人是计划中减轻成本的一步。

对于Medium来说,他们希望抛弃过去要求自媒体追求流量的做法,不少美国的自媒体平台――包括Medium都希望通过流量来增加广告收入,甚至用这样的方法对入驻的自媒体进行补贴,然而,这样却忽视了自媒体文章该有的质量。

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他创办了 Blogger 和 Twitter,现在又要在 Medium 上找情怀

美国类似Medium的自媒体和博客平台有很多,WordPress、Patreon也都是通过补贴吸引自媒体入驻,对Medium造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但事实是,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Medium这种高质量的自媒体平台。

威廉姆斯认为,目前的商业模式是个相当破碎的系统,这些在互联网上的媒体,多数是由广告收入所驱动,根本就不是服务于人,读者每天消费的文章、视频或其他内容多数由平台公司直接或间接支付,然后这些自媒体必须不断被测量。

“结果它越来越糟。”威廉姆斯说。

威廉姆斯有个想法,他决定用一个更大胆的方法来解决收入问题,他希望这些Medium上撰写文章或是分享想法的人,他们的文章可以根据读者的受益程度来给价值,而不是为了吸引读者而生产哗众取宠的流行文章。

这个制度有可能是付费阅读,也有可能是根据读者反馈给予自媒体相应的奖励,总之,这些奖励将不再以流量为主要标准。威廉姆斯其实还没思考好新的制度,他认为现在还有点太早了,不过能确定的是,未来自媒体的奖励机制将会有极大翻转。

威廉姆斯也在调整团队,集中精力在新的商业模式。

除了裁员50人之外,威廉姆斯也关闭了在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的办公室,不过部份员工会继续远程工作,同时威廉姆斯会将一些执行人员从团队中独立出来,集中火力在自媒体方向的转换。

Medium是什么东西?

Medium的故事要从2012年说起。

威廉姆斯在创办Medium之前,还曾经创办过两个影响世界的互联网企业,分别是Blogger和Twitter,Blogger是世界上最早的博客平台,甚至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使用,谷歌在2003年看上它的发展潜力后,直接买下了Blogger。

出售Blogger并没有让威廉姆斯停下他的脚步,他在2004年离开了谷歌,筹划了一个叫Odeo的音乐平台,这个平台在后来也被收购,但是威廉姆斯和当时的同事接着又创办了Twitter,成为微博类社交平台的始祖。

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他创办了 Blogger 和 Twitter,现在又要在 Medium 上找情怀

Twitter的创办人们

2008年10月,威廉姆斯成为了Twitter的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之下,Twitter迎来了快速成长,不过Twitter的创始人间有不少矛盾,2010年10月,威廉姆斯被迫离开了执行官一职,由迪克·科斯特洛接任。

虽然威廉姆斯称他将会专注在战略方向上,但大家都知道他被迫离开了Twitter的主舞台,于是他决定在2012年另辟一个新舞台,也就是Medium。

通过Twitter的创办,威廉姆斯了解到媒体的需求并不只140个字,这个短的字数也无法创造好的内容。威廉姆斯是个热衷写博客的人,这或许跟他创建Blogger有关系,他希望搭建一个网站,用类似博客的方式建构一个媒体平台。

2013年4月,已经有30名员工投入在Medium的业务中,威廉姆斯自称将98%时间投入这项工作,逐步脱离Twitter的阴影,成为独立品牌。

有人把Medium当成博客平台,但以今天的名词来说,它更像是个自媒体平台。威廉姆斯提供平台给高质量的原创自媒体,甚至是提供奖励,因为对那些愿意写长文的自媒体来说,他们也正面临没有人看优质长文的问题。

Medium刚开始想做的,是提供自媒体流量和工具上的帮助。

波士顿非盈利新闻机构(BINJ)是少数几家在创立第一年就在Medium营利的自媒体,BINJ做的是就是专注在特稿,他们并不追求热点或是时效性,而是做美国社会关注的议题,这些文章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沉淀。

Medium上的作者不少来自Facebook、Microsoft等知名公司,自媒体内容专业度高,有人甚至认为,Medium是个知识交换平台,可以在上面学到很多技能。

威廉姆斯也认为,鼓励像《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媒体完全移转到 Medium ,因为这将是媒体发展的未来,对许多媒体来说,Medium就像是个新的内容管理平台,他们不再使用自己旧有的CMS,拥抱了Medium。

依靠优质内容能赚钱吗?

