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关三大怪象,你说怪不怪?

 束薪叟 2017-01-10

来源:不是官话(ID:bushiguanhua)

在政府机关工作了十多年,发现一些现象,与通常的认识不一致,有时甚至产生悖论,细究一下,还颇有意思。


1
人越多,活越多


相信在机关工作的同志都听过类似抱怨:唉,我这个部门人手少,干不过来啊,要是增加点人手就好了。乍一听,很有道理:工作太多,人手不够,自然要增加人手啊!


但是区区不才通过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发现:一个部门,往往是人越多,活越多。增加人手后,开始的头两三个月,分到每个人身上的工作量有所减少。但两三个月过后,工作量反而比人手增加之前更多了,您说怪不怪?


这个怪现象在我的工作生涯中不断出现,据我分析,出现这种怪现象原因主要有:


一是人越多,领导要求越多。一个会议,可开可不开,人手足,肯定开;人手不足,可能就不开了,改成电话沟通协调。其实有时开一两个小时的会,核心内容几分钟电话就能讲完,有时领导直接打电话布置,估计效果更好。一场活动,可搞可不搞,人手足,肯定搞;人手不足,可能取消。人手少,领导只要求做到80分;人手多,则要求做到100分。组织一场活动,人手充足,可能要求除了书面通知,还要电话提醒、短信提醒,不止一次提醒,可能多次提醒。服务要细致,用车、住宿、用餐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少出纰漏不出差错。


二是人越多,额外任务越多。人手多了,有时就会被安排一些本职工作之外的额外任务。比如帮其他部门做事,帮其他领导做事,帮领导做私事。看见你们人手多,其他人也有了摊派任务的借口和心理期望。人手不够,部门领导会有足够理由拒绝额外任务,理直气壮之余也不会有拈轻怕重、讨价还价的负罪感。


三是人越多,形式主义越多。开会,有时只不过是要点仪式感。例如组织一个会议,如果人手足够的话,领导会要求下发书面会议通知、发送短信提醒,制作座位表对号入座,准备主持词、讲话稿,印发会议材料、会议议程,甚至座位摆整齐、台卡对齐、会场音响测试无障碍等等;如果没有人手,以上都可取消,甚至连会都不开。人手不够,会议材料、讲话稿印不印发?不印了。会议记录要不要整理送领导审阅?不用了。


四是人越多,自选动作越多。每一个机构,都有提升地位和影响力的冲动。如何做到这一点?就是除了完成上级交办的规定动作之外,还要经常推出自选动作。其实,上级向下级布置的规定动作,很大一部分,也只不过是上级自身的自选动作。人手不足,大家为了完成规定动作已经疲于奔命,领导自然无暇也无力推出自选动作。


2
时间越紧,工作越容易做


工作很多年,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收了一个特急件,忙了一天,累死了;明天上午开会,今天下午才通知,哪有时间准备啊?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也是很怕遇到紧急工作的,感觉压力山大。但工作时间长了,反而觉得,紧急,很多时候是好事,时间越紧,往往工作越容易做。何解?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是领导要求会降低。上午收通知,下午就要报材料,领导啊,您想让我广泛调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方征求意见形成共识再报?想让我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一针见血、有的放矢提出措施?想让我逻辑严密、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您觉得可能吗?领导您也不好意思提这么高的要求吧?还是捣鼓捣鼓,对付对付,能够交差就算了。今天下午上级的重要会议才结束,明天上午就传达会议精神,还想整出一份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贯彻落实讲话?算了算了,还是直接拿着会议公报传达吧,反正要的就是个传达的形式而已。


二是形式主义会减少。明天早上就开会了,还拟什么会议通知报领导签发啊,等走完程序,黄花菜都凉了,电话请示后直接发吧;算了算了,时间太急了,书面通知也不发了,直接电话短信通知吧。什么?一个小时后开会?这么急,还印什么材料啊?大家听听做好记录就可以了,台卡也不摆了,来不及了,随便坐吧。讲话稿?哪用什么讲话稿,领导水平高,即席发挥没问题!


三是工作效率会提高。亲啊,如果上午接到通知下午报材料,如果下午接到通知明天早上开会,您是不是会更加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工作呢?是不是能够能理直气壮地推掉一切不紧急的事情呢?领导是不是更乐意为您排除一切干扰以便您专心工作呢?在这种情况下,您的工作效率是不是会提高呢?


一个会议,如果提前一个月通知您筹备,那就折腾折磨您一个月;如果提前一晚通知您,撑死,也就折腾您一个通宵!您是愿意被折腾一个月呢,还是被折腾一个通宵?


所以,时间是解决问题和压力的最好办法。在终极时刻来临前,您一直处在压力和奔忙之中,时间一到,问题和压力自然消解。就像高考,开考铃声一响,老师不就轻松了吗?无论准备得如何,反正能做的就这么多了。


3
机关越小、级别越低,形式主义越少


厅级总喜欢批评处级搞形式主义,处级总喜欢批评科级搞形式主义。但据我的观察,形式主义的根源,往往是级别高的大机关,形式主义越多,基层的形式主义反倒是相对少。


一是机关大,层级就多。厅级大机关,厅长之下有副厅长,巡视员、副巡视员,之下再有处长、副处长,甚至再还有科长、副科长,每级有每级的职责,每级有每级的权限。


二是层级多,程序就多。一个机关,有这么多的层级,单说公文流转,从科员到厅长,少说两三天,多则两三月,每一层级,又各有程序。您一个小科员,想直接与厅长对接?除非您是他的秘书。正如您给市长信箱写信,您以为市长真有空亲自收阅您的来信?还不是信访局的小科员先收下来,逐级审核整理上报?厅长能直接指挥科员吗?当然可以,但一般情况他不会这样做,如果经常这样,那副厅长、巡视员、处长、副处长干什么啊?不是把他们架空了吗?


三是程序多,形式就多。程序多,不能点对点对接,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就存在信息失真的可能,这就有必要采取一些形式、一些规范规章来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比如,厅长给下面下口头指示,经过几道层级,每个层级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有意无意作一些取舍,这个指示到达科员那里时,很可能已经变了样。但如果换成一份由厅长签发的书面通知,这样的失真是不是就会大大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大机关自下而上的请示报告,自上而下的通知、批示特别多。


四是形式多,虚礼就多。书面的材料多了,虚的东西就多。例如您向厅长申请经费,总不能在请示上只说一句话:厅长,我要10万,请批准。你不得说说用钱的理由、花钱的预算、工作的计划?您计划推动某项工作,谋求厅长的支持,制定方案时,总不能只写“下个月计划组织一场大型的研讨会”,您总得写写中央精神、本地实际、部门职责,总得写写指导思想、重要意义、时间步骤、部门分工、工作要求。您想得到厅长的支持,总得写写在厅长的大力支持与正确领导下,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总得拔高一下指出这项工作是事关全局、事关本单位形象的大事,方案结尾时,总得加几句动员鼓舞的话。但写了这么多,方案的核心内容,估计只有一两句而已。So what,该写的还得写!


(作者为机关材料狗)


来源:文章由刀笔小杂役(ID:dbxzy1981)授权转载,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