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溧阳记忆六】前马

 阳光浪子_2016 2017-01-11

图片:QQ截图20150216093928.jpg



       “小小溧阳城,大大前马村”,从这句流传于民间的俗语就可知前马村之大。
       前马村有多大?村上的老人说:前马村有四十八条明巷,四十八条小巷,四十八条暗巷。明巷应该是指大的巷子,小巷也可以理解,暗巷是什么巷?原来是指上面盖着瓦的深巷。前马村的确很大,据说在民国前就有近千户人家,而且多为陈氏和芮氏两大姓。
       因为深深浅浅、宽宽窄窄的巷子很多,所以村中的水井也多,据说也有四十八口水井。这并不是因为前马村缺水,相反,前马村三面环水,唯北面没有河流。因为河流发达,所以村里有东埠头、中埠头、西埠头三个大码头。
       据村里的老人说,前马村有一条前马街,从上街头到下街头足有三百米,中间是青石板路面,两侧是高高低低、宽窄不一的作坊和店面。再往两侧去应该是明明暗暗、大大小小的深巷了。街上糕坊,酒坊,豆腐坊、药店、酱坊、南北货店等很多。光茶馆就有五家,大的有四五间门面当街而立。从中不难想象当年的前马村村丁是多么兴旺,商贸是多么活跃。
       前马村还有一座贞节牌坊,据说是当年为彰显陈氏女子守身如玉而建造,并且是由林则徐亲自督建。然而前马村远近闻名,不仅因为巷多,井多,有牌坊,更因为前马村有高高的更楼立在村前,更有五大关门把守着村庄,分别被称为东关门、西关门、墙门等。这恐怕是在溧阳境内的老村中绝无仅有。村上的老人说,三面环水的地形和这五大如城门般的关门,牢牢地护卫着整个村庄。
       当年的前马村不仅以地形和关门守卫,更有村里的自卫团武装守卫。前马村的村民是很有血性的,这血性体现在不畏强暴,英勇果敢。
       在日军统治时期,从仙人山据点下来三名日军窜到前马村东面,村自卫团获悉后将这三名日军一一处死,并缴获2支步枪、1支手枪。吃了亏的日军纠集部队疯狂前来报复,前后三次攻打前马村。前两次都未能攻下。第三次日本鬼子出动了南渡小金山和别桥土山据点共150多人,分别攻打前马村,并用了调虎离山之计,引诱自卫团武装出村,最后村庄才被日军占据。这次损失惨重,大批的房屋被毁,许多村民惨遭杀害。
       前马村村民的血性同样体现在对革命运边的积极响应。早在1932年2月,由于上年的大水灾,使许多村民难度饥荒。村民陈水金、芮松林等带领500余户村民开展了吃大户运动,把土豪劣绅捆绑游街。其声势浩大,波及全县。随后,其运动在中共溧阳特别支部的领导下又开展了抗税租斗争,把这场农民运动引向深入并取得辉煌成果。
       也许正是因为前马村的革命基础十分好,所以,陈毅当年把“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设在距前马村不远的水西村。陈毅在前马村不仅宣传抗日思想,还在村里创办夜校,开办青年俱乐部、读书室等。部队战地服务团还常来村里演话剧。陈毅还把前马小学作为革命的一个重要地点,派陆平东任前马小学校长,并成立了以陆平东为书记的前马小学党支部。在前马村,新四军和村民可谓是鱼水情深。前马村的村民踊跃参加新四军,积极地为新四军筹粮筹款。就连前马商会也多次为新四军筹款。村民芮坤妹、李巧英还曾冒着生命危险,将新四军女战士陈西彦(即杜屏将军夫人)打扮成采桑妇女后,机智地把她顺利护送出关。
       老村的历史如远去风帆已驶至天的尽头,但历史的痕迹犹在。当年的四方型的更楼如碉堡一样静静地立在村中,底层是厚实的青石块砌成,仅可一人入内的石门,可以安装里外两扇大门。二楼以上是砖混实砌,还有锈迹斑斑的钢筋裸露在蓝天之下。更楼没有躲过战争的硝烟,楼顶早已炸开,直通通地正对天空。底座的一面墙角也被炸开,现在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修补过的创伤。如今,虽然四周已经被村民的楼房围合,虽然它不再是村中的至高点,虽然它已经破败衰弱,但更楼仍以它的铮铮铁骨,高昂着头颅,显示着它不屈的精神。
       村中的水井已留存不多了,但从留下老井的井圈上一道道被井绳啃出的深浅不一的伤痕,可以读出它的不平凡的过去。村中三个船埠头(东、中、西三个大码头)还在。石砌码头能承载历史的风雨,村民依然踏着当年的足迹在码头上洗涮岁月,只是河里少有船只,只有清清的水草在码头河边漂动。
       村中大街小巷的石板路已经很少见到了,只是在深巷还可以踏上一段。当年的五大关门也早已成了老人心中的记忆,只能重现在老人的言谈之中。因为老屋很少,关门只留有位置,其它难以追寻,包括当年林则徐督建的那座贞节牌坊。
       老村在变,老村已融入新时代,融入新元素。老街换新街,老屋换新屋,老村换新颜,这是历史的必然。但老村村民对党对革命的热忱没有变。说起当年与新四军的鱼水深情,说起陈毅、粟裕在前马村的故事,他们都眉飞色舞,兴奋之极;老村村民那种不畏强暴、英勇果敢的铁血精神没有变,他们在祖国各地搞建筑,搞安装,搞冶炼……就是凭着这种精神,使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一个个的弄潮好手。
       前马老村,浓缩着历史的厚重;老村前马,又展示着今朝的辉煌。
转自江南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