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燕京的来历

 野鹤zdycn2000 2017-01-13
哈佛燕京图书馆入口处悬挂清末著名学者罗振玉于1931年为燕京图书馆所题的“拥书权拜小诸候”饱满圆劲的篆书大字, 是其雄峙美国东亚图书馆的最好写照。此话引自《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 何假南面百城”。南面者, 指地位的崇高, 百城者, 指土地的广大。罗振玉则以此比喻哈佛燕京藏书之多, 就象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各地的诸候一样尊荣富有。

   燕京图书馆建于1928年, 时称“汉和图书馆”, 隶属于哈佛燕京学社。早在清光绪五年, 哈佛大学就设立了中文讲座, 图书馆即开始收集中文图书, 但数量有限, 多系传统汉学的中、日文书刊。1965年改称为哈佛燕京图书馆。目前馆藏已达92 万册(不包括复本), 中文馆藏达50多万册, 其中约有15 万册左右古籍藏书, 宋、元、明刻本1 500 余部, 抄本1 200 种, 原版方志3 525 种, 丛书1 400 种, 拓片500 余种, 法贴36种, 清代学者的手稿, 彩色的套版书, 明代的铜版活字, 文革时期伟人的语录、禁书等等, 应有尽有, 琳琅满目。

   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善本藏书, 存放在一间很.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大的专藏书库内, 每部书都有函套, 架上的书都按“裘开明分类法”排列。裘开明是第一任馆长, 浙江镇海人, 1924年赴美, 在纽约攻读图书馆学, 后转哈佛, 1933 年获经济学博士。他建立了裘式分类法和首创罗马拼音编入卡片的方法, 一直为美国各东亚图书馆所采用。燕京图书馆的明清人文集, 大部分的丛书、地方志、各种经史著作, 大都是裘先生任期奠定的基础。这些珍贵的藏书距今已200多年, 从而吸引了美国以及各国研究汉学的教授、专家、学者, 就是大陆和台湾的专业人员也常常去利用。在该馆的普通书库里, 也有一些善本书。大多为清初刻本, 也有明刻本, 如万历刻本《稗海》全帙, 善本《存素堂文集》等书, 都被认为是“可遇而不可求之物”。哈佛燕京图书馆还编辑出版了《善本书志》, 现在参与了国际汉学联合目录的编纂。

   在这里有很多国内大图书馆所没有的书籍, 为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有这么殷实丰厚的家底而惊叹。有人说, 美国文化是大杂烩, 兼收并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