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糖药物因其作用机制和作用部位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法,且多与进餐时间相关联。 图: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 注:HGP:肝葡萄糖生成。↑:增加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因降糖药物的用法不合理致使血糖控制不良的病例,其主要原因是对常用降糖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理解不深。 合理使用降糖药的基本点是: ①遵守正规治疗的原则; ②不可自己随便在市场自购药品服用; ③要经专业医生诊治,帮助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④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注意药物的用法和常见的不良反应; ⑤自测血糖,定期监测病情,调整治疗; ⑥医生要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讲清楚药物的用法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预防措施; ⑦医患密切合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磺脲类药物 ①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控释片称为瑞易宁)、糖适平等应于餐前半小时服用。 ②优降糖和达美康一般不主张每日服用3次。 ③达美康控释片、瑞易宁(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美脲(万苏平、亚莫利)每日早餐服1次,无须餐前半小时服,且不可将药片掰开。 ④以上各种药物之间不可搭配应用。 ⑤消渴丸理论上讲应餐前半小时服用,一般每日服用2次。 消渴丸内含有优降糖,与优降糖、达美康或其他磺脲类药物搭配服用是不合适的,可明显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和药物的副作用。 ⑥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 2)双胍类药物 降糖灵已淘汰,主张应用二甲双胍(包括格华止、迪化唐锭、美迪康)。餐前服用较好,但为减轻胃肠道反应,一般主张餐中或餐后即服。 肠溶二甲双胍应该餐前15分钟到半小时服,餐中或餐后服用需避免与碱性溶液混合,否则影响疗效。 已发生酮症酸中毒和有明显缺氧性疾病的患者不能服用。 3)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包括拜糖苹和倍欣,低血糖的发生率低,对肝肾功能影响小。主要有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应与第一口进餐同时嚼服,餐后服用疗效差。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肠道消化淀粉的酶类起作用。 因此,患者不食用碳水化合物时,其降糖作用很弱。 4)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也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包括诺和龙、孚来迪和唐力。该类药物起效快,副作用少,作用时间短,引起低血糖的几率低。 一般进餐同时服,无须餐前半小时。 5)胰岛素增敏剂 主要包括文迪雅(罗格列酮)和瑞彤(吡格列酮),适用于肥胖T2DM病人。 心功能不全或肝功能异常的病人慎用。无须餐前服。 6)胰岛素 ①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妥善保存胰岛素。 ②学会准确抽取胰岛素和正确的注射操作。 ③目前所有的胰岛素均可皮下注射,但只有短效胰岛素可静脉注射。 ④短效胰岛素应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⑤中、长效胰岛素必须摇匀后方可抽取,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50R等)内含一定比例的短效和中效胰岛素,用前必须混匀,且于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7)胰岛素类似物 主要包括优泌乐和诺和锐等。优点是引起低血糖的几率低,可于进餐时、餐中或餐后皮下注射,应用比较方便灵活,尤其适用于老年人、进餐有困难的病人和应用胰岛素泵者。 8)中药 在肯定中药治疗作用的同时,要提醒病人千万不要听信“根治秘方”、“祖传秘方”等虚假广告的宣传,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国家认可的中药或专业中医医生开出的方剂。 本文摘录于《糖尿病1000问》 本公号支持“智能应答”,请回复您关心的问题,投稿请发2830377@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
|
来自: 新用户4255oDAM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