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出大山, 在繁华都市里坚强地追逐、打拼时, 心中是否有不舍的牵挂? 夜幕降临,灯火辉煌, 孤寂地望向天空, 是否看到年迈的父母 拄着拐杖守望在古老山村的路口, 他们的身影被月光拉得修长, 一如村庄百年的等待和沧桑 …… ■名称:狼窝村 ■所在地:石家庄市井陉县于家乡 (点击查看大图) 狼窝村位于于家乡东北2.6公里处,南邻高家坡石韵公园 ■始建年代:明代 ■推荐理由:狼窝村历史悠久,传统建筑群集中分布在村落中部,有明清古建筑200余处。石桥、石磨、石头民居都体现了北方民居的建筑特点,还有古庙、古阁等,不仅历史悠久,且极具当地特色。 由于当地地处深山,有狼群出没,初来开垦就有人家受害。几家人一起议论时称,此处虽然土地肥沃,但时常有狼群出没,真是到狼窝里了,狼窝村由此得名。 由石家庄去井陉县狼窝村,要走一段山路。驶离202省道,一条水泥路蜿蜒逶迤通向深山,越走越荒凉。又经过一段盘山路,视野豁然开朗,群山隐隐,远处一座村庄渐行渐近。 狼窝村村口,是山区难得的大片开阔田地,山坳两侧的山坡上,俨然分布着一处处民宅,令人恍惚进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狼窝村始建于明朝,村民世代因地取材,修建了一处处石头民居与校舍。至今,村里还存有清代石头建筑。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村的明清遗韵与魅力。 大凡古村,必有古树。狼窝村村口就有一棵500多年树龄的古槐,相传是建村时栽植。 据记载,明弘治年间,狼窝村所在地曾是一处荒山沟,无人居住。有李氏一族从井陉乏驴岭迁来,开荒种地。李氏途经鹞子沟时,有梁姓人家得知李氏要去的地方土地肥沃、宜耕宜居,也随着一起迁居至此。最初,当地干旱缺水,两姓族人要一同到东柏山挑水。另一李氏居住东柏山,得知此处地广人稀、便于开垦,也迁至此处。 如今,狼窝村已经建村数百年。古槐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枝繁叶茂,成为狼窝村的一道风景。平时,这里也是村民们纳凉休闲的处所,树底下的一张石桌桌面刻着楚河汉界,不知有多少村民曾在这里“厮杀”。 走进狼窝村,迎面是一条古巷。巷口有一门拱,条石砌墙,石板拱券,“陋巷清风”四个大字刻得苍劲有力。 据称此巷拱和巷内建筑皆为清光绪年间修建,内通古道,外映古槐,两旁建筑古朴,巧夺天工,因常有清风徐徐,是谓“清风巷”。 进入清风巷,几处老宅大门紧锁,或因长年闲置,几近坍塌。细细查看,外墙由石头垒砌,坡屋顶,砖瓦飞檐。门楼精致,透过门缝,可以大概看到院落的布局,分为前、后进院,曲径通幽。房屋的外墙上,还凸出来一块半圆孔形的石头,即拴马石。巷道也都是青石铺地,数百年人踩马踏,青石板已圆润光滑。 据记载,古戏楼的修建集全村之力,各家各户摊派钱粮、劳力,戏楼竣工时壮观、漂亮,给村民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寄托和欢乐。 古戏楼 在中国的历史上,戏楼对于一个村庄的意义非凡,最重要的功用就是用于祈福、祭神,求得村子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 据古戏楼碑记显示,该戏楼始建于清咸丰三年,“尝敬神之道,春祈秋报”,“改变了狼窝有戏无楼之憾事”。所谓“地窑三间上三行大石头做舞台,砖木石结构,硬质木头插梁,四梁八柱,青砖拔角,坐南朝北,青瓦盖顶,飞檐斗拱。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其斯栋宇辉煌,不负祭神。” 古戏楼背面 岁月变迁,眼前的古戏楼如今只有几根木柱支撑着残破的屋顶。 