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式家具发展缘由探析

 道二十三 2017-01-11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艺术成就集大成的国家,在家具方面,明式家具达到了艺术的巅峰,造型美、工艺美、材质美,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通过对明式家具的设计折射出明代工艺美术给当代设计的启示,寻求当代设计的灵魂。




 明式家具发展的历史背景

1.1 政治与经济的支持

明代初期所采取使用对经济快速恢复最有效果的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也使得明代的社会经济整体大幅度提高并迅速的恢复完善。明代中后期,社会的经济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江南地区的经济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萌芽状态。

明代的统治者在建国之初,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大力发展手工业的生产。也有效的让处于社会底层的手工业者对于他们最为擅长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为手工业的蓬勃崛起提供了坚定的发展基础和十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着家具制造业的发展。

明代初期,海运空前发展,郑和七次下西洋,沟通了中国与南亚及世界各国的联系,彼此间贸易往来频繁。南洋各国是高质量木材的重要产地,大批优质硬木从东南亚运入中国,其中尤以紫植和植香木为最。有了便捷的交通运输,有了顺手的工具,有了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民间兴起了制作高档家具的风气,明代中后期的达官贵族对于名贵木材打造的家具十分喜爱,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成为大家攀比追求的玩物之一。

1.2 社会思想进步

在明代经济得到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新兴进步的思想开始出现,这也为当时手工业以及工艺起到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随着李蛰和东林等学派思想的大力发展,进一步影响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深受影响的著作也随之形成,我国古代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以及木作方面的著作《鲁班经》、《髹饰录》等出现。由于当时心学学术思想过于空泛,对社会发展并不十分有用,“经世致用”的实学便迅猛的发展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创作理念的变化,务实,更注重实用性,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并为以后明式家具成为中国古代家具的代表奠定了基础。

1.3 文人思想的注入

明代家具达到了中国古代家具的最高峰,当时的工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创作灵感。如果我们将家具的制作放在当朝当代的历史人文环境中进行考察,就可以发现它是侵润了当时文人审美情趣与工匠精湛技艺的充分统一的结果,他们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崇尚简约,尽弃繁缉”的艺术风格。明代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满腹风采转移到家具的物质载体上,并通过能工巧匠之手表现出来。两者因素相结合使得明式家具即有文人的淡雅脱俗,又有匠人的精巧自然的特点,孕育出了极其强烈的文化底蕴。




家具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2.1 家具自身形态的传承与发展

在宋代,家具已经得到充分发展,其内部结构和装饰都为明代家具的鼎盛时期到来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家具几千年来都是以漆器为主要的表现因素,组成了漆木家具。

到了明代以后,由于人们对家具的高度认识,除了漆器家具以外,运用硬木家具,用硬木来制作家具。硬木家具和漆器家具的区别,就在于它的质地不一样,一个是裱以大漆工艺的美,硬木家具主要体现了自然的木质。因为它同漆器家具在这个文化内涵上发生了一种质的变化。

2.1.1 家具具有科学的实用性

许多明式家具尺寸的设计都符合现代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取材海南黄花梨的明式圈椅就是明式家具科学性的经典作品。圈椅的椅背背面的倾斜角和其“S”形曲线的造型是当时的能工巧匠切身处地根据人坐在椅子上的特点进行设计的(图1)。



图1 明式家具左视图


人坐着时,手部半垂自然状态的支承最佳位置,靠背造型是S型,弧度曲线给人坐着时的脊柱配合,椅子的近腰附近比较突出,而在椅背的肩处相对的比较内凹,使得人坐在椅子上脊柱呈现出自然放松状态时的“S”形。明代能工巧匠依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将椅背也同样做“S”形曲线(图2)。


图2 人体脊椎骨的S曲线


这种制作出来的椅子,可以使人的后背在与椅子椅背接触面达到最大临界点,可把全身重力分解,减少脊柱的负担,使人在坐椅子时身上的肌肉能够得到充分休息。从生理学上讲,符合人体解剖学和科学原理,这与西方包豪斯提倡重视功能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明清家具的设计崇尚实用的原则,如《长物志》卷六几榻卷中,关于家具的描述不仅描述了人体尺度、比例、功能等其他因素,对不同形状的家具尺寸也有详细的记录:“榻座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有余,横三尺五寸。”通过现代人体工程学对人体测量的比例可以看出。这种大小与人体显然非常符合对拉伸弯曲的需要,家具的适用性大大提高。

