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中的闲愁世界

 秋语轩3768 2017-01-08

08300180025 陆俊巍

“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闲愁之苦,怕也就是在这里,时不时地拨动你的心弦,然后消失在氤氲的水雾里,无影无踪,只留下你的一声叹息。听骆老师上课讲解这首词,提到“闲情”二字,认为是文学中难以精确定义的概念,他说人世间之情感,爱可以有原因,恨可以有原因,哭可以有原因,笑可以有原因,唯独无聊是没有原因的。大家听后都笑了,我们这群被称为不知愁滋味的青年们,即使不是为赋新词,闲愁也会莫名其妙地突然袭来,好像确实是难以寻找到什么原因。闲愁之于我,确实是一个谜,就像舒婷所说,是“一道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然而中国古典诗词中无数首描写闲愁的作品是如此有魅力,我想探索一下诗词中的闲愁世界究竟是如何与诗人、读者相联系的。

老师说过无聊这件事是最为无聊的,然而正因为无聊是大众普遍的情感体验,无聊之事才能在诗歌中引起古往今来读者的共鸣,当然这种共鸣是要有赖于诗人对这种无聊进行诗意的表达的。假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变成了“你说我有多无聊?两眼发直,无所事事,呆呆望着你。”,恐怕就只能抵得上现在一些流行歌曲的水平,毫无美感可言。所以我认为闲愁之所以可以成为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母题,首先是因为它可以给人带来普遍的而且是美的情感体验。情感活动是一种活跃,但是界限不分明的状态,闲愁所带的那种朦胧的,淡淡的,不知来由的忧伤正好是契合了情感活动的这一特点。钱钟书论西洋标点不适合中国的旧体诗,举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可有三种标点法,“而事实上这三个意义融而未明地同时存在于读者的意识里,成为一种星云状态似的美感。读古诗读的并不全是古人的情感,而是自己情感的一种可能,闲愁的朦胧性更是使这种可能的效果大大增强,以至于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我们自身的体会。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如此,抒发闲愁之感的诗词,选用的意象也是文学中固定的自然意象,诸如落花、流水、斜阳等等,比如前面举过的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易安《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并非诗人不愿创新,而是像骆老师所说的,无聊没有原因,这种无理性性导致是身边的一花、一草、一阵微风无意中撩起你心中的闲愁,若是事出有因,那就是离愁之类不可再算入其中了。闲愁诗的美感功能也不会因此有所消减,欧阳修于《六一诗话》中谓西昆体“多用故事,至于语僻难晓,殊不知自是学者之弊。”,实推发自真情实感的诗作,诗词高手往往就在固定的意象中营造出绝美的意境来。

前面讨论了闲愁诗题的美学功能,当然闲愁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远非局限于此。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说,闲愁,实际是一种小资情调,是诗人吃饱了没事干后的一种无病呻吟,或者还带有一些具有中国古典意味的矫情。这种说法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满足了物质上的需求后,诗人发现精神上的虚无,由此油然而生的闲愁,不正是“吃饱了(物质上的满足)没事干(精神上的虚无)”吗?如果仅仅是一种无病呻吟,那愁就只在底层的情感世界里徘徊,或许也能撩动我们小小的惆怅,但是离诗应该最求的精神功用还是有差距的。我觉得高境界的闲愁就是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而不能的状态下产生的情感体验。辛弃疾《摸鱼儿》一句“闲愁最苦,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道出了多少不得志的迁客骚人的心声。稼轩的闲愁最苦,说到每个人的心坎里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法施展才华,实现自身精神抱负的惆怅,这种失意人的悲伤最能让人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闲愁,并且通过抒发这种闲愁表达出自己更高的精神追求和道德理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闲愁诗词非但不会让读者颓靡,而且可以让读者在获得自身情感共鸣的同时,找到更高的精神追求。另外一首著名的例子就是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们也可以说此处的闲愁也是一种欲与爱人达到精神上的统一而不能的状态。每个人都有对完美的假设和期待,而这种完美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诗就提供了实现这种完美的一种可能性。闲愁表达的就是我们对这种完美的期许,由于诗人和读者有时并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与精神追求,所以在感受到完美的缺失时并不能明白自己究竟所求为何物,我认为闲愁的朦胧就是由此产生的。闲愁的最高境界就是

如今,在这个诗歌缺席的时代,我们似乎对闲愁的体验也不如古人那么敏感了,或者毋宁说我们对生命完美性的追求在逐渐缺失。在如今拒绝吟诗有快感就喊的时代,飘零的落花与潺潺的流水恐怕渐渐难以拨动我们的心弦。即使有那种无病呻吟的伤感,也因为缺乏对完美性的追求,流于庸俗的境地。闲愁最苦,可闲愁也是生命的境界,人生难以实现生命的完美,但决不应该放弃对此的追求。诗人是痛苦的,诗人能够体会闲愁,诗可以让人崇高,诗可以让人体验完美。我想,在如今我们应该重新体验一下诗词中闲愁的感觉,唤起自己对于完美的渴望,消解当下的庸俗。我坚信诗有这样顽强的生命力,抽刀断水水更流,人本来就是是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的,重新寻回缺失的诗意,向完美不断追求,这就是诗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