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分享】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超声诊断一例

 渐近故乡时 2017-01-08


作者:肖露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超声科 



病史

男性患者,50岁, 40年前发现双下肢浅静脉呈蚯蚓状突起,右下肢重,伴行走不便,无明显不适症状,未引起重视,亦未诊治。此后双下肢静脉曲张逐渐增多,伴右侧肢体粗大,行走时右侧肢体不适,近两周出现右侧外踝处疼痛不适,伴明显肿胀。



查体:双下肢呈凹陷性肿胀,右侧重,双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右外踝处局部有皮疹、脱屑。等位周径测量髌上、下15cm处右较左粗约3cm、5cm;脚踝处右较左粗约5cm,双下肢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正常。




长期慢性的静脉畸形,静脉回流功能受阻,以及淋巴管畸形、淋巴水肿,导致患者软组织增生肥大,肢端畸形。


超声所见:



双侧股总静脉管腔增宽,血流缓慢,瓦氏试验可见返流信号。




双侧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并远心端曲张




右侧小隐静脉曲张并部分血栓



双小腿踝部上方交通静脉瓣功能不全

超声提示:


双下肢深静脉瓣、交通静脉瓣功能不全

右侧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伴曲张

右侧小隐静脉瓣功能不全伴曲张并部分血栓

左侧大隐静脉起始段未显示(缺如?)


下肢静脉造影:


双侧小腿浅静脉迂曲增粗,呈蚯蚓状



左侧髂静脉走行于右侧髂动脉与脊柱间,管腔明显狭窄



箭头所指为右侧大隐静脉开口处,左侧相应部位未见正常大隐静脉


讨论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于1900年由法国医师Msurice Klippel和Paul Trenaunay首次描述并命名,发病率为0.002%-0.005%,表现为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骨及软组织肥大三联征。KTS是一种低流量、混合性脉管畸形,可全身受累,如四肢、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等,同时常伴有淋巴管畸形,多累及下肢,致骨和软组织增生肥大。KTS患者还可同时并发髂静脉、颈内静脉及下腔静脉缺失等先天畸形。

KTS的发病机制存在4种假说:①先天性脊髓发育异常。②单纯血管发生障碍。③深静脉畸形。④泛发的中胚层发育异常。


超声检查要点:①观察浅、深静脉的分支、走行、管壁回声,管腔透声情况及探头加压管腔是否变扁。②观察浅静脉粗大紊乱呈瘤样扩张及团块变化,以及交通静脉形成情况。③结合Valsalva试验,观察彩色血流信号反流,以脉冲多普勒测量其反流时间,从而判断浅、深静脉瓣的功能状况。


检查方法:常用的辅助检查有①X线平片可显示患肢骨骼的增长,软组织增厚、肿胀等,但缺乏特异性。②下肢静脉造影可以显示深静脉解剖、畸形静脉及其引流路径以及浅表曲张静脉。③下肢动脉造影了解患者是否合并存在动脉和毛细血管方面的病变。


治疗原则:KTS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病情轻微的患者可能并不需要立刻治疗。

① 硬化栓塞疗法是治疗静脉畸形的常用方法,创伤较小,可单纯治疗较小的脉管畸形,也可缩小畸形面积,为后期手术治疗做准备。

② 加压疗法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应用广泛,对于浅静脉曲张和淋巴水肿有一定的疗效。

③ 手术治疗作为一种经典的治疗方法和积极的干预措施,侵入性大,损伤大,伴随出血、感染风险等。术前需明确静脉畸形状况、血管吻合情况及相应禁忌症,当患者症状严重时,比如明显的肢端肥大,及采取其他措施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④ 新的微创手术,射频热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为复杂的KTS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本期编辑:琴音飞雪



作者肖露还发表过的文章:

沉寂的“杀手”!

扑朔迷离的左室占位

附睾结核超声诊断一例

鲁登巴赫综合征超声诊断一例

无脾综合征诊断一例

主动脉夹层的超声诊断

少见颈部肿物超声诊断一例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常见的周围血管并发症超声诊断

前纵隔囊性畸胎瘤的超声诊断1例



最具穿透力的俱乐部,期待最有深度的您!

数万超人的掌上家园?【超声俱乐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