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阅读和作文的套路上,家长应该有哪些自我修养?

 培根阅读 2017-01-13

套路略长 干货很多 鸡汤走心

建议收藏或分享 可以慢慢看很久

 

先说句题外话,透漏个秘密:小编的梦想有两个,“一个是变成有趣的人;一个是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好了,现在没有秘密了……(捂脸)不管是这两个梦想中的哪一个,都需要大量的“阅读”,看书也好,行走也好,自我的性格修为也好。收回正题——这周我们就来综各家所长,谈谈阅读、讲述和写作的事情,文末还附一个惊喜互动活动。

阅读

reading

阅读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我读过的所有书都给我的写作提供了想法和思路。没有书,我今天就不会写自己的故事书。

——乔纳森

《书语者》作者唐娜琳·米勒的学生之一)

 

上一周的幼儿园领读者培训分享中,很多名家大咖都提到了,童年阅读对他们后来提笔撰文的影响。在很多经典作品和作者杂记中,也可以发现很多读书的身影。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是求学路上的必需品,不仅因为这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在很多人看来,阅读可以带来更多生命层面的意味。

 

养成阅读的习惯,

就是给自己建造一个庇护所,

这样可以避开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痛苦。

——英国小说家 毛姆(W.Sonerset Maugham)


在美国的阅读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了,不管是教学模块、教材、书目推荐、测评考试和补救辅导等交付系统已经标准化和产业化。但其间问题也不断显现,日渐出现僵化和功利化的歧途。今天中国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唐娜琳·米勒是美国一位常年教授小学高年级阅读课的老师。她的学生在各项阅读测评中成绩骄人,更重要的是,学生因为她的教学爱上了阅读。这个就厉害了。那么关于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米勒怎么说?


“ 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教学生如何将阅读作为终身习惯来培养,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考试技能来掌握,那么我们就是在践行我们的使命:培养真正的读者。”——《书语者》唐娜琳·米勒


“ 为什么鼓励和激发青少年阅读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老师和家长都迫切地想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阅读?该话题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是因为很多孩子不读书吗?显然你认为——他们要么读得不够好,要么读得不够多。


如果你问这些孩子阅读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他们会说“没觉得读书在生活中有多重要”。当国家、州政府和区各级教育部门还在努力出台一些让孩子们去阅读的最佳方法,并制定出一套又一套据说很有效的阅读计划时,这些孩子恐怕早已毕业,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这辈子终于不用再读书了

 

“著名学者、教育家、《阅读的力量》一书作者斯蒂芬·克拉生就指出,有51篇研究结果证明,参加自由阅读教学计划的学生,其阅读水平优于或至少等同于参与其他任何阅读教学计划的学生。任何一种课堂阅读教学法,除了在阅读成绩方面,还要在阅读热情方面,至少得达到或者超过独立阅读的效果,否则对学生有害无益。”

 

· 读书的自由 ·


米勒认为引领阅读,首先要把阅读与功利性的评价剥离开,改变学生及其家长对书籍、对读书目的的认识,重塑他们的阅读观。慢慢让阅读回归阅读,也就是从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开始,将阅读变成一种单纯的精神享受。

 

她的阅读课没有硬性要求,一开始只是鼓励学生循着自己的感觉和兴趣而读,学生可以随意选书,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一本书也可以不读完,不用写读书笔记,也不必大家同声朗读一本书。她用自己的经验和行动告诉学生,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读书,读书不是为别人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 读书的往来 ·

当学生对阅读渐渐有了兴趣,米勒喜欢和学生一起聊书,无形中让学生对书的题材、类别、人物、作者、出版社等有了深入了解。在赢得学生的信任后,她不时地给学生开一些跟学生所读书籍有关的书单,启发学生向同学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为之写广告词,编新故事,找到自己内心的读者,因为读者是被读者打造出来的。


· 读书的门道 ·

米勒鼓励学生自主选书,明白自己有读什么的权利,意识到只有兴趣才能转化为真正的内驱力。她还规划了图书馆日,借助图书馆的仪式性与计划性,让学生对书籍产生敬畏之心。

 

