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我的形成

 公司总裁 2017-01-08
Qzone
微信

超我的形成

太阳岛心理 2017-01-08 11:38

俄底浦斯情结中,父母的禁令和劝诫的结果,促使了“超我”的形成。超我是弗洛伊德假定的心理结构中,心理机能的第三种。它大体与我们称之为良知的内容相应,由人格的道德机能构成。这些机能包括:

超我的形成

(1)在正直的基础上,对行动和愿望赞成或反对;

(2)批评性的自我观察;

(3)自我惩罚;

(4)对错误行为补偿和悔过的愿望;

(5)对合乎道德或需要的愿望和行为,进行奖励的自我赞赏或自爱。

超我最早起源于前俄底浦斯期,父母或代替父母的抚育者的道德禁令和要求,在儿童早期就开始影响儿童的生活。其中,最早的训练,是对排便有关的要求。

超我的形成

在俄底浦斯期,儿童把针对他的道德要求视为环境的一部分。如果母亲或道德仲裁者在眼前,他们会遵守约束;而独处时,则不会惧怕而为所欲为。

儿童在长到5、6岁时,有些道德变成内部的东西,成为了内在要求,即:超我的一部分。比如:孩子做错事而受到惩罚时,其体验到的后悔,来自于儿童自身,而非外界环境的强加。这种内化的过程,在9-10岁时基本稳定,并在青春期和成人的生活中,不断增补和修饰。

这种内化作用是如何产生的?由于在放弃俄底浦斯情结里,乱伦和谋杀的过程中,儿童与该客体之间的关系,大部分转化为对客体的认同。其结果是:不再因父母惩罚或反对该欲望而对父母产生爱或恨,而是像父母一样去拒绝这些欲望。

超我的形成

这也就形成了超我最初的禁忌和核心:

要求个体拒绝那些由俄底浦斯情结构成的乱伦及敌意欲望。这种要求是超我的本质,并以潜意识过程贯穿人的一生。

也就是说,超我与俄底浦斯情结有特殊密切关系,并且是通过对父母的道德和禁忌认同而形成的。即:超我最早是由俄底浦斯期父母道德内化而构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