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学之“有胃、有神、有根”理解及医案

 longshengsheng 2017-01-08





中医求脉之道纷繁复杂,或定寸关尺之三部,左右手分候脏腑,或述以二十八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笔者有幸跟随云南中医学院汪剑老师上门诊抄方学习,越发感叹老师脉法精湛,常在脉里求得人体阴阳气血盛衰,脏腑功能变化,气机升降浮沉,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颇具良效。患者亦口耳相传,求诊者络绎不绝,常门庭若市。

 

汪老师平脉辨证法,令学生佩服不已,在跟诊之余,寻来汪老师主编的《脉诀汇辨校释》一书仔细品读,跟诊时加以印证,经过一年多时间,指头下感觉倒也丰富起来。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脉诀汇辨》一书,《脉诀汇辨》为明末清初名医李延昰所撰。全书共十卷,汇辑先秦至清初以前各医学名家脉学之精华,并以李氏脉学心要加以辨正发扬而成。

 

内容包括脉论、二十八脉、运气、望诊、闻诊、问诊、医案、经络等。全书规模宏富,又切于临床实用,洋洋十万余言,为一部集大成式的脉学奇书,在中医脉学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书中皆是前贤真知灼见,于脉学学习大有裨益。




 


汪老师所主编的《脉诀汇辨校释》,对《脉诀汇辨》全书进行了注释评按,其中所写按语亦是精辟,如以下一段:

 

“求脉之道,当以有力无力辨阴阳,有神无神察虚实。脉中和有力即为有神,有胃气则脉来冲和,故有胃气即为有神。平脉之来,有胃、有神、有根也。此谓脉起中和有力,悠悠扬扬而源源不绝也。虽脉有四时弦、钩、毛、石之别,但俱应有胃、有神、有根,无此则病。故曰:胃气为本,脉贵有神。”

 

笔者反复吟咏上段,每次读皆有不同体会,觉得“脉贵有神”为脉法宗旨,脉像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有胃、有神、有根。其余二十八脉不过是象而已,求脉当求其神,脉中神气亦是人体精气神最好反应!

 

兹举一例说明:

 

杨大爷,70余岁,胃癌患者,做第一次化疗后出现呕吐不止,于今年5月底到汪老师门诊处求治。

 

观察患者面色黧黑,唇口乌,神疲乏力,反应迟缓,结合病史,此病为重症,舌暗紫苔白厚腻,当是阳气太虚,老师按脉后,叫大家都摸一下,脉象浮弦而硬,按之如石头,师以四逆辈回阳救逆,希冀回转。嘱病人尽快服药,勤于复诊,密切观察病情。

 

病人离开后汪师分析:此例病人预后差,脉无神气。方才胃癌首次化疗,已显现真阳虚脱像。总之脉以柔和为贵。

 

另外有一患哮喘病的大爷,处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按脉弦滑搏指,重按稍空,似有气机外脱之趋势。师言此乃阳气外脱之证,急以四逆汤加五味子、肉桂等收纳阳气,潜阳归肾。三剂后喘症缓解,脉象亦渐渐柔和多了。继续以四逆汤加味调治。

 

此例患者若不识虚阳浮越之病机,误以实证论治,恐祸不旋踵。

 

以上二例患者,都很典型出现脉不从容和缓柔和,是为脉无神气,无胃气,无根,皆是难治。


脉法悠悠,且琢磨,且前行。



(云南中医学院2013级中医定向班  董元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