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上血管瘤

 夷陵书馆 2017-01-14

折叠 编辑本段 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特点

1 ) B 超诊断" class="anchor-2">1 ) B 超诊断

B 超对肝内血管瘤的诊断具有简便易行 , 敏感性较高的优点 , 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检查方法 , 肝血管瘤往往由 B 超首先发现 , 其敏感性很高 , 甚至可检出 1cm 以下的小血管瘤 , 但其特异性不高。

( 2 ) X 线诊断

巨大血管瘤引起肝脏明显增大时 , 单片可以显示肝脏增大。胃肠钡剂造影 , 也可显示胃肠道受推压的表现。有时血管瘤钙化 , 表现为条索状致密影 , 有呈放射状排列的倾向,偶尔可见静脉石,多数肝脏血管瘤较小 , 也不钙化 , 所以单片和胃肠钡剂造影往往不能显示 , 只有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才能发现。由于其特异性不高 , 故临床上应用较少。

( 3 )肝动脉造影诊断

本法有相当的特征性,病灶的检查率和诊断的符合率均较高,可达 95% 以上。

( 4 )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诊断

一般认为血池扫描的特异性高, 阳性提示诊断价值几乎达 100% 。但其敏感性较低 , 小于3cm的病灶不易检出 , 而 3cm 以上的血管瘤 CT 表现常较典型。

( 5 )动态 CT 诊断

近年来由于 CT 的广泛运用 , 大大提高了肝血管瘤的检出率。 CT 能发现较小的病灶,利用造影剂的作用,对肝内占位病灶能做出较好的定性诊断,血管瘤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可达 95% 左右,但对直径 < 2cm 的血管瘤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 6 ) MRI 诊断

MRI 对含血管的病灶敏感性较好,肝血管瘤血管腔内含有缓慢的血液流动 , 其T1 及T2弛豫时间较实体瘤为长。本法的检出率较高,但价格亦较高。总之诊断肝血管瘤的超声及CT最为方便,而血池扫描与肝动脉造影为确诊手段。

诊断肝血管瘤怎样选择影像检查?

以上所例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其特点 , 多种检查手段相结合可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 率一般来说 , 对于肝内占位病灶 . 可先行 B 超检查 , 简便易行 , 不能定性者再行 CT 检查 , 若 CT 不能定性可进一步行快速增强动态扫描或 MRI 检查 , 对多项影像学检查都不能排除肝癌时 , 才行肝动脉影甚至剖腹探查。

折叠 编辑本段 检查特征

B 超对肝内血管瘤病的诊断具有简便易行,敏感性较高的优点 , 临床上肝血管瘤往往由 B 超首先发现,所以 B 超应为肝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肿瘤的图像常见有高回声型 ,低回声型和二者混合型 , 高回声型血管瘤 B 超的诊断符合率可高达 90%, 但低回声型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 总的 B 超诊断符合率可达 54.5~91.9% 。血管瘤典型超声表现为均质 , 强回声 , 边缘清楚及后壁声影增强的肝内占位 , 中心可出现小的低回声区。大约65%~75% 的血管瘤呈现上述典型表现,其余病灶呈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高回声也非血管瘤的特异征像 , 同样见于少数血管丰富的 HCC 、转移灶、腺瘤、 FNH 等病灶。总之 ,B 超检查血管瘤有一定的局限性,易误诊,诊断的符合性较差 , 需借助其它的检查手段。

同位素扫描能诊断肝血管瘤?

同位素扫描即核素血池扫描。先以 硫胶扫描显示病变部充盈缺损 , 具边缘清晰 , 完整 ,2 日后再以 99mTc 标记红细胞作肝脏血池扫描 , 有放射性积聚这一填充现象即血管瘤的特征。一般认为 , 血池扫描的特异性高 , 阳性提示诊断价值几手达 100% 。但其敏感性较低 , 小于 3cm 的病灶不易检出 , 而 3cm 以上的血管病 CT 表现常较典型。

CT扫描诊断肝血管瘤有何特征?

CT扫描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的问世是肝胆系疾病影像诊断一大进展,也是肝胆系疾病诊断学有飞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显示肝血管瘤特征时,CT扫描技术起决定性作用,要做到“二快一长”,即注射快、扫描快,拍片时间要长。平扫肝血管瘤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境界清楚,外形光滑或呈轻度分叶状,多数密度均匀,中心部可见不规则形更低密度区,它不能和肝癌或其他肿瘤区别。强化后即时扫描肿瘤由低密度较变为早期周边浓集的高密度增强影,中心浓染与肝实质等密度, 以后回复至平扫时的低密度原肿瘤中心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则不强化,有时呈延迟扫描图像。

MRL代表什么?

