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加附子汤室性早搏

 柴桂苓 2017-01-14
①郑某,女,69岁,2000年10月初诊。40天前患感冒,自行服用速感宁及消炎药,3天后痊愈。愈后2天又因饮食不当患急性胃肠炎,口服西药,5天后痊愈。此后经常自感心悸、自汗,不发烧,无平卧困难。1周来冷汗、心悸加重,伴恶风,心电图示:R—R间期不等,>0.12秒,部分导联偶见QRS波增宽为0.16秒,形态异常,其前无过早P波出
现,T波方向与Q RS波群的主渡方向相反,S—T段随T波方向移位。诊为窦性心律不齐。偶发室性早搏。患者欲服中药治疗,故来就诊。诊见:面色咣白,倦息乏力,语声低微,触之躯干及四肢皮肤潮湿而凉,舌淡紫、苔薄白,脉促结代,证属阳虚自汗。处方:桂枝、白芍各9g,生姜3片,大枣10枚.甘草、制附子各6g。水煎服,每天1剂,2剂。二诊:症状微有好转,仍倦怠无力,时冷汗,恶风,触之躯干潮湿,肌肤微凉,舌淡紫、苔薄白,脉结代。处方:桂枝、白芍各10g,生姜3片,大枣12牧,甘草6g,制附子10g,2剂,三诊:服药后,患者自觉冷汗止,身体轻松,自行再服原方4剂后,心悸及倦怠感消失,但出现大便微干,舌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律齐。心电图示: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处方:茯苓、莱菔子、郁李仁、神曲各10g,枳壳、甘
草、山值各6g,陈皮9g,连翘15g。再服2剂告愈。


②王某,男,65岁。1999年5月初诊。述心悸不安,近日加重,偶伴冷汗、恶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偶发室性早搏;心肌供血不足,服心律平、地奥心血康等。心悸、恶风、冷汗不减,故来就诊。诊见:心悸、乏力,冷汗( 手触之前胸肌肤潮湿,语音清晰较有力,纳差,二便正常,舌紫红、苔白微厚,脉沉结代( 早搏7~8次/分) 。处方:桂枝、白芍、制附片、茯苓等各10g,神曲15g、大枣12枚,生姜3片,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3剂。二诊:心悸、自汗减轻。但劳累后仍心悸,恶风,冷汗,舌紫,苔薄白,脉结代。处方:桂枝、白芍、制附片各10g,生姜3片,大枣12枚,甘草6g,3剂。三诊:心悸减轻,冷汗已止,舌紫、苔薄白,脉转有力.偶见结代( 早搏约每分钟3~4次) 。处方:桂枝、丹参、制附子、白芍各10 g,生姜3片,大枣12枚、甘草、砂仁、降香各6g,3剂,水煎服。四诊:无心悸、冷汗,精种较佳,纳可,
已停服各种西药3天,未有不适。患者3周后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心肌缺血。嘱患者服用地奥心血康2月后随访,病情稳定,室性早搏未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