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牛弹琴的执着》

 野之老 2017-01-11
大概人们都知道“对牛弹琴”是咋回事了;大概人们从中解读到的,基本上也全都是对“弹者”与“听者”双方之愚蠢行为充满着满满地讽刺与挖苦之意了。然而我却不这样看,我从中看到更多的是“弹者”与“听者”双方间那一种刻骨铭心的痴迷与执着!而每当这时,我都会不禁想起《红楼梦》扉页上的那段话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并且,我也总能觉得,《红楼梦》与这“对牛弹琴”两者之间似乎有着一种极其神似的异曲同工之妙呢!

就说这“对牛弹琴”吧,本就是人们断章取义的结果,故而理解当然也就会因此而片面了。其实,“对牛弹琴”亦作“ 对牛鼓簧 ”,该典最早出自汉-牟融之《牟子理惑论》,全文如下:“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可不知为何故,后世引用此典时偏偏就只引用前半部分,即“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这段;仿佛“对牛弹琴”的故事来源就只有这么点儿,是绝口不提那后半部分!后世之人对同样重要的那后半部分,即“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这段只字不提,究竟意欲何为呢?!

“对牛弹琴”的全部故事经过是这样的: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叫公明仪。他善于弹琴,对音乐也有着极深的造诣。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都会如醉如痴。一年春天,他带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裹着青草的芬芳吹拂着他的脸颊,这使得他的心情格外舒畅。环顾四周,他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于是兴致勃发,突发奇地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随即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公明仪如醉如痴,他弹奏的曲子显然是非常地悦耳动听了,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这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公明仪随后似乎也明白了牛儿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却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为此,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稍许准备之后遂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此时,但见那头牛儿突然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起来了;“哞哞”地叫起来了;而且还活蹦乱跳地在草地上“耍”起来了……这回,牛儿听懂了!

最后我需要特别地再声明一下:我本人是非常喜欢并赞同“对牛弹琴”一说的;不管是对那“操琴者”还是对那“听琴者”,我都是非常地喜欢与赞同!我不认为“操琴者”这种行为就是“不看对象”或是“白白浪费时间”的“愚蠢”举动;我反而认为这是“操琴者”对艺术的一种痴迷与执着。同样我也不认为“听琴者”就是所谓的“狗看星星”、就是所谓的“外行看热闹”、就是所谓的“愚蠢的人在听高深的道理”……我坚决不这样认为!我反而一向都认为:从来就没有低劣的“观众”而只有低劣的“演员”!而对于那些自认为别人愚蠢的人,我想说的是:其实他们的这种言行才是一种不知从哪儿来的、莫名其妙的、不折不扣的、真正愚蠢的傲慢与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