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中情局专家教你六招,看破骗你的人

 水生木219 2017-01-08


如果有人说“我从来不说谎!”——这一定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因为发育正常的人从很小就学会了撒谎。可惜撒谎的人并不像匹诺曹一样鼻子会伸长,所以我们无法立马看到。前CIA(中情局)专家Philip Houston, Michael Floyd, and Susan Carnicero提炼总结了6大专业的欺骗检测技巧,让你可以轻松判断对方有没有在欺骗你。

1.行为暂停或者拖延

如果你向对方提问,一开始没有得到任何有效信息,经过一点小拖延才回应,那就要看情况了。比如你问朋友“7年前的今天你在做什么?”这种问题往往需要时间去回忆和思考。但如果你问那种不需要时间思考的问题,比如“7年前的今天你是不是抢了一家银行?”如果对方没有立即回答“没有!”,那他就有问题!

2.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不匹配

大脑很神奇,通常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是高度一致的,一旦不匹配就很有可能是在骗人。比如语言和自信,目光却闪躲。比如嘴上说是却摇头了(印度等特殊文化习惯除外)。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只针对叙事反应,而不是简短对话行为。

3.隐藏或遮掩嘴巴和眼睛

想要骗人的人,往往会隐藏自己的嘴巴和眼睛。所以撒谎的人回答问题时常会用手去遮住嘴巴以试图掩盖谎言。同样,回答问题时遮住眼睛的人往往是害怕看到被骗人的反应。 当然,闭眼也有这个可能,但是眨眼不算。当一个人回答那种完全不需要反应和思考的问题时闭上眼睛,那么他必然在撒谎。

4.回答问题前清嗓子或者有吞咽动作

回答问题前清嗓子或者吞咽扣水,对方撒谎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如果回答完后做这些动作,可能是有些事情要发生了。这个动作等同于在用“我发誓”来掩饰谎言。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问题引发对方焦虑,反映到了生理上,对方会感觉到嘴巴和喉咙不舒服或者很干。

5.通过手和脸的动作来判断

别人回答你的问题时,你一定要注意观察对方的面部及头部。咬或舔嘴唇,拉嘴唇或耳朵这些动作形式往往都有问题。因为生物学研究发现,如果真实答案有问题(不道德)的话会引发焦虑,于是激发神经系统自动排除焦虑,就要把少量血液从脸、耳朵、四肢的表面排出,这会导致这些地方觉得冷或者发痒。这时,撒谎者自己都注意不到,他已经把手放在这些部位了。或者他的手不自觉地在攥紧或者摩搓。

6.修饰的小动作

另一个缓解焦虑的方式就是修饰自己或者调整周围的小物件。当一个人一边回答问题,一边调整领结,或者调整衬衫袖口,或者眼镜,那他很有可能在骗你。而撒谎的女性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她的头发别到耳朵后边去,或者整理她的裙子。还有,如果对方回答问题时拿出纸巾、手帕或者直接用手来擦汗,也是撒谎的信号。整理环境也是,比如你问了对方问题,对方把手机、水杯或者其他东西诺到另外的地方。

现实生活中,往往伴侣、亲人、朋友互相因为太在乎对方或者太自私而欺骗别人,互相进行智商情商的较量,互相伤害进而相爱相杀。当然,最好的关系最深的感情永远是彼此信赖毫无保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