2.1.2 家具符合审美的艺术性

0000明式家具的美学价值,古家具鉴赏大家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的“品”与“病”》中已有了很客观的评价,提出用“十六品”作为鉴赏,品评明式家具的艺术标准。从而使对明式家具美学风格和特点的把握规范化、具体化了。这只是后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明代家具自始至终追求神韵为目的,所以它的风格淡雅、稳重简朴,在装饰上充分应用木材纹理的自然美,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榫卯严密,各组件的比例讲求实用与审美的一致。

从美学上讲,这种被画家们称为“明式曲线”的倒S形曲线以给人以明朗,轻巧的舒适感,成为现代家具设计师们的楷模。扶手多为顺斜下微向外作抛物线型,这么一条轮廓线条,不仅打破了看面平直呆板的缺陷,还为椅子增添美(图3)。


图3 明式家具俯视图


曲线和直线,刚柔相济,下座方正、上座圆滑。这个看上去,又有稳定感,坐上去不会倒。如果圈椅没有宽阔的靠背板就会觉得很弱,没有一块大的面积。这块面积就是体积感,给你一个牢牢的靠背,它有一种维护你的感觉。

2.2 家具制作理论体系的发展

木器家具方面的专著当推午荣《鲁班经匠家镜》一书,是研究明代民间建筑及明式木器家具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像选择使用材料、家具内部的榫卯结构、家具具体的大小尺寸、装饰花纹搭配及线脚的使用等,在这本书中都作了十分详细的记录与备注。这些专业书籍对于明代家具的繁荣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长物志》和《遵生八笺》对家具造型和生产技术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丰富了家具制造的理论体系。




物质条件的满足

3.1 家具优质的制作材料

郑和下西洋及明朝对外贸易而带回或引进大量优质硬木,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技术交流,这对于其后明代家具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明代家具中以黄花梨数量最多,家具木质坚硬致密,纹理美观。海南黄花梨与明式家具的结合,铸就了中国明式家具的辉煌。对于明式家具而言,选材不能太松软,否则榫卯站不住;其次,颜色也不能太浅,否则易污染;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变形,结构坚固,还要有美丽的花纹。这些特性黄花梨都具备,同时它手感温润,有幽幽的香气。最重要的是黄花梨的色泽是黄色系,当它旧了以后,是那么地温润、亲切,泛着幽光。

3.2 木工工艺的进步

制作工具的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天工开物》有记载曰:“凡健刀斧皆嵌钢包钢整齐,而后人水淬之,其快利则又在砾石成功也”。海南黄花梨属于硬木,能走进万千家庭,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明晚期的工具革命,相应的冶炼萃取技术以及锻造技术得到十足的长进,为做工上乘明式家具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刨子的出现。

做木制家具的木工工具的种类也随之开始增多,家具制作也更加容易起来。这种用来刨直、削薄、出光的木工工具就是刨子,是在明朝时由西方传入我国。锯也有不同的类型,长锯大多用来剖木头,短锯则是用来截木头,而多齿且细的锯用来截竹子。大量的硬木出现以后,如果没有刨子,就没有办法刮平硬木,也就没办法上漆。这也是硬木家具出现以前,漆木家具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榫卯结构的应用。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极富有科学性,其中结构严谨、坚固耐用、造型简练是最为实用的特点,也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所在,是其传承的精髓。在构造上采用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根据不同的部位设计不同的榫卯,特别是束腰、托泥、矮佬、霸王枨等结构(图4)。


图4 明式家具榫卯结构


首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其次,金属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干燥或受潮湿的影响使寿命减半,而真正的明式实木家具经过几百年的变迁仍然牢固如初。


 园林建筑的风靡对家具需求量的影响

明代园林的兴盛不衰以及当时独特的文化特质,对明式家具设计风格的形成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明代园林修建中极其重要的精神元素就是明式家具的设计内在气质上与文人思想相契合。在经济发达和技术先进的兴盛国势下,明代上流社会修建府邸大多效仿文人园林,需要配置大量的家具,这就对明代家具的兴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结语

明式家具典型的特点就是能够根据结构的需要,科学的使用十种不同类型的卯榫结构进行家具制作。它是中国几千年艺术的瑰宝,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文人审美观念,思想意识再到创造精神。在明式家具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和发展,赢得了中国文化一个独特的符号和标志。总的来说,明式家具的艺术风格是优美的,是含蓄的,恰恰能反映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是我们引以骄傲和自豪的瑰宝。




文 ?《家具与室内装饰》  编辑 「明清家具之家」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