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机与临床·第二章·辨真假知错杂互补对应

 水木年华138 2017-01-08
 临床论治之本,总归于证候,寒热虚实为核心。证候的病机要素十分复杂,有在表在里、在气在血、在藏在腑、在经在络等病位的区别,有风、寒、暑、湿、燥、火和痰饮、瘀血等病邪 的差异,有外感内伤、“合病”、“并病”等病种的不同,有无形、有形等病形的变化,有深重传变、好转向愈等病势的趋向,但总不外阴阳盛衰之变,以寒、热、虚、实为本。“治病必求 于本”的“本”在阴阳,生命实在之本就是寒热虚实。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实也;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虚也。实者泻之,有寒热的不同;虚者补之,有温凉的差异。寒热虚实是临床 论治关键,辨明寒热之多少错杂,虚实之轻重缓急,方药的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决策才有依据。五藏气血营卫等有余与不足,邪正盛衰缓急传变,不外寒、热、虚、实之变,既病防变以虚者 补之、实者泻之为根据,开邪出路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为对应,补于当补、泻于当泻,寒者能温,热者能清,则疾病无传变之忧,病邪有外出之路,“阴平阳秘”便能够康复。

    寒热虚实没有不可逾越的界线,彼此转化、相互影响、错杂相兼,“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而化热,热而转寒,因虚而实,由实而虚,表寒里热,上实下 虚,临床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各种状况难以尽述。“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是寒热的转化;“壮火之气衰”,内有“壮火”耗气,气不能温养,则可能有寒的表现;“劳汗当 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风寒郁滞形成粉刺,郁久化热形成痤,等等,无不说明病机的动态变化,皆以寒、热、虚、实为本。

    时空是变化的,阴阳是动态的,阴阳在临床具体化地还原,不能拘泥于理论,而是以活生生的人为实际对象,求其同,辨其异,别其假,握其真。寒、热、虚、实的临床实际,动态变化 ,错综复杂,有真有假,运用中医理论把握临床病机,不能困在标准之中,不能局限规范之内,立足活生生的人的临床客观,遵循“辨症求机”的条理思维,“方证对应”才有可能。

    《医学源流论》:“病之大端,不外乎寒热虚实,然必辨其真假,而后治之无误。假寒者,寒在外而热在内也,虽大寒而恶热饮。假热者,热在外而寒在内也,虽大热而恶寒饮。此其大 较也。假实者,形实而神衰,其脉浮洪芤散也;假虚者,形衰而神全,其脉静小坚实也。”活生生的人不是复制品,基本病机不是标准,临床具体的病机性质,有同有异,“各承家技,始终 顺旧”的僵化,不符合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客观。“辨症求机”要求在动态变化的生命之应中,去具体地分析、求证当下的病机,形成论治目标。标准规范之路,对于中医临床是一条根本行不 通的死路!

    寒、热、虚、实病机是阴阳理论临床具体化的基本途径。热是阳之盛,寒是阴之盛,阴阳不足则为虚,阴阳太过则为实,针对病人寒、热、虚、实的实际状况,或热之或寒之,或补之或 泻之,立法处方和诊病人的阴阳盛衰互补对应,阴阳就从理论落实到了临床之中。

    温与清为寒热对应之大法。寒者之温有干姜、细辛等味,热者之清有黄芩、黄连之类。寒热有表里之别,表热者辛凉,如薄荷、牛蒡子,表寒者辛温,如羌活、麻黄;有五藏之异,心热 者黄连,心寒者桂枝;肺热者黄芩,肺寒者麻黄;肝热者丹皮,肝寒者吴茱萸;肾热者黄柏,肾寒者附子;脾热者石膏,脾寒者干姜。

    补与泻是虚实对应之大法。表虚补卫气,如玉屏风;表实散外邪,如麻黄汤或银翘散。心虚者桂枝、炙甘草,心实者红花、川芎;肺虚者百合、麦冬,肺实者葶苈、莱菔;肝虚者白芍、 当归,肝实者柴胡、青皮;肾虚者杜仲、熟地,肾实者泽泻、猪苓;脾实者枳实、槟榔,脾虚者白术、茯苓。

