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谈投资银行股的逻辑

 三余无梦生 2017-01-13

如今的A股市场,银行股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多家银行破净,市盈率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巴菲特早年投资富国银行的逻辑对投资今天A股市场的银行股有哪些借鉴意义呢?目前银行股的价格和当时有没有可比性?先来看看巴菲特是怎么分析银行业的。


巴菲特早在1969年就曾买下过伊利诺国家银行,当时看中该银行一直保持着低成本运营的优势,收购该银行后,其表现一直出色,盈利水平上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1979年,资产报酬率高达2.3%,是同行的三倍。取得这样成绩主要有三个因素:(1)定期存款占比高,达到50%,挤兑风险小。(2)注重成本控制,保持着强劲的资产流动性并避免了货币市场借款。(3)注重风险控制,贷款产生的坏账率水平只有商业银行平均值的5%。这些好成绩都归结于一点就是拥有优秀的管理层。1980年,因银行控股公司法要求,伯克希尔处理了了这家银行的股份,巴菲特也从这次成功投资的经历中看清了银行业的商业模式风险控制和低成本运营才是核心竞争优势


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曾明确表示,他并不热衷于投资银行业,因为这个行业杠杆太高,高杠杆的放大效应将所有的优势和缺点都成倍放大,只要资产出现一点问题就有可能把股东权益全部亏光,所以优秀的管理层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巴菲特表示:我们对于用便宜的价格买下经营不善的银行一点兴趣都没有,相反地我们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一些经营良好的银行。1990年,巴菲特又发现了一个让他动心的机会,大量增持富国银行,那他到底看中富国银行什么呢?


1.优秀的管理层

巴菲特将富国银行的经理人Carl ReichardtPaul Hazen与那资本城/ABCTom MurphyDanBurke相媲美,极力的夸赞两人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并尊敬对方,保持良好合作,而且经营理念相同,都很注重成本控制,都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2.低成本运营+风险可控

富国银行的业务竞争优势明显,一直都是美国盈利最多、效率最高的银行之一,在起伏不定的银行业里,业绩相当稳定。富国银行资金成本低,客户基础庞大。

 

1990年,富国银行的账面总资产为562亿美元,净资产为29.6亿美元,股东权益报酬率高达20%,资产报酬率则为1.25%。贷款总额为480亿美元,存款总额为418亿美元,利息收入为23.1亿美元,非利息收入为8.9亿美元,营业收入为34.1亿美元,运营成本为20.2亿美元,当年贷款减值损失提取3.1亿美元,税前利润仍在10亿美元以上,净利润为7.1亿,每股净利润为13.39美元,每股净资产为57.4美元。总之,各项指标都非常优秀。

 

巴菲特当时做了最坏的评估,即使发生房地产大幅下调的风险,也不会造成大幅亏损甚至倒闭。若富国银行全部480亿贷款中有10%1991年发生问题,即不良贷款额为48亿,且估计其中有30%的本金将收不回来,必须全部转为损失(包含收不回来的利息),那么损失的本金总额约15亿,在这种情况下,这家银行还是可以损益两平。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相当低,但仍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而且利润只是暂时性的短期下降,对长期投资的现金流影响不大

 

3.合理的价格

巴菲特是在一片混乱之间买入富国银行股份的,1990年前后,美国西海岸的房地产市场陷入供过于求的困境,美国银行业股价都大幅下跌。富国银行作为美国最大的房地产贷款银行之一,也难以幸免,股价在低位徘徊。1989年,巴菲特已经买入了富国银行约85万股的股票,每股成本估计约为70美元,市盈率约7倍,市净率约1.5倍。当1990年股价进步下跌后,他又大幅买入,年底共持有500万股,占富国银行总股数的9.7%总买入成本为2.89亿美元,每股成本为57.9美元,市净率1倍,市盈率4.3倍。

 

4.注重长期回报

巴菲特看重的是长期回报,而并不在意短期股价的波动,他说选择购并或是投资一家公司,头一年不赚钱没有关系,只要以后每年能够有20%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就好。因为股价短期内下跌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到悲观情绪的影响,有时仅仅是由于部分产业或公司的问题会带动整个股市的下跌,我们要正视这种市场先生提供的机会,让我们能以便宜的价格买进更多好的公司。所以长期投资作为终生目标的投资人对于股市波动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态度,千万不要因为股市涨就欣喜若狂,股市跌就如丧考妣。

 

目前A股的银行股市盈率普遍在5?7倍,与当年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的市盈率水平相差无几,市场表现了极度担忧的悲观情绪,近两年银行的业绩增速放缓,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很多人不看好银行未来的发展,表现出对银行坏账的担忧。

 

其实银行是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经济繁荣时,各家银行的资产质量都不错,无法体现银行的风控能力,股东权益报酬率都还不错,而一旦经济不景气,银行间的业绩分化明显,并且风控能力差异就体现出来了,不良贷款增加,坏账率上升,而银行的坏账处理有滞后性,管理层又一般倾向于平滑业绩,因此风控能力弱的银行需要不断消化前面欠下的旧账,业绩将长期受压制,当经济好转时,贷款的坏账率也会相应降低,银行无需计提太多拨备,隐藏的业绩就会得到释放。

 

银行业在国内是被严格管制的,而且短期内对银行的管制不会消失,因此银行业还会继续保持很强的赚钱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在于规模,而在于成本和风险控制,由于银行本质上就是一个双边或者多边平台,一边存款,一边是贷款,如何能以低成本吸收更多的存款,同时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在放出贷款,严格控制坏账率,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业务,是保持竞争力之本,所以银行业应该大概率会往更加差异化的方向发展,比如零售之王的招商,同业之王的兴业,小微之王的民生等等。

 

仔细想想,目前A股市场的银行股和当年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时的情景,颇有几分相似,而且现在的经济形势还比当时要好。当然,历史不能代表未来,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目前到底是不是投资银行股的好时机,一切都由时间来验证吧。



本文版权归“中巴价值投资研习社”所有
欢迎分享,如要转载,请联系我们
中巴价值投资研习社
价值投资者都会关注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