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镜今鉴·楚国那些事(十四)

 东方竹马 2017-01-12

亲政后的楚共王熊审,面临权臣掣肘

         上期说到一生戎马倥偬、文治武功兼备的楚庄王病逝,受到“昭明德”之严格教育的温和的熊审,继承了楚国的王位,史称楚共王。然而,年仅十二岁的熊审即位,既因为年幼,没有来得及得到父王治国理政的调教,更缺乏对外交往的历练。因而要仰赖叔父——令尹子重辅佐,使治国大权又一次旁落于重臣之手。

       就在熊审即位不久,弱主当政的楚国,便发生了一件权臣内斗的大事。才华出众的申公巫臣——屈巫,深得先王熊侣器重,虽在党争中不敌王族势力,但仍被幼主熊审任命为主管外交事务的大夫。先前因春秋五大美女之首的夏姬,与司马——兵马大元帅公子侧,结下了梁子;巫臣曾阻止过,令尹子重强行要挟熊审封田赏赐、扩大家族势力的企图,被令尹子重怀恨在心,视为对自己权倾朝野的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巫臣感到自己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而国君年幼,无力保护自己,于是,就借着出使齐国的机会,悄悄收拾起家里的金银细软和财宝,带着心爱的夏姬和长子,叛逃到了楚国的死敌——晋国。

       话说当年楚庄王灭掉陈国时,把陈国大夫夏御叔的遗孀、貌美盖世的夏姬,一并掳掠回来。起初,楚庄王要收纳美丽动人的夏姬为妃,申公巫臣劝谏熊侣说:大王,这夏姬乃亡国之妇,您把她纳入后宫,就不怕给国家带来厄运吗?经他这一说,促使楚庄王改变了主意;接着,大司马公子侧子反也想娶了夏姬,就向关系很好的屈巫征求意见,屈巫又敲破锣说:难道你不知道夏姬是克夫之女吗?这样的女人你娶回家,不怕给你带来杀身之祸吗?于是,子反就极不情愿地打消了迎娶夏姬的念头。可是,巫臣却把夏姬接到自己的府中,据为己有。子反十分恼怒巫臣欺骗自己,却又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从此,便对巫臣埋下了嫉恨的种子。

       这一次,巫臣携夏姬叛逃晋国,公子侧便抓住能出一口恶气的机会,闯进宫去,强烈要求年幼的君主:申公巫臣欺骗先王在先,现在又叛变投敌在后,请大王下令诛灭叛贼九族,以儆效尤!熊审面对气势汹汹的司马子反,先示意他平静一下,然后定了定神缓缓说道:申公巫臣辅佐先王,尽心尽力、劳苦功高,举国上下都知道他忠心事主;这一次他叛变投敌,对寡人不忠,欺我年幼,实属可恶至极。但对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因一时愚蠢犯下大错,就加害他全家,会让忠心为国的大臣们寒心,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子反听罢,也不好争辩,熊审暂时把这事按了下来。

        继承一代雄主楚庄王血脉的熊审,并非泛泛之辈,政治智慧还是超凡的。他意识到:巫臣虽属贪色、但更主要是为了保命,才携带夏姬逃亡晋国的,而他的族人却留在国内,这使他不能不既挂念又有所顾忌,尚且不至于处心积虑地助晋与楚为敌;倘若依子反之意,诛灭巫臣九族,将把他逼入绝境,会给楚国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所以,他这样委婉地否定巫臣欺骗先王之罪,冷处理这件事,就能把巫臣稳住,不会再给楚国带来更大的不利,而子反也不好借机泄其私愤。从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来看,熊审以国家利益为重,也洞悉子反的假公济私,小小的年纪,却充满高瞻远瞩的智慧,也体现出了他温厚包容的胸怀和本性。“巫臣叛逃”这件事,以及熊审巧妙地暂时予以平息,在《新序·杂事一》和《左转·成公二年》中,都有记载。