跟Medium比起来,中国的自媒体平台们日子过得还不错。

Medium跟中国的自媒体平台们虽然在奖励机制或拉拢自媒体的方法上雷同,但是他们所呈现的内容却是完全不同,Medium像是个专业内容的合辑,但中国的自媒体平台普遍被认为内容草根,以技术驱动。

然而,这两个受众截然不同的自媒体平台,在通过广告变现这个商业模式的测试之后,对比则是相当明显,Medium受到了挫败,裁员近三分之一,而中国好些自媒体平台则通过广告赚了不少钱。

相比Medium的高质量,中国的自媒体常常被批内容低俗。

威廉姆斯对人文的重视也让他对内容有所要求,毕竟他自己也是个狂热的博主,喜欢探讨不同想法,他相信,总会有一种商业模式是可以让这些好的内容也能赚钱的,即使他所创立的Blogger、Twitter、Medium都还没真的赚过钱。

Medium曾对自家员工做了个研究,要他们评价自己工作的平台,排名第一的是“有想法”,其他还有“开放”、“友善”等评价,对他们来说,技术似乎不是他们最终追求的东西,想法反而是首位。

威廉姆斯对思想或好文章的追求或许源自Blogger当初的失败,他当时只把Blogger当成一个制作和分发的工具,但是对手可以模仿你的工具,甚至是添加功能,结果当时陷入一个循环──“增加功能,拿到更多用户,然后对手也增加更多功能,我们流失用户。”威廉姆斯说。

这次威廉姆斯不想让Medium重蹈覆辙。

“网络价值的一种是分发。毫无疑问,比起发布到没有流量的信息孤岛上,在Medium上发布的文章更有可能找到到读者,但是网络价值更有意思的在于,我们正开始看到更多的定性反馈。”威廉姆斯说。

他知道,定性价值会比定量的流量更显得宝贵。

威廉姆斯还说,Medium 要调整商业模式来驱动最初的使命。

Medium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仅从外界所关心的数据、活跃量来看,Medium 不仅没有问题,反而活得很好。按照威廉姆斯的说法,2016 年是 Medium 自 2012 年成立以来活得最好的一年;比如说,读者数量和文章数量几乎是上一年的 3 倍。

实际上,Medium 曾于 2016 年 12 月 13 日在 Twitter 上公布称,其月活跃读者已经达到了 6000 万人。

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他创办了 Blogger 和 Twitter,现在又要在 Medium 上找情怀

不仅如此,从发布者的角度来说,Medium 吸引了众多作者的参与,无论是世界著名的领导人,还是每一个不知名的个体;在高质量内容的分发上,Medium 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思想人群的默认选择。

尽管如此,威廉姆斯还是认为:

Medium 的发展方向已经偏离了初衷。

威廉姆斯表示,2016 年 Medium 在团队和技术方面做出了很多投资,以此来吸引许多高质量的作者转移到 Medium 平台上来;同时,为了向这些作者支付费用,Medium 开始售卖广告。在这个模式之下,Medium 的高质量作者和高质量内容越来越多;许多大公司也已经对在 Medium 平台上通过内容来投放广告产生兴趣。

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他创办了 Blogger 和 Twitter,现在又要在 Medium 上找情怀

但问题的关键是,Medium 团队意识到,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以广告为驱动力来进行内容发行的,这与 Medium 诞生之初所设想的“以内容为本”的根本目标不一致。尽管从商业的角度来看,Medium 的上述模式已经非常成功,但威廉姆斯称,Medium 目前已经成为一个“被破坏的系统(broken System)”。

威廉姆斯甚至还认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Medium 将会演变成一个由广告驱动的媒体,却不再为人服务。这样一来,人们每天所消费的大多数内容将会由商业公司来付钱,但是却会指向这些公司的商业目的……

因此,威廉姆斯决定改变这一切。

威廉姆斯的情怀

Medium 的这次调整似乎透露着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怀;不过,如果对威廉姆斯和 Medium 有所了解的话,会发现这次调整一点都不意外。

