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为什么要先读“经”后读“典”?

 感通天下 2017-01-07

90.为什么要先读“经”后读“典”?

    很多人认为,经先还是典先,问题不大。以前,我是没有明确这个问题的。某些专家教授认为经比较难,不要先读,要先读典,才容易明白经。现在有必要说明一下了,大家心中如果有疑惑,行动就会受影响,这个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能够看到我的用心,能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我就会非常开心。

    某教授明确表示,必须典先经后,对经典的学习更有益。所以,某教授的建议是“四书”先,诸经后,与《三字经》里讲的是一样的。

    我们再看一看房子的建造过程:经,好比是钢筋,起结构的作用;典,好比是水泥、火砖,起丰满、完善的作用。这个比喻,不知大家能不能接受?那么先把结构做好,再做砖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如果先做砖墙,然后再加钢筋,我们会发现,已经加不进去了。以水泥、火砖为先,造成的结果,是很难再建高楼。经典的次第,我认为这个比喻,是恰当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经难?就是因为先读典,先读容易的。这是个学风问题,不是现在造成的,从朱子以来,“四书”排到“五经”之前,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所以中国的读书人,越来越没有出息。而在“四书”没有排到“五经”之前,在先秦、唐汉,我们出了多少厉害的人物。

    现在大多数的专家、教授,仍然受到这个学风的制约而跳不出来。为什么我可以跳出来呢?就因为我是经典的门外汉,没有受到太多的制约。虽然我是先读《论语》,但是完全不懂。之后开始读《易经》。在完全不懂的情况下,可以说我是同步进行的。在经典融会贯通的时候,我才发现,真正重要的是经,不是典。其实,经也包括了典的精华内容,比如讲做人,讲君子,讲仁,《易经》中同样大量涉及。但是,典就不一定有经的内容。经,仿佛是大海;典,仿佛是河流。所以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不能再典先,必须经先,如果我们真是希望孩子成为栋梁之材的话。

    近期所进行的经典教育实践,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认为对孩子很难的经,事实上孩子们同样可以愉快地接受;而且,喜欢经的孩子,明显比喜欢典的孩子多得多,喜欢的程度要高得多。读典的孩子,多数给人感觉不阳光、阴气重。包括喜欢经的成年人,与喜欢典的成年人,都有鲜明的区别。喜欢经的,开朗、开明,容易接受新思想,胸襟开阔,生活也丰富,精神、物质均较富有。喜欢典的,固执、顽固、自大,不接受新思想,理论为主,实践能力弱,甚至生活困难。生活中,这种人很多,我认识的,不在少数。

    所以,我真的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不要再迷惑。这些道理,不是外面的专家会告诉你的,是我们这样的实践者,实践出来的。今天大家听到这些观点,个人认为价值连城。如果我们还不明白经典的次第,中华文化,要谈复兴,只能是一场梦。

(2010-12-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