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鲁东地区小学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及改善措施研究

 _王文波 2017-01-10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较为完善的小学信息化教学网络已经初步形成。软、硬件环境建设以及教师培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为进一步提高鲁东地区小学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发现地区之间信息化教学发展不均衡,信息化教学软环境建设不到位,教师主动学习、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欠佳等因素限制了小学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多方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保障、合理规划、提升现有资源价值等建议。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
 

  信息化教学的根本基础是硬件设备。随着当地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鲁东地区信息化教学实现程度呈增长趋势,各方面建设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1.硬件建设情况

  信息化教室是信息化教学的硬件基础。调查显示目前鲁东地区所有的学校设有专用的信息化教室,学生数量与电脑数量之比约为10比1,超过一半的学校实现全面覆盖,接近三分之一的学校信息化教室数量超过普通教室数量。约有六分之一的学校仅配有数量较少的信息化教室且均位于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在信息化教室的配置方面,投影设备、视频设备、大屏幕等基本为信息化教室的标配,部分条件好的学校还配有较为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调查中也发现,大多数学校为教师配备了信息化备课室,备课室中除了配备人均一台的电脑外,还有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子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信息化备课。

  2.软环境建设方面

  “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建设方面,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已实现“校校通”,绝大多数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其中教师个人电脑全部接入互联网的约占90%,其余为部分接入;有接近四分之三的学校建立了校园门户网站,且超过半数的门户网站中有教学资源库。绝大多数的教学资源库涵盖了主要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有PPT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音频等。

  3.教师方面

  多媒体作为教学领域中的重要资源,它所关注的不是投影、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本身,而是这些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人力资源和潜能的开发。[1]因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影响着信息化教学的效果。调查发现,由于目前信息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教师对待信息化教学技术方面的态度较为一致,绝大多数教师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掌握相关信息化教学技能。而相关的主管教育机关也主动作为,通过开展专项培训、远程学习,区、校间交流等形式督促、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依据目前各学校信息化教室的建设情况,鲁东地区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可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基本需求。但是因为经济水平差异和教学投入的差异,致使各学校硬件建设地区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且部分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差异较大。

  调查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虽然目前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普及率非常高,但是利用率却有待提高,大多数学校存在重配置、轻利用的现象。有些学校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部分先进设备成了学校迎评、迎检的摆设,使用率不高。[2]这一方面是由于设备的维护保养费用较高,怕使用率高出故障;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不愿意主动尝试使用新设备也是重要原因。

  2.软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调查发现,目前鲁东地区软环境建设已较为全面、完善,但也存在较大的地区、城乡差异。大多数学校的校园网功能局限在学校宣传、教育管理;尽管普遍设有教学资源这一栏目,但仔细研究发现能提供全面、有效在线教学资源的网站数量却不大,针对性不强、覆盖面不广、更新频率不高是共性问题,此外,校与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网络资源共享程度与信息化教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导致网络资源库的利用程度不足。这与为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服务这一校园网的主要功能不符。有效网络教学资源不足已成为限制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各学校对软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重硬件轻软件,在最初的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分配时已经为此问题埋下根源。

  3.教师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高素质的信息化教师人才。调查发现在当前信息化教学的大潮下,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绝大多数学校建立了信息化教学的管理制度。校内的绝大多数教师也都参与了各种类型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仅有少数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与自己的教学内容相关度不高而未参加培训。在培训层次分布上,大致呈金字塔型,参与慕课、微课等高水平信息化教学手段培训的人数较少,参与普通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的教师占绝大多数。且主动自学新技术、新手段的教师较少。应用方面,绝大多数教师上课时仅应用一些基础性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一些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由于准备时间长、环境制约等因素,仅限于公开课、示范课等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前信息化教学的技术手段更新越来越快,层层下达、层层学习,有一定的滞后性,二是受传统教学习惯影响并且限于软硬件环境,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使教师主动学习、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受挫。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有效发展建议
 

  1.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合理有效分配资金

  信息化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教学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合理发展规划的引导,各地教育领导者要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各地教育局与学校应利用目前较为完善、先进的硬件资源,抓住信息化教学中的人才建设环节,革新观念,利用现有的完善网络,定期对全体教师开展培训的基础上,制定信息化教学考核、管理、奖励办法,督促、鼓励教师自主地向前沿技术靠拢,主动应用学习到的新技术、新手段;对教师自主开发的新网络教学资源实行奖励,尽可能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信息化教学的推进,离不开教育资金的保障,前期硬件资金投入已取得很好的成效,下一步主要应当将资金应用到软环境建设中。解决目前硬件全面、软环境不足的问题。注重网络教学资源开发,注重地区与地区之间、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注重设备的后期维护,充分发挥所有设备的最大价值。另外,各学校也可通过社会捐助、企业赞助等形式多渠道募集资金,为信息化教学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提高校园网的实际应用价值

  前文所述,目前各学校的校园网没有真正起到服务于师生教与学的功能。在充足资金保障的前提下,一个完善的校园网应是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便捷的互动交流功能,并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有环节(比如作业布置、批改,学生个人表现情况等等)的教与学的平台;具备与其他学校校园网的交流功能。[3]各学校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先进的云共享技术,统一通过专业的网络服务公司设计、构建、维护校园网,完善校园网的功能;各地市也应多方征集资源、整合资源,构建地区内统一的教学资源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登录使用这一平台。

  3.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保证信息化教学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通过加强宣传、制度督促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先进的理念做引导,教师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接收各种信息化教学培训。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培训的针对性,由于不同课程使用的教学手段与技术有差异,不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不一致,因此应做好扎实的基础调研工作,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开展培训。二是培训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并注重基础教学理论的培训,不要过分强调新技术,忽视基础教育规律。三是要实现培训的多样化,科学结合现场讲授、远程教学、学习观摩等手段,探寻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实际效率。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

作者|石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