米勒就是这样,循着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一学年读40本书的任务。因为她窥见了激发学生阅读潜能的门道,找到了学生阅读的内在规律。



当然在《书语者》这本书中也提到了其他一些阅读经典之法,比如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中大声为孩子朗读的应用,以及持续默读(也就是自由自主阅读)的重要性,还有对将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全部用书来搭建的探讨。在艾登·钱伯斯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钱伯斯提出的“阅读循环圈”模型——


【选择】必须有足够的图书储备可供选择,但也不是束之高阁仅仅作为摆设的。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认真的为孩子搭建“家庭书房”,显然符合钱伯斯的第一个观点,这种图书的展示来刺激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还需要做的是,书房里的书应该是易于接近的。小编理解的是两个层面:一个是“触手可得”的物理距离易于接近,一个是“怦然心动”的心理距离乐于接近。

  

【“阅读”】加引号是钱伯斯试图强调:阅读并不等于拿着书,让文字在眼前晃过。就是我们说的避免死读书了。
  
【反应】阅读任何东西都会产生反应,文学阅读所引起的反应通常被描述为“高兴”、“厌倦”、“激动”、“有趣”、“享受”、“狂喜”等等。一种反应是:很欣赏某本书,希望能重新体验一遍快乐。往往表现为:渴望重读,或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阅读同类的作品。

第二种是,很欣赏某本书,忍不住想找人聊一聊。一种是非正式的闲聊;一种是正式的谈话,比如课堂讨论。看完喜欢的书,去跟孩子聊一聊,这种分享的快乐是会感染人的。就像你看完一场电影或一场话剧,跟好友边走边说,这次演出在你脑中就会更加印象深刻。这种乐趣也会让你更期待下一次观看。
  
【有能力的成年阅读者】可以看到这一点处于循环圈中的核心位置,或者我们说这是一个跟每一个环节都直接产生作用的一个关键点。钱伯斯认为,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很有经验的成年阅读者帮助和示范,阅读学习者遇到的所有障碍都可以被克服。

   

讲述

Speaking

 

有的人好像生来就会讲故事。

有的人说起话来,非常有场面感。

“说话”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能够将读过的书说清楚,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小编的一个朋友的朋友,据说可以把一部电影复述到每一个细节,却又非常完整,听起来津津有味,完全不想停下来。这应该也是一种讲故事的能力,不是每一个“剧透狂”都能做到这点的。在钱伯斯的另一本《说来听听》中还提供了引导小读者讲述的一些思路与示范。总结其中的套路,可以概括为:说来听听的“一二三四”——


“三”种分享:可以通过“分享热情”,不管是单纯的喜好,或是强烈的厌恶;“分享困惑”,分享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分享关联性”,包括语言、情节、角色、象征的意义等各种文中元素的关联性。


“四”种表达方式:说给自己听,说给别人听,大家一起来发言,聊出新想法。


每个儿童就是“一”个评论家:各个年龄层的孩子,其阅读多样性和大人并无二致。我们多半低估了孩子们阅读和评论的能力。包括其中“认识自己存在”和“发掘自己的潜力”。每个孩子,无论资质如何,只要与人分享阅读中最直接的观察,很快就能累积对书的认识,抓住其中的精神和意义。 


需要特别注意的“二”点:1、阅读心得是真正自己的感想。而不是二手心得。是真心对待小读者的体验,包括对对一本书的想法,感觉,回忆、好恶及其他的一切。2、但这些一定让孩子知道:可以放心的表达意见、这个意见被重视,尤其是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不会被用来作把柄。


写作

writing

我们所爱的

也会为人所爱

我们还应教会他们如何去爱

——英国诗人 威廉·华兹华斯(Willam Wordsworth)

 

· 怎么写? ·

 

