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匾额上的秘密:这个字少一笔,谁加谁死!

 等待MYLOVE 2017-01-1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事,就是很多带“门”字的匾额,其繁体的“门”字最后一笔都是直写下来的,并不像大家常写的那样带一个小钩。

就拿北京来举例子吧,紫禁城的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天一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等,其“门”字都不带钩。端门、正阳门等,其“门”字也不带钩。

故宫匾额上的秘密:这个字少一笔,谁加谁死!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据明朝人马愈在他的《马氏日记》中说:“宋都临安玉牒殿(供奉皇帝祖宗影像的殿堂)灾,延及殿门,宰臣(即宰相)以门字有脚钩带火笔,故招火灾。遂撤额投火中乃熄。后书门额者,多不钩脚。”

故宫匾额上的秘密:这个字少一笔,谁加谁死!

按照马愈的说法,南宋临安皇宫里的火灾,是因为殿门匾额的门字带钩,才把火灾钩了出来,门字的那一钩,有火钩之嫌。所以,历代的书法家题写门匾时,门字都不带钩了。

故宫匾额上的秘密:这个字少一笔,谁加谁死!

自此之后,城门、宫门、殿门的门匾,门字带钩就成了忌讳,如果谁违反了这个皇家规定,就会招致杀身之祸。

这可不是说笑,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例子。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命令当时的大书法家詹希源题写皇宫各门的匾额,其中有一块门匾的“门”字稍稍加了一点钩,朱元璋看到之后龙颜大怒,当即命人将匾额砸碎,并传下旨意,要刑部将詹希源捉拿归案,指控他犯有欺君之罪,并斩首示众。詹希源直到被拉到刑场问斩时,才知道原因是他写的“门”字稍稍带了一个钩。

故宫匾额上的秘密:这个字少一笔,谁加谁死!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在修建北京城和紫禁城时,沿袭了朱元璋的做法,所以当时所有门匾上的“门”字都不带钩。清朝入关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皇帝也都十分信奉这种说法。

但是,乾隆继承皇位之后,他不信邪,他不相信门字带钩会招致火灾,所以紫禁城内凡是乾隆时期题写的门匾,上面的门字大都带着钩,而且多是乾隆御笔,比如履顺门、昌祺门、锡庆门、皇极门等。

故宫匾额上的秘密:这个字少一笔,谁加谁死!

正因为如此,嘉庆皇帝在书写裕陵(乾隆帝陵)的隆恩门时,门字也带了钩,裕陵隆恩门至今也从未因此而发生过火灾。

故宫匾额上的秘密:这个字少一笔,谁加谁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