MRL即磁共振,是一种新兴的成像技术,它利用原子显示出来的磁性形成诊断图像,这些图像提供化学和解剖的信息在磁场中一个运动着的原子核显示出若干基本参数MRL成象中几个特别重要的参数如下:

T1旋转一点阵弛缓时间 T2旋转一回转弛缓时间 P原子核的密度 Q化学偏移 T1和T2的关系: T1 通常大于或等于T2、在液体中T2接近T 1在固体中 T1长、 T2短。在水中T1和T2约为35、在水中可延长到分、而T2缩短至10余45。SR饱和回信程序IR反转回信程序。

肝血管瘤在MRI成象中有何特征?

由于MRI对含血管的病灶敏感性好,且血管瘤血管腔内含有缓慢的血流动,在T1WI 期病灶表现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为此甚至直径为0.5cm的肿瘤也能被发现,同时利用肿瘤与肝信号的比值( T/L )及肿瘤的T2值比较,能较好地区别肝血管瘤与原发性肝癌。有人统计MRI诊断肝血管瘤其敏感率为90%,特异性为92%

折叠 编辑本段 实验室检查

一般来说,肝血管瘤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肝功能多属正常,AFP为阴性,少数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肝血管瘤病人甲胎蛋白会增高吗?

一般来说,肝血管瘤患者,甲胎蛋白不会增高,ATP定性试验为阴性。若病人AFP持续阳性,其值逐渐增高,应作肝脏B超CT或MRI等检查,以排除癌变可能。

抽血化验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人体血液总量成年人一般为4000~5000毫升,血液含有细胞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及液体部分(血浆),这些成分在体内都是新陈代谢的,如红细胞生存时间为120天,血细胞不断地从骨髓中发育出来。因此每人每次抽血400毫升是允许的,抽血化验一般不超过10毫升,所以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肝血管瘤应与哪些疾病作鉴别?

由于临床上肝血管瘤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只有瘤体增大时才有症状,大多是在体检时才发现肝脏有肿瘤不易做出确切的诊断。所以应与下列疾病相签别:小肝癌肝包虫病、肝非寄生虫囊肿。

肝血管瘤怎样与小肝癌相鉴别?

临床上肝血管瘤易与小于3cm的小肝癌相混淆,不易鉴别。一般来说可从病史、化验、 CT等辅助检查作出签别。小肝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多见于男性,病程短,全身情况差, 肝质地硬,压痛。甲胎蛋白(AFP)可为阳性;肝血管瘤肝炎,肝硬化病史多见于女性,病程长全身性况良好,肝质软,AFP阴性,但是肝硬化病例同样可合并血管瘤,有时肝癌与血管瘤可同时存在,因此必须重视CT表现。动态CT是小肝癌与小血管瘤鉴别的主要手段,两者早期均可出现显著强化,小肝癌往往是整个病灶强化,均匀或不均匀,而小血管瘤以边缘强化多见,两者明显区别在于峰值特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延迟扫描病灶是否缩小或出现等密度充填。少数病例动态CT仍然不能区分的可行CTA检查。增强效果差的CT图像对两者的鉴别价值不太。无论CT、MRI若发现病灶周围有假包膜存在则高度提示小肝癌诊断。部分转移性肝癌病例边缘强化很显著,类似血管瘤的早期增强表现,但延迟扫描可资鉴别。动态观察小肝癌终究会发展而肝血管瘤常历时数年不变。另外,血池扫描,肝动脉造影亦有助于两者鉴别。

折叠 编辑本段 鉴别方法

临床上肝血管瘤易与小于3cm的小肝癌相混淆,不易鉴别。一般来说可从病史、化验、 CT等辅助检查作出签别。小肝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多见于男性,病程短,全身情况差, 肝质地硬,压痛。甲胎蛋白(AFP)可为阳性;肝血管瘤无肝炎,肝硬化病史多见于女性,病程长全身性况良好,肝质软,AFP阴性,但是肝硬化病例同样可合并血管瘤,有时肝癌与血管瘤可同时存在,因此必须重视CT表现。动态CT是小肝癌与小血管瘤鉴别的主要手段,两者早期均可出现显著强化,小肝癌往往是整个病灶强化,均匀或不均匀,而小血管瘤以边缘强化多见,两者明显区别在于峰值特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延迟扫描病灶是否缩小或出现等密度充填。少数病例动态CT仍然不能区分的可行CTA检查。增强效果差的CT图像对两者的鉴别价值不太。无论CT、MRI若发现病灶周围有假包膜存在则高度提示小肝癌诊断。部分转移性肝癌病例边缘强化很显著,类似血管瘤的早期增强表现,但延迟扫描可资鉴别。动态观察小肝癌终究会发展而肝血管瘤常历时数年不变。另外,血池扫描,肝动脉造影亦有助于两者鉴别。