《我喜欢的食物》

说实话,我是那种什么吃的都爱的人,比如主食:无论是米饭馒头饼、莜面炒面汤面,还是包子饺子混沌,就没有我不爱的。如果非要拿出一样来说的话,那就说说我对豆角焖面的喜爱吧。 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中饭一口气吃了五碗焖面,我爹说我吃掉了半锅!当时我应该就有70多斤了吧,标准的小胖子:个子又小体形还胖。 这道菜几乎满足了我对食物的所有欲望:首先它里面有肉,无肉不欢嘛,而且还有我超爱的土豆被炖的松软香滑,怎么吃都不会腻,还有豆角,一口咬下去可以吃到里面酥软的小豆,最后是这道菜的主角—面,它可不是一般的面,它在被炖的过程中吸收了足量的汤汁,与此同时还保持了自身的劲道,一根根面条都那么爽滑可口,真的是太好吃了,无论吃多少都觉得还可以再吃一些。

 

看完这一段,是不是感觉既日常,又稍带讲述的层次感?这是一米阳光的小编在看完《朱天衣的作文课》后奋笔疾书所作,据她说“看了四章,写了四篇文章,是真的特别想写下来的那种”。文艺女青年非常容易感动,形容词可能也有点夸张,举止可能也夸张——


其他停不下来的手写“作文”

 

在这5本书12个主题中,可以看出从美食、游玩、情绪、自然、生物、童话、偶像、幻想等等关于自我和周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命题。如何在每一个细项里创作,碍于篇幅不详述了。但是关于写作这事儿,家长应该有哪些自我修养呢?

 


· 关于如何培养写作的乐趣? ·

 

在朱天衣二十多年的作文讲学中,接触到很多大人、小孩,他们中鲜少有人能在作文课中真正享受书写的乐趣,甚至有人认为上作文课是一件痛苦的事。

 

1、自然发生

 

“如果写作仅只是一种记录、一种抒发、一种分享,那么它应该不会让我们如此怯步呀!也许是我们给予写作太多的名目,比赛、考试、分数,当要下笔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大人会怎么看待?阅卷老师会怎么评比?这和躲房间里写私密日记、写情书的心情完全不同。”

 

2、说孩子话

“越是稚龄的孩子越是要鼓励他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也许一开始,他们会说很多而且说不清楚,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说、继续写,这时千万别嫌他们啰唆、教他们精简,以我们所谓的标准文章格式要求他们,该如何破题、如何叙述、如何结语,那么孩子们将会困在其中,难以提笔。”

 

所以在孩子初学写作时,我们要告诉他们写作就像说话一样,而且要鼓励孩子们用他们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要他们装大人模样、说大人的话语。

 

3、忍住干涉

面对孩子的写作千万别心急,只要孩子愿意写、不断地写,就算小学六年仍写不出个所谓“标准完美”的文章又如何呢?当他们持续书写至青春期,思考逻辑能力突飞猛进时,不待你提醒,他们自会去芜存菁地写出一篇简洁达意的文章来,对父母、老师而言,这绝对不是卸责,为了呵护那小小写作欲望的火苗,而不强加干涉,这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最难做到、也必须要隐忍的。


· 关于读书心得 ·

 

“何苦在孩子们刚进食时便做催吐的动作呢?这只会让他们对阅读这件事反胃而已。”

 

阅读后需要强制孩子写读书心得吗?或检验他是否真读懂了书籍内容?换个问题:如果当你每看完一本书都需要写报告的话,你会想阅读么?

 

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心得的书写是分开来的两件事,千万别让心得报告干扰了阅读的乐趣。


同样一本书,常会因为阅读时的年龄不同,所得亦不同,像中国的章回小说或西方的古典名著,孩时感兴趣的和成人所关注的重点就不可能相同,随着年岁渐长,反复阅读后,所得自然增加甚或有所改变,所以验收成果何必急于一时呢?

 

一本书所影响、所给予的,有时并不是在当下,它也许要经过一段时间发酵,短则几天,长则数年、数十年,甚至有可能是一辈子。别急着在孩子组织、逻辑观念还不是那么成熟时,便给予孩子这样的课程,这只会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

 

· 关于日记·

 

“不要随便撕毁你的日记,一定要将它们像宝贝一样留存下来。”

 

在人气校园小说畅销书作家“阳光姐姐”伍美珍看来,写日记有一个好处,它能够忠实地记录我们成长的轨迹。对照这些记录,我们可以时时关照和反思自己。等长大以后,这些天真岁月里的文字,将成为你一生的宝贵财富——因为在日记里,我们说的全都是真话!



内容来自:中国童书博览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