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货币流通

 勇往直前80 2017-01-10
·   一、货币流通的实质
·   (一)货币流通实质上是商品流通的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和实质内容。在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关系上,商品流通始终是第一位的并且决定货币流通的规模、方向和速度。
·   (二)在现实中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具有相对独立性,货币流通能够反作用商品流通,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   商品与货币的互换不具有强制性。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是有条件的;
·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在时间上有不一致性。因为商品转化为货币和货币再转化为商品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从而使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在时间上存在着差异;
·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在量上的不一致性。货币流通量总是小于商品流通量。
·   (三)虽然从本质上说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决定的,但在形式上商品流通通过货币流通反映出来,并通过货币流通来实现,货币流通是否正常和稳定,直接影响着商品流通和国民经济运行。
–   二、货币流通的形式与渠道
·   货币流通分为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两种形式。
·   (一)现金流通
·   涵义:现金流通又称现钞流通,是指以收付现钞的方式形成的货币收支运动。
·   特点:涉及面广;支付次数频繁;每次支付金额较小。
·   随着现代化程度特别是电子化支付系统的发展,现金流通的范围和规模将越来越小。
·   (二)非现金流通
·   涵义:非现金流通是指存款货币的流通,主要形式是金融机构的转帐结算。
·   在现代国民经济的总交易中,非现金流通所占的比重一般都超过90%,成为货币流通的主要形式。
·   (三)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的区别与联系:
·   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的服务对象和反映内容不同;
·   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的渠道和管理程度不同;
·   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都有一个货币量的问题,都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
·   三、货币流通规律
·   涵义:货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它主要揭示流通中客观的货币需要量的决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调节原理。
·   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   涵义: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对金属货币客观需要量的规律。
·   流通中客观需要量的三个决定因素: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
·   表示公式:
·   执行流通手段的  商品总量×商品价格
·   货币需要量   同一单位的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流通规律
·   1、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流通中主要的货币形式之后,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变得更复杂了。一方面,由于纸币没有价值,它本身不具有自动调节货币流通的功能;另一方面,纸币是靠国家强制力量进入流通的。因此,纸币作为价值符号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是不固定的,流通中的纸币量越多,单位纸币代表的金属货币就越少,两者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   2、表示公式:
·   单位纸币所代表  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客观需要量
·   的金属货币量  同名纸币流通总量
·   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量决定单位纸币代表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对商品价格的高低有决定性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