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元林发声:造船业寒冬下一步怎么干?

 钮东辉 2017-01-12




造船业寒冬,怎么熬过冬天?下一步该怎么干?市场形势触底上升还会不会回落?为什么不要期望太高?国企混改,民企有没有新机会?在1229日“201711届苏商领袖年会”上,苏商会联席会长、扬子江船业集团董事长任元林出席会议并作了精彩演讲。在演讲中,任元林对当前造船业形势以及未来机遇的透彻分析,以及流露出的忧患意识和自信心,确实无愧“船王”称号。而扬子江船业之所以多年来能够持续保持盈利并且成为中国最大民营船企,显然和任元林独特的企业经营思路有关。到目前为止,扬子江船业的成功经验确确实实是最值得国内船企管理者学习和思考的。

 

以下是整理其演讲的部分精彩内容:

 

三句话:下一步该怎么干

在整个制造业中,航运造船是一个领先指标。很幸运扬子江船业身在其中。今年扬子江船业占中国市场的份额5%上升到10%。截止到11月份,扬子江船业在中国船厂接单量排名第一,利润第四。实现的利润是中国造船业全部的40%,大家觉得这个很牛,我告诉大家这是假的,假在哪里?假在我和我的环比,这两年每年都下降了30%。从环比来看,我下降得很多,从同比来看,我上升了。这个上升为什么说假呢?原来是50寸蛋糕,我占5%,现在蛋糕只有20寸,我占10%20寸的10%,远远小于50寸的5%。这就是我们造船业的现状,某种意义上也是制造业的现状,对我来说,下一步怎么办?三句话。

 

第一句话,要活下来。因为只要大海不干,总是需要航运,总是需要造船,仅仅是谁来造,是欧洲来造?日本来造?韩国造还是中国造?是央企造还是民营企业造?我们希望在行业萧条中,在同行中比其他人更熬得住,度过冬天,就会迎来春天。不管怎样,这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

 

第二句话,要活得健康。我的观点是,尽管各项指标都在下降,但是,较同行而言,继续保持着领先和率先的地位。

 

第三句话,是要活得强壮中国,必然要有一个发展的愿景或者说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好的民营企业是有机会的,特别是今后的混改,包括现在整个行业洗牌中都存在机会。那么能不能在机会中活下来,活得健康,同时做一些混改、收购和兼并的工作,在低迷的时候进,然后高峰的时候出,这样,我们在市场的份额,在行业的地位,是否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个理由:市场触底上升但期待不要太高

我想谈一谈形势。大家都觉得现在制造业非常低迷,我认为现在制造业的确是低迷,但已经到了底部,个人认为,不会再进一步的下滑了。我们说航运、造船是先行指标,原来的BDI指数只是一个干散货指数,一共成立了30多年,高位的时候达到12000点,平均是2200点,最低是今年1月份,600点不到,现在已经回到1000点,这1000点反反复复,但是我个人认为再往下回落的机率不高,这里面有一个规律。今年1月份,BDI600点的时候,我向沙钢订的钢板不到2000元一吨,1980几,这个月我订的钢板,4000元一吨,钢板整整涨了一倍,这是其中一个价值规律;现在的大宗材料,就是基础性的材料,全面的在上涨,这个上涨其实也是一个先行指标,这个上涨会不会回落?会回落,但是再也不会回落到原来那个地步。这也是一个市场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现在国家提倡环保、劳动力成本上升、去产能,使得产能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基于这三点,我个人认为,现在形势处于底部,会上升,但上升的高度也是预见的,或者说不要期望太高。

 

其中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现在全球去贸易化、反贸易化、孤立保护,是整个的民粹主义,不会一时解决,中国是一个全球贸易国家,这样减少了我们的出口,减少了制造业对外的扩张。这时,不要期望像以前那样高速增长。

 

另一个理由,我们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现在周期都不明显了,只要这个东西稍微跌一下,就有游资进来,抄一把走,又出现一个高位,又出现一个低位。这些游资的进入,使每一个制造业的行业周期都被打乱,不会有5年一个周期,3年一个周期,不再完全按照自然规律

 

此外,我们对高度也不要看得很高,还有去产能的死灰复燃。现在对落后的产能,淘汰的产能,不环保的产能都在禁止,但是这些产能仅仅是停在那里,并没有完全的消失,一旦有时机,很快会恢复。所以,我认为形势,已经到底部,不可能继续往下滑,但是也不要期望它反弹的高度很高。

 


一个机会:国企混改民企有新机会

民企有一个机会,就是积极地参与国企的混改。央企混改,中国走了好长时间,有成功,也有不成功的。大家看徐工,其实它已经进入了表面上地方国有,实际上内部机制都是混合经济的状态。国企混改,两个央企并在一起,我认为那都是假混改,宝钢和武钢两个加起来变成世界最大,有什么用?一个南方文化,一个北方文化,这种1 12。但是我们中国一定会走这样一种,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济成分结合的混改道路。这些机会,我们应该去尝试和参加,和国企,通过混改,结合在一起,发挥国企体制的保护作用,和民企的机制作用,二者相结合,既使国企得到了活力,也使民企找到了生路。

 

扬子江就深有体会,我为什么做到现在还可以,不是我们比任何人聪明,扬子江船业是一个混血儿,原来就是一个国企,是国字体,国字血液;2000年我们进行了改制,改制以后我得到了民企的体魄,民企的股价;之后我们在新加坡上市,又得到了外企的思维。国企的思维,民企的体魄,外企的思维使得我们能够成功。

 

国企有国企的优势,国企有国企的文化,国企有国企的软实力,所以如果这些能够混合起来,优秀的民营企业在混改中,抓住机会,做好改革,会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机会。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根据演讲实录整理,有删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