        楚庄王留下的稳固的基业,没有外患,也没有内忧,在熊审即位后的第三年,还利用楚庄王的余威,邀各诸侯国定下“蜀之盟”,延续了楚国的霸主地位。可是失去强有力的楚庄王,楚国贵族间被压制的矛盾纠葛就迅速暴露,楚国又陷于严重的内部倾轧之中。不久,在“子仪之乱”中,大夫析公被逼逃亡,也到了晋国,成为晋君的谋士。熊审宽容叛臣之举,使令尹子重如芒在背,他总感到少主是给才高八斗的屈巫机会,期待屈巫回心转意,到少主亲政时回来取代自己。这使子重如坐针毡,煎熬了几年后,终于下决心要除掉这个隐患,就与子反合谋设下一条毒计,断绝巫臣回国之路。他要挟熊审,以“国之重臣叛国投敌,实乃不赦之罪,必须严加惩处,以正肃朝纲”为名,怂恿子反率兵诛灭了巫臣的族人,连襁褓中的婴儿也一剑刺死,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噩耗传到晋国,巫臣痛哭不止,下决心要报此灭门之仇。立即给子反捎去信件:“尔以谗慝()贪婪事君,而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意思是说:你这个奸邪的小人,迷惑君王假公济私,乱杀无辜灭我九族,我定让你疲于奔命、力竭而死!于是,巫臣与楚国彻底决裂,他向晋景公献计,与刚刚崛起的吴国结盟,在楚国的东面培植一个强敌,使楚国首尾不得兼顾,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从而,便可夺回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他这个借刀杀人之计,被晋君采纳后,又自告奋勇出使吴国,捎去收买吴君寿梦的大量珍宝、介绍中原文明的大量书简,又亲自教练吴军排兵布阵、车骑战术,还把自己的长子留在吴国,以巩固晋吴联盟。从此以后,一个楚国强劲的新对手,诞生在了东方,牵制了楚国许多的兵力、财力和物力。

       再说楚国国内,年少的熊审既没有从政的经验,又没有战争的阅历,所以国政就依仗子重等老臣,而子重就越来越居功自傲,常常要挟少主,权臣的势力愈加坐大,其他贵族也乘乱捞取自己的好处。加上没有贤臣辅佐幼主来制衡权臣专政,楚国的国力便开始下滑,导致在与晋国的博弈中,渐渐地处于下风。

       更不幸的是,熊审亲政后,东部边境的桑林稻田,一向是楚国安定祥和的、物产丰富的大后方,现如今被吴国不断骚扰,还逐个夺占了不少城邑,熊审不得不随子反率领的大军出征,驱逐吴军并解放被占领土。而吴军在熟知楚军内情的巫臣训导下,针对楚君宅心仁厚、息事宁人的性情,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楚军周旋,避开楚军的主力不与其决战,楚国大军压上时就退回国内,楚军撤回时又尾随杀过来,使楚军主力长期陷于东部战场疲于奔命,进一步耗损了楚国实力。自此,楚国越过由盛到衰的临界点,进入国势下沉的阶段。

       在与晋国对峙于北方、与吴国缠斗于东部的焦灼中,挨到公元前575年,晋国看到时机成熟,挟与秦国“麻隧之战”的胜利之威,在鄢陵这个地方,发动了与楚国之间,继“城濮之战”、“邲之战”之后,第三次大规模会战。这一时期的楚国,在熊审亲政后,为了抑制令尹子重过分集中的权利,倚重兵权在握的司马子反,导致子重和子反积下怨恨。此次大战在即,楚军以子反为元帅,统辖主力为中军,子重却为偏将率部分兵力为左军,陈蔡等附属国的军队为右军,与晋国大军对阵;晋厉公和主帅栾书,统领三军,加上曾经的楚国旧臣——苗贲皇,这位时下晋国的八大良臣之一的谋士助阵,针对楚军的弱点,制定了克敌制胜的作战计划。本身比起父王的雄才大略逊色不少的熊审,在与晋国的争锋中越来越力有不支,这次与晋国的大决战——鄢陵之战,自己被射伤眼睛,楚军也溃不成军败下阵来。这场大会战的惨烈,这里不加赘述,子重也借机逼死了熊审倚重的子反,楚国元气大伤,从此再无力与晋国争霸中原了。《左传·成公十六年》中,对此战的过程、结果和胜败的剖析,均有详细地记载,屈原也在《国殇》中,描述了战争的惨烈和悲壮。

      熊审温和厚道,但优柔寡断,缺乏国君的气魄和果敢,致使权贵纷争不断,人才流失严重,楚国的衰败已显露无遗。而熊审的宽厚仁慈,不仅没给楚国的百姓带来和平安宁和幸福,反而使权贵更加肆无忌惮的敛财,民众受到变本加厉的压榨。

他四十挂零,便在忧愤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屏退左右,独留令尹一人,自责忏悔:自己平庸无能,治国无方,鄢陵大败,辱没社稷,愧对先人,死后请用“灵”或“厉”作为谥号。《国语·楚语》记载了,熊审死后下葬时,令尹子囊(náng)力排大夫们谨遵国君遗命,追恶为“灵”或“厉”的意见,改谥号为“共”。

      熊审生下了五个儿子,其中小的三个身强力壮,但五子都是偏房所生,皆为“庶出”。他把一个乱摊子留给了儿子们,他的这些儿子能扭转国运下沉的颓势吗?楚国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寄语:寒夜孤灯码字,从浩繁的史料中查找依据,写下这些以古鉴今的文字,意在抛砖引玉,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共同回顾历史,反思当下。因此,烦请看过的先生和女士们,若认同鄙人的想法,就动动您尊贵的指头,转发推广一下。谢谢了,各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