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涛“一画”论实解

 自华居 2017-01-11

石涛“一画”论实解

文创鉴赏汇2016-11-02阅读原文

人物名片

沈金耀:福建诏安人,文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发表《艺术是什么与为什么是艺术》《中国画的写形、立象》《文化诗学之道》等论文,出版《鲁迅杂文诗学研究》《散文范式论》《林语堂的理想文化人格》等学术著作。

石涛《画语录》第一章是论“一画”,历来论者对“一画”做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阐释,但我们虽然可以从哲学、宗教、政治的角度来解读石涛的《画语录》,但石涛的《画语录》所论的是绘画创作,画家不是在直接谈论哲学、宗教,所以不管对《画语录》做什么样的解读,都必须首先从绘画创作的实际出发解读石涛《画语录》中的这个“一画”,这就是“实解”的意思。这里要强调的是,石涛所讲的是创造性的绘画过程,不是临摹、抄袭的绘画过程。

石涛自画像

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

石涛将绘画创作与宇宙创生相比,以“一画”为核心而论述绘画创作。这一段,可以看作是以太朴一散而化生万物比喻画画的创作过程。真正的绘画创作,面对一张白纸,犹如天地尚未生成的“太朴不散”的混沌一片,而一笔画下去,则分出了左右、上下、前后、阴阳、虚实。落在纸上的这一画,是一幅画作中所有物象的根本,画中形象由此生成。或者说画中的所有形象都是这一笔一划所构成的。其中的“众有”“万象”应该是指画中的万物,画中的“众有”“万象”都是由“一画”构成的。

而这构成万物的“一画”,既指第一笔,也是由第一笔而衍化的无数笔划。一个成熟的画家,他的“一画”肯定具有自己的特性,他笔下的无数笔划也是这个特性,绘画大师都有自己标志性的线条、用笔。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就是一画即亿万万笔墨,亿万万笔墨即一画的意思。这第一画的特性也制约着随后众画的画法。如《皴法章》所说:“一画落纸,众画随之;一理才具,众理付之。审一画之来去,达众理之范围。”通过思辨(神)才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画”神奇的功能和作用(“见用于神”)。然而人们看画,看到的画面形象虽然是由“一画”构成的,但人们往往只关注所画的形象而看不到“一画”的作用和功能。这是世人看画的方式,往往只看画得像不像,对“一画”本身的作用并不在意。杰出画家毕生的努力,就是要锤炼出属于自己的“一画”,而通俗画家为了画得像,则往往将用笔化为尽可能细小的像素,弱化“一画”的特性和表现,在他们的画中不敢强调自己的笔墨(线条、笔触、用笔),所以他们不知道(忽略、无视)一画的重要功能。

石涛画水仙

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

“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这句话里的“所以”不能按现代汉语的意思理解为“因为……所以”的“所以”。这一句不能和上面的几句话连读,应该理解为:所用来以“一画”构成(画出)万物的法则,那是由我确立的。换个说法,就是众有、万象是由一画构成的,而一画如何构成画面形象的法则是画家自己确立的。再换个说法,每一件创造性的作品如何运用“一画”造型都有自身的法则,这个法则只能是画家自己确立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对画家来说应该是很好理解的,主要有两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因为在创作中,画家的“一画”具有自己的特性,如何以自己的“一画”去画出万物,那只能由画家自己做主。每一位杰出的画家都要锤炼出自己的“一画”,都有自己的一套功夫和法则,因此“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第二,每创作一件具体的作品,都是“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的过程。每画一件创造性的作品,都不能照搬别人甚至自己的其他作品的成法,如何运用“一画”去写形、构图都有其独特的法则,这才是真正的创作。所以每画一件创造性的作品都是一次“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画家立一画之法,是从无法的混沌状态而创立自家的法则,一幅画开始时是一张白纸(或绢),如果创作不循旧例而自立法则,那就是“以无法生有法”。所立之法却是贯通、会通众法的,这即是“以有法贯众法”。“众法”一方面是其他画家的所立的法则,那么“以有法贯众法”就是以自立之法贯通其他画家之法、也包括画家自己以前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众法”也是自然万物的法则、物之为物的道理,那么“以有法贯众法”就是自立之法必须建立在对万物之理的理解会通之上。从下文看,石涛所讲的“众法”更为强调后者。所以石涛接着说: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

画画,是依据画家的心思(思想、意识、情感)而画出来的。但画家的心不能空无一物,而必须深入理解万物的道理、特性,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等都必须深入理解它们的特性和物理,不然就无法确立一画之法,也不能理解一画之法的根本法则——“终未得一画之洪规”。所以,虽然说“画从于心”但心却须透彻理解万物之理,由此才能够确立一画之法。

黄山图册

石涛的每一作品都有自身之法

行远登高,悉起肤寸。此一画收尽鸿濛之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听人之握取之耳。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

走得再远、登得再高也必须从近处做起,这里石涛进一步讲解一画与亿万万笔墨的关系,理解了这个关系,也就明白画家正是用这个“一画”衍化出亿万万笔墨,由此画出自然万物,“具体而微”将自然万物缩小画在纸绢上,清晰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而要做到这个境界,就必须手腕虚灵。

听泉图

腕不虚则画非是,画非是则腕不灵。动之以旋,润之以转,居之以旷。出如截,入如揭。能圆能方,能直能曲,能上能下。左右均齐,凸凹突兀,断截横斜,如水之就深,如火之炎上,自然而不容毫发强也。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信手一挥,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

这一段石涛描述的就是画画的过程,有绘画艺术创作经验的画家一看就明白。理解了一画的功能、万物生成的道理,能以虚灵的手腕画出变幻无穷、自然生动的“一画”,就能像造化生成万物一样自然而然画出画家心中的万物,以致人们看到的好像是自然生成的画面,像水往下流,火向上燃烧一样自然而然,这作品虽然是画家画的却看不出人工的痕迹。人们被生动自然的画面所吸引,而不理会它是如何画出来的。

就像有人问巴尔扎克小说是怎么写出来的,他说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石涛的一画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画中的万物是一画一画地画出来的,这“一画”包含着他绘画创作实践和绘画思想的要义,画家的“一画”也蕴含他的艺术基因。一个画家形成了具有自家面貌的“一画”,那他所画的造型、构图、色彩都要与这个富有特色的“一画”相适应,画家的一画决定了画家的个性、风格、修为。所以说:

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

以上这句话说的是从混沌之中确立一画之法,一画之法确立之后就可以画出万物,万物就在白纸上显形了。所以,我的绘画之道用一句话(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一画之法。

今日推荐

-the end-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