肝血管瘤与肝包虫病鉴别

肝泡状棘球蚴病左肝内形成浸润性肿块,无被膜,状似海绵,韧如橡皮临床上应与肝血管瘤相鉴别。但前者的特点是:

(1)病人曾生活在肝包虫病流行区。

(2)有羊、犬接触史,特别是与牧区运来处理不够严格的皮毛料接触史。

(3)肝包虫皮内实验阳性。

(4)嗜伊红细胞脑计数增多约占1/3的病例。

肝血管瘤会自然破裂吗?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自然病程长,大多数病人终生无症状,据临床观察及有关资料显示, 肝血管瘤发生自然破裂的机会是相当罕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肝血管瘤破裂亦可见到一般来说瘤体大于30cm或婴儿患者易引起破裂。常见的原因有外伤,穿剌,剖腹活检,举重,妊娠,分娩时急产,人工呼吸挤压胸部等,这些诱因均可增加肿瘤破裂的机会。

肝毛细血管瘤常见吗?

肝毛细血管瘤十分少见,据报导在国家医院50000例尸检中仅见一例,它虽非肿瘤但累及全肝,常伴有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史。

肝血管瘤危及生命吗?

血管瘤自发性破裂腹腔内大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这种病人的死亡原因。病人突然出现急性腹痛,伴有休克,因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在血管瘤窦内不断出现纤维--血凝块而导致循环中大量纤维旦白原的消耗,出血不易止住。死亡率高达80%。年龄愈小破裂的机会愈大。一组报告6例婴儿竟有5例发生出血其中3例死亡。

肝血管瘤检查时有何特征?

多数有症状型者可在上腹扪及包块,钝圆、光滑柔软、囊性感、无压痛、随呼吸上下移动并与肝相连。个别患者包块质硬,偶然在瘤体上听诊可闻及传导的血管音。

折叠 编辑本段 危害性

引肝血管瘤多属于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肝血管瘤发展缓慢,多数是通过瘤体本身的不断扩张的血管腔而增大,肝血管瘤周围界限清楚,不像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一般肝血管瘤瘤体本身不发生癌变,且预后良好

肝血管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它严重程度与否以它生长的部位、大小、速度而决定。肝血管瘤生长的部位如果影响了人体的器官功能,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例如长在脊髓腔内的血管瘤,会造成神经组织的压迫,甚至造成截瘫;长在眼眶中的血管瘤会压迫眼球,严重影响视力;位于肝包膜下,可能会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肝血管瘤如果瘤体直径小于4cm,无临床症状,且动态观察其静止不发展,一般不会破裂出血,即不严重,无生命危险,定期复查即可;如果瘤体过大的或囊壁薄,尤其靠近肝表面的血管瘤,加上血管瘤内血管和血液丰富,会因外力等因素可能导致腹腔内大出血,危及生命。因此肝血管瘤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临床症状及其生长速度、部位和大小而定。目前生物高分子介入治疗对肝血管瘤在临床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肝血管瘤的危害之一

肝脏血管瘤遏制了肝脏的健康功能,弱化了健康肝脏生成的先天基础,由于肝血管瘤附着于肝脏,随着它的逐渐生长,面积扩张,血湖增大。淤血增硬,血液增浓,使肝功能逐渐出现异常。

肝血管瘤的危害之二

肝血管瘤损害了肝脏的代谢作用。肝脏是人体内最活跃的代谢器官,几乎参与体内全部物质代谢过程,对维持生命十分重要。肝的代谢功能一但发生紊乱,整个机体将受到很大影响,肝脏的代谢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糖代谢,稳定血糖浓度,提供全身所需要的糖。

二是脂类代谢,肝脏分泌胆汁,有利于之类消化吸收,多种类由肝脏合成脂蛋白输出,胆固醇的合成含量反映肝功能的强弱。

三是蛋白代谢,成人每天合成的蛋白约98克,其中40%在肝脏合成,并完成蛋白质分析任务。

四是维生素和激素代谢,肝脏是储存多种维生素的场所和灭活激素器官,如性激素等。肝血管瘤瘤体的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静脉血管瘤畸形,使肝脏增大或增厚挤压胸腔。极易导致肝的各种代谢功能发生单方面的故障,从而使身体需要的某种物质代谢出现贫乏或过剩,破坏了肝脏代谢的均衡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