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理都相通的就看您怎么练,练什么?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7-01-11

什么是功夫?功夫就是速度、劲力、技术,如果我们已经有了技术,最缺乏的就是速度与劲力,传统拳的速度劲力来自于“撑筋拔骨”,这是成就功夫的基石,逐一开发好每个关节,使筋骨能够崩弹,当所有的大关节开发好了,我们再整合,一部强大的“人体机器”就出现了!历代功夫的盘练,都是以基本功为核心,所谓的基本功,不是压肩,拉胯,压腿,踢腿……而是“筋骨”的训练,让每个关节装上一个“弹簧”,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中国拳种繁多,每种拳都有其擅长,被历史丢失的,就是使“攻击力”斗增的“基础训练”,所以说传统拳不缺少技术,需要的是为她加上一对翅膀!

拳理都相通的就看您怎么练,练什么?


近身发力,贴着身体瞬间发力会打出穿透力,也就是“内劲”,这种力量会渗透进身体内部破坏内脏器官。和现代搏击的发力方式有所不同,也算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点。

功夫实质不求“高飘帅”不在套路多。化烦为简。

中国传统武术,不追求高飘帅,不是竞赛,不需要奥运精神,传统武术有我们中华文化几千年自身发展的规律。 传武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拳理都相通的就看您怎么练,练什么?

传统武术没有禁忌规则,只有道德约束。 传统武术练的是力、气、意、精、神。 浅至深、由外而内、由粗及精、由形到神,的过程。 讲究的是个人实战、技巧和力量的发挥。传统武术以战胜敌人、保存自己为最终目的;以武德修养为最高境界。

传统拳跟现代搏击有个最大的差别,传统有套路,现代搏击没有,但练习套路已经成为了主流,好像不玩套路,你就没有练过拳似的!“三回九转是一式”,说明了拳招再多,到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就那么几下基本功。既然如此,又何必让自己兜个大圈圈呢!

化烦为简,返璞归真

传统拳发展到如今,表现的形式越来越多,喜欢的人群也非常广泛,离拳的核心技术也越来越远,很多时候被人冠以“操”,这样的训练对身体究竟有多大的改变就很难说了。练拳,为健身,强身,为继承,作为传承,需要有核心技术做支撑,就如同唱歌,需要知道用“气”用“丹田”,知道如何使声音更靓丽,在学唱歌之初。不会一上来就学唱歌,而是练“音”,不断重复几个“音符”,将唱功放在第一位,有了扎实的基础,唱哪首歌都好听!练拳也是一样,“筋骨、关节、内脏”构成传武的基本功,把开关节盘好了,功底也就有了,后面练什么拳,其实都不是问题。很多事物发展的规律都是一样的,往往看上去最简单的,却是最重要的,化烦为简,返璞归真是传统拳生生不息的必要条件!

拳理都相通的就看您怎么练,练什么?

“现代搏击”发展至今已经非常发达,特别是比赛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类比赛的层出不穷,使其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与其并存的“传统武术”,则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全民健身的代名词,由“武”变成了“舞”,即使有比赛,也是“套路”的自娱自乐,成为社会融洽的象征,这都是由社会的发展决定的!“传武”产生的较早,其本身的目的是为了保命,克敌制胜,在功力和硬度上狠下功夫,打击的目标多是人体脆弱部位,打击的特点是以大吃小,以快打慢,以击溃为目的!社会的进步使得传武无用武之地,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演武”,与训练有素的现代搏击抗衡就相差甚远。但“传武”有最完善的训练体系,“速度、硬度、交手技术”相当丰富,“筋骨、关节、内脏”是其训练的核心内容,整合“传武”,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重新崭露头脚,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同心协力!

【避繁从简】

拳论多复杂,加上经络学说,五行八卦,使拳论变得深奥难懂,无从下手,只能根据字面意思加以理解,偏差程度较高,所以想出功夫就变得难上加难。但凡功夫,都必须遵循人体规律,特别是“虎豹”之类,是我们参考的对象,避繁就简,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传武起初的根本目的就为了打战,克敌制胜,手握重兵长器,长时间作战使其捉摸出“筋骨”之道,以及骑马打仗,重在“夹提”,可使“人马合一”,勇不可当。拳可以无招,但必须有“势”,“筋骨,关节,内脏”便是结晶,得其精髓,功夫成矣。道家文化的介入,拳论变得丰富,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知百家文化,才可知其大概,博大精深,但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凑,没有大把的时间来研究学习,简单才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世人感叹不能如古人练出“惊天动地”的功夫,其实除了时间,最关键的还是要“从简”,人生短暂,当我们满腹经纶之时,人亦老矣,不如寻“筋骨”之道,仿动物之勇猛,三年可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