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赏析》——高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昵称37581541 2017-01-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刚刚恢复高考时以文、理、工科划分专业的模式早已被彻底打破,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校都发展成了综合性大学,这些综合性大学自然也都创建了文学院或中文系。而只要有文学院或者中文系的高校,大多数都开设了《红楼梦》选修课,有些甚至是全校范围的。我曾经多次与在高校开设《红楼梦》选修课的一些朋友们聊起大学生们对于《红楼梦》的兴趣问题,诸如青海师范大学的赖振寅先生、集美大学的王人恩先生、韩山学院的孔令彬先生、山东大学的王平先生和邹宗良先生等,他们都一致认为:大学生们之所以喜欢选修《红楼梦》,一是对《红楼梦》的人物感兴趣;二是对《红楼梦》的文本赏析感兴趣。然而,令高校教师和学生感到苦恼的是,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类似的教科书可以选用。因此,每次谈及此事,他们也都必然会提出要求,希望我们红楼梦研究所能够担当起这份重任。因此,《<红楼梦>赏析》在策划之初,我们便也考虑到了大学教师们的这份需求,在综合校勘各种有代表性的版本的前提下,不仅对疑难词语加以注释,而且还针对小说原文逐段赏析,并尽最大努力将学术界对《红楼梦》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其中,希望这一举措,能够为开设《红楼梦》选修课的大学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此外,大学生们从高中考入大学,虽然还要为专业课而拿学分,但他们毕竟已经摆脱了为应对高考而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习的应试教育阶段,有了更多的按照自己需求而阅读课外读物的自由。虽然有许多人认为《红楼梦》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之一,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死活”都要读一下这部光耀千古的文学巨著的。只可惜《红楼梦》的版本复杂、混乱、难以抉择,对于这些刚刚挣脱应试教育枷锁的年轻的大学生来说,起码还面临着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知识结构的问题;二是判断能力的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其原因既与我们的培养教育方式有关,也与他们的这个年龄段有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从小学时代开始,孩子们就一直为迎接高考而奋斗,因此,他们的阅读基本上都是为高考服务的,这就必然限制了他们的知识积累,导致他们在阅读《红楼梦》这类古代文学作品时感觉困难。也就是说,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读者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有了足够的知识积累以后,才能够更充分地理解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第二个问题实际上与第一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读者的知识积累不够,则会导致他们判断力的缺失。这一方面是因为《红楼梦》的版本太过复杂,各个出版社几乎都在出版《红楼梦》的书;另一方面有关《红楼梦》的说法太多,不仅千奇百怪而且纷纭复杂,判断力尚十分薄弱的大学生误信了哪一种歪理邪说,那就有可能误陷其中而难以自拔,严重者甚至会贻误终生。《<红楼梦>赏析》不仅为大学生们选择了较好的版本予以校勘,而且把各版本间的异文留存下来,以便他们自己进行再次选择或参考,如此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判断能力。因此,无论在读的大学生们是否选修《红楼梦》课,都可以通过《<红楼梦>赏析》来品尝《红楼梦》这份文化大餐。但愿我们的这份努力,能够使本书成为高校师生们的良师益友。

红楼梦》赏析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