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好一起做数学题,你却偷偷用了方法

 和春馆 2017-01-13

说好一起做数学题,你却偷偷用了方法


很多人很困惑,一个班级学生都是同一老师授课,大家坐在同一教室里,用着同样数学书,做着同样的数学作业本,为什么有人解题能力会高很多?为什么最终数学成绩完全不一样呢?

众所周知解数学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必经途径。我们也可以通过解数学题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一起解题最终会相差那么大呢?其中一点就是没有抓住解题的每一个环节,如数学学习我们不能一味跳进题海,期望“刷题”、“以多取胜”,往往这种方法到头来常常是事倍功半。究这样的数学学习只不过是为解题而解题,满足题目做对即可,至于从解题中可获得哪些启示,已经既无时间顾及也无此意识,因而缺乏对自身解题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难以获得题目已有信息之外的更多有意义信息,从而难以提高解题能力。

典型例题1:

说好一起做数学题,你却偷偷用了方法

说好一起做数学题,你却偷偷用了方法

解题反思:

考查了几何变换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量代换,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讲究的是一个严谨逻辑推理过程。其中“问题情境——建立模型”的目的是构建数学概念、数学基础知识,而巩固、消化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数学基础知识,需要消化一些典型的例数学习题,最终才能掌握这些知识概念。

提高数学能力需要解题,但“做数学题≠一定提高数学能力”。

有些学生数学学的很累,题目做了很多,但数学成绩却不见进步。其实数学学习有时候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题海漫漫,关键是看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有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

典型例题2:

说好一起做数学题,你却偷偷用了方法

说好一起做数学题,你却偷偷用了方法

说好一起做数学题,你却偷偷用了方法

说好一起做数学题,你却偷偷用了方法

解题反思: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题目的综合性很强,难度不小。

学习知识点的最终目的是要转化为数学能力,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道数学题知道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通过解题让该知识点所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很好展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把解数学题看成具体知识点转化为学习能力的桥梁。

要提高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我们要做到“一理二解三思”,数学问题都是基础知识的“综合体”,对于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必须滚瓜烂熟,切勿模棱两可。我们平时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时候要注意它们的形成过程和推理依据,并能注意知识之间的衔接,这样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题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深化和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