    实者有表实、里实的区别,在表多羌活、独活、麻黄,在里者可大黄、枳实、莪术。虚者有气虚、血虚、津液伤、精亏、阳虚、阴虚的不同,气虚不离人参、黄芪,血虚多用当归、熟地 ,津液伤多用麦冬、玉竹,精亏以肉苁蓉、制首乌,阴虚用生地、熟地,阳虚用肉桂、附子。阴阳彼此为用,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于阳中求阴;气血精津液相互化生,血涵气而气 统血,阴、津液、血同源而异流,故养血之品亦可养阴,养阴之味亦可生津,补气可以生血,血足可以养气,皆责在虚实之标本,病机之关键。

    寒热有错杂,或表寒而里热,或上寒而下热,或藏寒而腑热。寒热有多少,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或无明显寒热之偏,只是气血虚实失和。虚实有相兼,正虚邪实,上虚下实,里虚 表实,藏虚腑实等。寒热虚实有程度之轻重、有范围之大小,还有病位之浅深的差异。气虚者病位浅而易康复,精亏者病位深而难充实。新病之实在经易治,由经入络则重;久病之实在络难 治,由络入经则危。新病之寒热多实而易治,久病之寒热多虚而难治。总的原则,因虚之寒热,当补其不足则寒热平;因实之寒热,当泻其有余则寒热解。

    寒热虚实错杂相兼,是如今临床病机之常,用药需寒热相辅,补泻配合,以应病机。如胃热而脾寒者,石膏配干姜,肠热脾寒者,大黄配干姜,肝热脾寒者,栀子配干姜,心热脾寒者黄 连配干姜,肺热脾寒者,黄芩配干姜,肾热脾寒者,黄柏配干姜。再如肝虚胃实者,当归配大黄,脾虚胃实者,白术配大黄,肾虚胃实者,熟地配大黄,心虚胃实者,麦冬配大黄,肺虚胃实 者黄芪配大黄。胃腑宜通而不宜实,故胃实以大黄泄之而行和降之职,脾藏宜温而不宜寒,故脾寒以干姜辛温而助水谷之化

    寒热虚实为病机之本,五藏六腑病位有寒热虚实,外感病邪有寒热虚实,内伤七情为患也有寒热虚实。以燥湿为例,燥乃津液不足,湿乃水湿过甚,不外一虚一实,如脾湿而胃燥,反应 了脾之实胃之虚,苍术燥脾湿配麦冬养胃阴;胃湿而脾燥,反应了胃之实脾之虚,薏苡仁除胃湿配怀山药益脾阴;肺燥者,虚用麦冬、知母以润之,实用法半夏、细辛以通之;肝有燥为阴虚 ,用玉竹、白芍;心有燥多血滞,用制黄精、当归;肾燥者热,用玄参、生地;肠燥者虚,用制首乌肉、苁蓉。润之之法,有补之有泄之,辛通可以润之,如杏苏散以治凉燥;清润可以养之 ,如桑杏汤以治温燥。燥有虚实,随五藏而不同,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宣降,心主血脉,故润而不宜静,勿滋腻气机、勿阻碍气血,如麦冬、沙参、玉竹、百合之类;肾主水液,受五 藏之精而藏之,故润而当滋填,如熟地、阿胶、鹿角胶、紫河车等。

    五藏六腑之病,不外阴阳基础之上的寒热虚实;草木万物之性,不外阴阳基础上的寒热温凉。病机之寒热虚实,有升降出入之变化;药物之寒热温凉,有升降浮沉之差异。疾病变化不外 寒热虚实,方药对应就在寒热温凉,把握了寒、热、虚、实之病机,明白了寒、热、温、凉之药性,辨证论治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从繁杂而归简约。辨证论治的核心,是方药性味的寒热温 凉与证候病机的寒热虚实互补对应,对应越准确,疗效越好,丝丝入扣则为“上工”。

    《医医小草》:“不明营卫,血脉难通;不明三焦,气化何识?劳瘵,人只知虚而不知实;蛊胀,人只知实而不知虚;霍乱,第知其为寒;消渴,第知其为热,而不知凡病各有寒热虚实 ,偏多则弊!”辨证论治根据生命阴阳的异常变化,用寒热温凉的方药去补偏救弊,改变气化活动的寒热虚实的异常,最具生命安全性,不会发生治这里而伤那里的弊端。不知其寒热虚实, 不遵循病机规范,把症状当证候,就会发生“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的医源性伤害。《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 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为医者,能不明寒、热、虚、实之病机,不懂寒、热、温、凉之药性乎?!

    ——病机与临床·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