站在古戏楼前,遥想旧时台上锣鼓声鸣,唱腔咿咿呀呀……古戏楼,犹如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任凭雨打风吹,历尽兴衰与起落,堪破荣辱,独自凋零。 “国民学校”一改狼窝村的历史,培养了很多人才,该村也成为井陉县“四大文化村”之一。 ![]() 狼窝村学校 古戏楼对面,是一处古廊房。廊房后是一所学校,据称早期是狼窝村一所私塾,能容纳60多人。 石头台阶,砖门柱,砖合券,门额砖雕“国民学校”字样。门内有石券窑,正房三间,厢房四间。学堂大门临街,后院有石房六间,院落宽敞,鹅卵石铺地。 ![]() 说起这处学堂,村民李桃科说,不得不提到当年狼窝村一个名叫梁素敦的大财主。 梁素敦自幼勤学好读,为狼窝村知名的读书人。当时狼窝村没有学堂,孩子无处读书,村民多为文盲,梁素敦便萌生了为民办学的想法。虽说当时梁家富裕,但修建学堂仍力不从心。经深思熟虑,梁素敦决定筹资建校,并自请教师义务办学。 民国时期提倡兴学,狼窝村“国民学校”里读书的孩子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长年就读,穷人家的孩子则在农闲时就读、农忙时耕种。 村民梁海全说,他的爷爷就曾在“国民学校”里教书,村里出了很多大学生,单是他的家族就出了7个高学历的人才。“我堂哥最厉害,是美国的博士,也是狼窝村第一个出国留学的。” ![]() 数十年岁月流逝,梁素敦人已作古。古学堂虽已废弃,梁素敦疏财办学的义举,却在村民心里种下了尊师重教的种子。 如今,在狼窝村村北最高处,一所修建于1968年的校舍风格独特。石头建造的教室依山势自上而下排列开来,经过数十年风雨依然光鲜如初。 李桃科介绍说,当时,狼窝村有6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各建一间教室,石墙瓦顶木梁。下面一排,依山势地基券窑,上面盖楼,石头穿道,雕刻图案。门外栽植翠柏。学校最辉煌时,曾有400多名学生,设有小学、初中、高中。 狼窝村遍地的石头建筑,凸显了石匠们高超的技艺。据考证,清咸丰年间,狼窝村就有了石匠队伍,盖房子用料石,修石桥用料石。村民砌石技术精湛,不少人以高超的石雕技艺成为当地的石雕代表性人物。 ![]() 狼窝村的石头建筑非常多,1965年前修建的房屋,全是石头砌成。不仅盖房铺路用石头,修台阶用石头,建学校用石头,就连村里的三座大桥也是用石头砌成的。 ![]() 村民李东生的家就是狼窝村石头房的典型代表。 李东生的家分为客堂和地窑。说是地窑,并非挖入地下,而是在地面上,用来存放杂物。地窑之上是客堂。客堂主房于上个世纪60年代建造,配房于1991年建造,三面有房,一个门楣。客堂主、配房皆为窑洞拱顶,墙体均为条石砌成。 李东生自豪地说,他家外墙的每块石头虽然凹凸不平,但是所有凸点都是一致的,在一条线上,上面的斜纹也都是人工雕刻的,房檐的厚度、长短也都一致。“我们说一个人眉眼好看。建造一座房子,也能看出好看不好看。” 李东生说,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干了一辈子的老石匠,农忙时耕种,农闲时到十里八乡揽工。如今,再也没人修建石头房子了,他也就闲了下来。但他已经83岁高龄的老父亲却舍不得老手艺,闲来没事仍以雕刻石头为乐。 ![]() 自驾车出行: 1、石家庄-石太高速-井陉秀林口下-平涉线-狼窝村; 2、石家庄-京昆高速-井陉矿区口下-平涉线-狼窝村。 提醒: 村里有几段非常陡的上坡路,新手司机一定要慎行。 杂粮、大枣 非遗代表性项目:晋剧 记者/蔡洪坡(文) 史晟全( 部分图) 编辑/李薇 觉得不错,就点个ZAN吧↓↓↓ |
|
来自: cxag > 《美食地图遊记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