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半千之“半”

 解连环 2017-01-07


2010-04-12 22:32:19
     
   《松林书屋图》
     龚半千乃中国明末清初画家,被誉为金陵八家之一。其实“半千”是他的“号”,他的名字叫龚贤。因为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与“半”有缘,故而以其号作为本文的标题。
     画家前一半生活在动荡之中,坎坎坷坷,就是和做官无缘。后半生定居在南京清凉山,住在一相对安定之地,自比扫叶的和尚,所以后人把他居住的地方叫做“扫叶楼”。其实,他后半生居住的地方最有名的是种满鲜花翠竹的那一半,大约有半亩大小,故称“半亩园”。这是画家艺术生活的第一个“半”。
     画家的作品就其技法和风格可分成前后两半。一是用笔简练,略施皴擦点染,全画似以轮廓见长的作品,俗称“白龚”。他说“少少许胜多多许,画家之进境也,故诗家五言绝旬难于诸体。”这代表了他早年的观点。二是用笔用墨反复皴擦,层层积染,作品极尽浑厚华滋、深邃迷蒙之妙。这类作品俗称“黑龚”。大都是画家后半生由简趋繁的变法面目。一般画家生平作画多由繁向简发展,而龚贤一反常情,却从简淡向繁复演变。这是画家艺术生活的第二个“半”。
     晚年的画家除了自己画画外,还用一半的时间教学,后人将它的教学语录编辑为《画诀》和《龚半千课徒画说》。他系统提出了“画家四要”即:笔法、墨气、丘壑和气韵。“气韵”在中国绘画理论中讨论甚多,可在龚半千眼里,气韵是虚的,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是内在的,它要靠外在的东西体现,这外在的体现就是笔法、墨气、丘壑。而在笔、墨和丘壑三者之间,画家又认为丘壑十分重要。他说:“丘壑虽云在画最为末著,恐笔墨真而丘壑寻常,无以引卧游之兴。”也就是山水画的首要任务就在于画出自然的美景,也就是不“寻常”的“丘壑”,以引动人们的“卧游之兴”,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只有好的笔墨者一半,而没有引人入胜的丘壑,气韵是永远体现不出来的。精辟的理论是画家传世佳作之外重要的一个“半”。
     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芥子园画传》的作者是龚贤的学生。《芥子园画传》从古代各家作品中分门别类的辑汇了各种范式,帮助初学者向古代的大师学习,但是很多人把它当作了刻板的范本。再加上《芥子园画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出版木刻本,即使最好的版本也是只见“笔”,不见“墨”,少了重要的一半。而龚贤的课徒画稿正好弥补了《芥子园画传》的缺陷。这又是画家的一个“半”。
     在绘画的用笔上,虽然有中锋和侧(偏)锋,但是画家就认一半。画家特别主张用中锋。他说“笔要中锋为第一,惟中锋乃可以学大家,若偏锋则不能见重于当代,况传后乎?”提出中锋用笔要古、健、老、活,方能避免刻、结、板之病。这也是画家的一个“半”。
     对于自己推崇的“丘壑”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丘壑者,位置之总名。位置宜安。然必奇而安,不奇无贵于安。安而不奇,庸手也;奇而不安,生手也。今有作家、士大夫家二派。作家画安而不奇,士大夫画奇而不安。然与其号为庸手,何若生手之为高乎???愈奇愈安,此画之上品,由于天姿高而功夫深也。”你看,画家又用两个相互协调的“半”解说自己的见解,这两个“半”就是“安”和“奇”。所谓“安”是画中的各种东西要安置妥贴,合乎实际。可光“安”是不行的,同时还必须“奇”。所谓“奇”就是不应该很寻常,而应该有引人入胜的感染力量。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就是即源于现实的真实又高于现实的真实。这“安”与“奇”两半的提出,也可以算作画家与“半”结下的缘分吧?
     龚贤以立轴或中堂的形式画了许多大幅作品,大都画的是我国古代山本画中一般称之为《山居图》的主题。他最喜欢画的是晴明的夏日的山景。通常画幅中远处是在阳光辉映下笼罩在大气中的山谷,近处则是茂密苍翠的树林。在树下林间的空隙处,或是在交叉掩映的林梢,可以看到似乎等待人们走进去的宽敞明亮的房屋楼台,有时还可以见到远处明澈的江河溪流。这些作品,表现了大自然在幽静中的一种蓬勃的生趣,好象一切都在阳光和雨露中默默地滋长似的。另外,画家还有一般作品是小品,也就是册页。比起他所画的大幅的立轴或是中堂,他所画的册页更多样而有变化,而且常常能把自然景色中的“半山半水”画得诗意盎然而耐人寻味,表现了画家对于自然的细致的体验和吟味。
     画家用墨也是明显的“一半对一半”。他不大运用中国画法中称之为“泼墨”的技法,即利用水墨在生纸上一次渗透所得的效果,而是运用宋人的“积墨”法一层层一次次的渲染。可他绝对会在适当的地方留出受光的一半,并显出锐利的轮廓线。画家说:“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判其黑。”他十分善于利用黑白两半相互对比的效果。
     画家最有趣的一个“半”是“半面树”。因为树木都是在向上生长的同时,枝杈向四周自然生长的,一般来讲,画家们也都会集尽能力去表现这种自然的生长形态。只有那些从碧观察生活的“画家”和随心所欲表现的儿童才会画出之乡左右伸展的半面树。可这在龚半千却是有意的强调这“半面树”,也就是象用一把锋利的大刀在画面上“咔嚓”一刀,让面向观众的这一半树去掉,只留下可以看见树干内部和无遮拦树枝的“半面树”。这几乎成了龚半千的专利。其实,画家自己就象这“半面树”,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探索和自己内心的全部感受暴露在你我面前,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艺术大师的形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