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宿:游走于情怀与标准之间

 昵称36799644 2017-01-13

民宿:游走于情怀与标准之间

2017-01-13 地产热讯
地产热讯

为中国房地产企业输出社区商业O2O落地解决方案第一微平台

民宿:那是一抹淡淡的乡愁!

       民宿,作为世界上具有百年以上发展历程的业态,近些年才逐渐进入了中国的视野。然而,晚来的民宿并未因之前在中国的缺席呈现发展吃力之状,相反,无论是住宿圈、旅游圈或是乡村圈,无论是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还是体验者,民宿都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表现出了如火如荼的迅猛发展之势。这种状况既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因为,民宿承载的不仅仅是住宿的功能,她更多的是实现了某些人心中的“归隐梦”。

       钱穆先生在《湖山闲思录》中提及:“世界真如一口网,横一条,竖一条,东牵西拉,把你紧紧捆扎在里面。你若住在繁华都市,……不由得你心里不紧张。人生因此愈感得外面压迫,没有回旋余地。……否则或暂时抽身到山水胜地或乡村静僻处,休假一两日,你那时的心境,真将如倦鸟归林,一切放下,一切松开。你将说这才是我真的人生呀!”

       正如钱穆先生所言,民宿实现了这样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其实就是那一抹淡淡的乡愁。 


标准:坚守温暖情怀的最底线

       随着民宿势如破竹般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住宿产品都或主动、或被动的批上了“民宿”的外衣。那么,民宿到底是什么?民宿该不该被定义呢?

       2016年10月12日,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正式成立,分会将就民宿行业的管理出台一系列的办法与措施。2016年10月22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提交的《北京市旅游条例(草案修改稿)》中,明确了民宿的概念,即“民宿是指城乡居民利用自有住宅,结合本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休闲旅游餐饮、住宿服务的经营活动”、“城区民宿的经营规模,客房数为五间以下;乡村民宿的经营规模,客房数为十五间以下。”

       对于民宿标准的制定,业界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支持政府对于标准的制定,另一种则是认为民宿的标准化会和政府的过度干预会阻碍民宿的个性化发展。有人说“我们正在逃离统一行业标准下的酒店业态,刚刚看到民宿的个性化发展带来的兴奋和刺激,行业标准却在悄悄出台”。定义到底是否准确,笔者认为,为了坚守温暖情怀的底线,为了将民宿业内的不良因素尽早剔除,民宿应该也必须尽早出台相关标准与规范,但这种界定不是简单的、粗暴的、机械化的定义,而是要与民宿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地特色结合的合理与清晰的界定。

       首先,必须正视缺失标准与规范的行业,必将产生包括无序开发、资源破坏、卫生安全等隐患,这些将极大损坏民宿的后发之势。标准的出台,关注的重点应当是卫生、环保、消防、治安、餐饮安全、交通等方面。其次,必须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下,积极倡导个性化发展。无论是在民宿内部的软装,还是在民宿暖心的服务提供上都应给予民宿主人足够大的空间,民宿不需要五星酒店的豪华装修设计,它需要的是更注重走心,更注重为住宿者提供舒适温馨服务的软环境,这才是未来民宿发展的趋势。


观点:民宿应当是标准与个性的完美统一

       市场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概念,客栈、农家乐、精品酒店、休闲农庄,甚至是一些度假村、公寓等都被冠上了“民宿”二字,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发展民宿作为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工作。这些真的是民宿吗?

       我们认为:民宿首先是精致的,规模上不能太大;民宿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让住宿的人有归属感和家的感觉;民宿要有在地文化的结合与展现;最重要的一点当然还是人,民宿主人一定要成为民宿的主要吸引物,并与住宿者产生很好的交流与互动。

       规划设计院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发布了《中国民宿发展研究报告》,报告中采用移动互联网的数据采集方法对全国在线销售的民宿产品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中国民宿业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及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认为民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丽江模式,属于分散型的发展模式,这也是目前全国乃至全球通行的最普遍的经营方式。

       (2)在我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莫干山模式,是一种集群式的发展模式,是民宿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已成为各地学习借鉴的样本模式。

       (3)业内熟知的篁岭模式,它是通过对村庄进行整体搬迁进行度假化改造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利于后期管理运营,但欠缺的是在地文化和本土原生生活方式的缺失。

        这一年里,关于行业的大会、小会、大咖、小咖、从业者、爱好者济济一堂的活动,璞缇客、开始众筹、伴城伴乡、几何生活、旅游情报……振臂一呼响者云集,很是热闹。

         民宿这一年,作为从业者我觉得还是非常幸运的。平台发展的好,说明市场需求旺盛,市场教育得好,消费总量在提升。但是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影响用户的购买行为,会加剧行业竞争,消费和选择会越来越理性。个体的份额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在红利期很多资源有价值但无价格的阶段,我们是沾了很多光的。上地方电视台上省电视台上央视、上各种新媒体头条,累计获得几十万次的曝光机会,旺季订房溢出率百分之好几百……然而我并没有认为这会是常态,因为一切都会冷却,回到市场规律里,只是时间问题。与其潮退了赖在沙滩上被动练功,不如现在就练,与潮共舞。练功就是把用户体验做好。

         所以客人退房后我和管家常常会讨论交流客人的体验怎么样,如果有客人主动发来好评,我们会认真分析这部分体验是怎么来的,它的可复制性在哪里。

        在民宿的项目构成——选址发现、设计定位、建造装修和运营管理这四个环节中,定位是最重要的,建造是最简单的,而运营是最难的。就像生孩子虽然不易,但养孩子更难一样。

        而在运营的诸如团队管理、成本控制、营销推广、品质保障、调性打造、体验提升等等各个因素中,最深的坑就是体验的提升。这是个无底洞,并且不能迅速回报。如果你只有一个大王,砸在推广上比砸在体验上跑得会更快,但只是权宜之计,因为最后手里剩下个小三会被憋死。

         所以在向市场付了一笔接生费向世界宣告你已经有了户口并且身家如何之后,活成什么样,真的靠自己。而且这个问题现在想也为时不早了(即使您的店还没有开起来),甚至说,我认为自带主题的进入民宿这个行业,产品起步会高一些。

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