从 Blogger 到 Twitter 再到 Medium,威廉姆斯可以说是引领了博客、微博客再到内容发行平台等种多网络媒体形态的转变。2003 年,他将自己创办的公司 Blogger 出售给 Google;2006 年,他又与人合作创办了 Twitter,并曾担任一段时间的 Twitter CEO;2010 年,威廉姆斯不再担任 Twitter CEO,不甘寂寞的他又在两年之后创办了 Medium。

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他创办了 Blogger 和 Twitter,现在又要在 Medium 上找情怀

重新出发之后,威廉姆斯对 Medium 的定位是一个内容发布平台,但从内容导向上来看,Medium 无比注重内容的质量。威廉姆斯曾经在一篇题为《 Yes, we‘re a publisher》的文章中说道:

我们在乎的是能够让最好的故事与思想得到讲述,让它们以最完美的方式得以呈现,同时,让它们能够迅速得到正确的受众。

在这个理念下,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成为 Medium 发展的重要元素。为此,Medium 花重金打造了许多本网上杂志,比如说 Matter,比如说 Backchannel;尤其是后者,Backchannel的主刀者为 Steven Levy,他是《连线》杂志的知名编辑,曾经在《美国新闻周刊》供职十几年,是其最重要的科技记者和编辑。

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他创办了 Blogger 和 Twitter,现在又要在 Medium 上找情怀Steven Levy

正如 Medium 花重金把 Steve Lavy 拉过来一样,Medium 还拉来了企业家、作家、记者等有号召力的人来写文章;威廉姆斯甚至还通过各种方式把奥巴马请来开了一个账户,写了几篇文章;白宫也不例外。至于这部分作者的稿酬,据相关人士透露,比传统媒体高得多。

此外,Medium 在内容推荐方面完全摒弃了 blogger、Twitter、Facebook 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做法,而是以文章质量、用户兴趣等其他指标来推荐。对此,威廉姆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页读数和点击率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用户在 Medium 上停留的时间,在每一篇文章里停留的时间。

所以,Medium 打算怎么办?

既然威廉姆斯如此注重内容质量本身,那么在这次调整的出现容易理解得多了。这次被裁掉的 50 个职位多为销售、支持和其他商务功能的岗位;产品研发部门和工程师团队的大多数都得以保留。

至于 Medium 的未来,威廉姆斯称:

我们认为,那些表达和分享观点的作者们,应该从文章的启发性和预示性中得到回报,而非文章吸引人们眼球的能力。

因此,Medium 将把资源和注意力转移到一个新的模式;在新模式下,作者会因为内容本身而得到回报。在爱范儿(微信 ID:ifanr)看来,这种新模式似乎与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的用意有点像;但是威廉姆斯并没有具体说清楚这个新模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他创办了 Blogger 和 Twitter,现在又要在 Medium 上找情怀

到目前为止,Medium 经历了三轮比较大的融资。2014 年 1 月,Medium 宣布完成一轮 25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Greylock Partners、Google Ventures、SV Angel 等。2015 年 9 月,Medium 完成了 5700 万美元 B 轮融资,估值 4 亿美元,领投方为 Andreessen Horowitz,而 Google Ventures 和 Greylock Partners 选择跟投。2016 年 4 月,Medium 在 C 轮融资中拿到 5000 万美元,领投方为 Spark Capital。

值得一提的是,威廉姆斯目前依然是 Twitter 的最大个人股东,其手中依然有 270 多万股的 Twitter 股票,按照 Twitter 目前的股价来算,威廉姆斯在 Twitter 至少还有 4500 多万美元的财富。实际上,威廉姆斯本人就是一个亿万富豪。

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他创办了 Blogger 和 Twitter,现在又要在 Medium 上找情怀

另外,关于 Medium 的这次调整,科技媒体 The Verge在报道时的态度值得玩味。针对威廉姆斯在文章中所说的 “Medium 不是由广告驱动的网络媒体”一句话,The Verge 特意加了一句说“我们就是由广告驱动的网络媒体”。

在报道的最后,在探讨了 Medium 未来可能的商业模式之后,The Verge 似乎有点调侃地说:

如果 Medium 要想继续下去,作者、发布者和读者都得从中受益。但这件事儿,说起来比做得到容易得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