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 · 读经典 想把这些学习中医的经典文字分享给你 让你认识中医的精妙与美好 何为方剂 方,医方; 剂,古作齐,指调剂 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 《隋书·经籍志》:“医方者,所以除疾疢保性命之术者也。” 《汉书·艺文志》:“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四物汤 Four Agents Decoction — 组成 — 当归 生地 川芎 白芍 主治 补血调血,治一切血虚,及妇人经病。
月经先期为热,后期为寒为虚为郁为痰。
朱丹溪曰: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上应于月,其行有常,故名月经,为气之配,因气而行成块者气之凝,将行而痛者气之滞,行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色淡亦虚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紫者气之热,黑则热之甚也。今人见紫黑作痛成块,率指为风冷乘之,而用温热之剂,祸不旋踵矣。
经曰:亢则害,承乃制,热甚则兼水化,所以热则紫,甚则黑也。若曰风冷必须外得,设或有之,十不一二也。玉机微义曰:寒则凝而不行,既行而紫黑,故知非寒也。 加减 凡血证通宜四物汤: 如凉血,心加黄连,肝条芩,肺枯芩,大肠实芩,胆黄连,肾膀胱黄蘗,脾生地,胃大黄,三焦地骨皮,心包络丹皮,小肠山栀、木通。 如清气,心与包络加麦冬,肺枳壳,肝柴胡青皮,脾白芍,胃干葛、石膏,大肠三焦连翘,小肠赤茯苓,膀胱滑石、琥珀。 血虚加龟版。 血燥加人乳。 瘀血加桃仁、红花、韭汁、童便行之。 暴血加薄荷、玄参散之。 血不止加炒蒲黄、京墨;久不止加升麻引血归经。 妇人经血紫黑,脉数为热,加芩、连,血淡脉迟为寒,加桂、附。 人肥有痰加半夏南星、橘红。 人瘦有火加黑栀、知母、黄蘗。 郁者加木香、砂仁、苍朮、神曲。 瘀滞加桃仁、红花、延胡、肉桂。 气虚加参、耆。 气实加枳、朴。 方义 此手少阴足太阴厥阴药也。当归辛苦甘温,入心脾生血为君,生地甘寒,入心肾滋血为臣,芍药酸寒,入肝脾敛阴为佐,川芎辛温,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为使也。四物具生长收藏之用,故能使荣气安行经邃。盖此方能补有形之血于平时不能生无形之气于仓卒。
盖肝主藏血,冲任血海,均属于肝,故调于肝故调血者,舍四物不能为功,一切营血虚滞妇人经水不调,脐腹作痛及崩中漏下,血瘕块硬等证。 注 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
内经上说:变化而赤,是为血。所在之处,就是心。因为这个,所以是心生血。
《灵枢·决气》:“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精微奉心,赖三焦受气的作用。就成血了。
受气,就是授气。所以心脾生血,其源在心,其化在脾,其成在肝,其出在肺。心就是炭炉子。 ![]() 方论 玉机微义曰:川芎血中之气药也。通肝经,性味辛散,能行血滞于气也。地黄血中血药也。通肾经,性味甘寒,能生真阴之虚也。当归血中主药也。通肝经,性味辛温,分三治,全用活血,各归其经也。芍药阴分药也。通脾经,性味酸寒,能和血,治血虚腹痛也。此特血病而求血药之属者也。
若气虚血弱,又当从长沙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即能生阴血也。辅佐之属,若桃仁红花苏木丹皮血竭者,血滞所宜,蒲黄阿胶地榆百草霜榴榈灰者,血崩所宜,苁蓉锁阳牛膝枸杞龟版夏枯草益母草者,血虚所宜,乳香没药五灵脂凌霄花者,血痛所宜,奶酪血液之物,血燥所宜,姜桂血寒所宜,苦参生地汁血热所宜,苟能触类而长,可应无穷之变矣。
丹溪治阴虚虚发热,于血药四物汤,亦分阴阳,血之动者为阳,芎归主之,血之静者为阴,地芍主之,血之阴不足,虽芎归辛温亦不用,血之阳不足,虽姜桂辛热亦用之,与泻火之法正治从治相同。
吴鹤皋曰:天地之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身亦然,故血者难成而易亏,夫草木无情,安能生血,以地芍能养五藏之阴,芎归能调营中之气,阴阳调和而血自生耳,若夫失血太多,气息几微之际,慎勿与之,盖四物阴类,非所以生物者也。当重用参耆以固欲绝之气,故曰脱血者,先益其气,否则川芎香窜,反能耗气,气血双亡而死矣。故凡虚损胃虚气弱之人,皆不宜多服。 ![]() ![]() 12 哲眼看中医 ![]() 匹夫结志, 固若磐石 采山饮河, 纵情游闲 陶冶情操, 非求禄位 不贪天下, 安然无惧 求医之道, 本心为善 淡泊自在, 医道宗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