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是中国的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到近代,火锅又演变得非常具有地域色彩,比如四川火锅,海鲜火锅,老北京涮肉火锅 老北京涮肉的清水锅底无疑是非常健康的,因为不会给食物带来额外的热量,也方便家庭制作,所以一到冬天,很多北方人都会自己在家涮肉吃。 涮羊肉的锅底比之重庆火锅简单很多,在清水中加入姜片、葱段、枸杞、红枣。涮羊肉需要突出羊肉的鲜,因此锅底绝不可喧宾夺主。 涮羊肉讲究“干盘清汤”,盘里不能出水更不能出血,汤更不能起沫。如今,很多火锅店里讲究锅底,可是正宗的老北京涮锅子只是一锅清水,顶多点缀少许海米和口蘑汤和葱姜。最后涮出来的味,全都是羊肉和菜的清香,没有杂味。 火锅,作为大众十分喜爱的美食,流行于全国各地。火锅底料的配方和做法,在以前,分别是各大火锅店密而不传的看店宝。小编哥哥以前有到火锅店工作过,夏天的时候,守着闷热的厨房熬锅底,每天都满头大汗,长了好多的痱子,曾听他说过那段生活,衷心希望所有努力工作的朋友们生活越来越好,家庭幸福美满。今天主要介绍的是四川的火锅,因为是家庭版,所以消减了用量,熬制一次可以吃好几顿了,剩下的底料冷却后放冰箱保存即可,有条件的朋友们可以将香料打成粉末,节约时间。 四川火锅底料的配方和做法第一步:炒料配料: 牛油500克(没有可以用猪油代替) 色拉油1.5斤 郫县豆瓣250克 白酒50克 醪糟20克 干辣椒或糍粑海椒500克生姜1两 大蒜1两 花椒1两 豆豉15克 宜宾碎米牙菜15克 冰糖1两 大葱1两3寸段 香料配方: 白扣5克 草果5克 三奈3-5克 丁香3-5克 砂仁5克 香果5克 孜然5克 桂皮5克 甘草5克 枝子5克 排草5克 老扣5克 甘松5克 陈皮5克 筚拨5克 香茅草5-8克 八角5克 香叶5克千里香5克 小茴香5克 香草5克 (如果香料买不到这么多,少一些也可以的) 炒制前先把香料剪成2寸长得节,用温水泡大约20分钟 1、菜油先炼熟;牛油切成小块;郫县豆瓣剁细;干辣椒入沸水锅中煮约2分钟后,捞出绞成茸,即成糍粑辣椒;生姜拍破;大蒜去皮剥成瓣;大葱挽结;冰糖敲碎; 2、炒锅置中火上,炙锅后放入牛油熬化,再加入色拉油,投入生姜、蒜瓣、葱结爆香,接着下入郫县豆瓣,转用小火待豆瓣酱7成干时放糍粑辣椒,至豆瓣水气炒干、香气四溢且辣椒微微发白时,拣出锅中葱结不用。 3、随即下香料,豆豉,芽菜,继续用小火炒约15~20分钟,至锅中香料色泽变深时,下入冰糖、醪糟汁、白酒,用小火慢慢熬至醪糟汁中的水分完全蒸发,这时将锅端离火口,加盖焐至锅中原料冷却,即成火锅底料。 火锅底料炒制好以后,面上都浮有一层油。我们可将这层油打出一部分作为老油,以备下次炒制时作“母油”使用,因为这样做可使火锅底料的香味更加浓郁醇厚。 第二步:火锅汤料制作原料:猪棒子骨500克 带骨鸡肉200克 带骨鸭肉200克 鲫鱼 200克 生姜10克 大葱30克 料酒20克 鸡精30克 味精15克。 俗话说'无鸡不鲜,无鸭不香,无骨不浓' 根绝这个,也可以自配原料 先将猪棒子骨、鸡肉、鸭肉、鲫鱼入沸水锅中焯一水,捞出放入清水锅中,加入生姜、大葱、料酒,用大火烧开后,熬至汤色乳白,打去料渣不用,即得鲜汤。 一次性掺满水,如果水被熬干,只能加入开水冲到汤锅里,严禁往汤锅内加入冷水 勤打泡沫,才能保证汤汁乳白.大火烧开 用大火炖汤为浓汤即白汤,用小火炖汤为清汤. 第三步:对汤一般推荐使用4:6锅 即4分清汤6分油. 如果家庭中,我不建议使用这种比例,一般清汤和油的比例为3:1即可。 对锅原料:生姜颗粒50克 大蒜颗粒50克 盐15克 味精50克 鸡精50克 胡椒粉5克 黄酒75克白糖15克 醪糟10克干辣椒40克 花椒25克 红油500克 鲜汤3斤.记住:先把味道调好,再放底料.花椒和干辣椒把红油油和底料放了再放. 最后当然少不了清汤锅了,按火锅店的配料,可能在家庭中使用不理想 清汤锅底配方:鸡精30克 味精20克 盐10克 胡椒15克 大枣10克 枸杞5克 大蒜10克 姜片(取皮)5克 鸡油50克 西红柿4片 山珍20克 清汤4斤.猪油100克 山珍(金针菇,鸡腿菇,香菇等) 将当归和党参共20克剁成颗粒放到白汤锅底内效果特佳. 在家吃火锅,有的朋友们会觉得熬底料很麻烦,所以会在外边购买,市面有不少牌子的火锅底料,小编用过很多,比较喜欢用六婆的,你们都会使用那个牌子的底料,可以留言和我交流交流,最后。。。 如果你觉得请帮我点个赞(((o(*?▽?*)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