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论《伤寒论》中芍药的运用

 乐山有大佛 2017-01-15

芍药味苦、酸,微寒,入肝经。《神农本草经》记载: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攻坚积、止痛、利小便。”汪昂《本草备要》说: “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治血虚之腹痛。”《伤寒论》中用芍药者共 63 条( 加减 2 条:317 条、96 条) ,30 张方( 加减 2 方: 通脉四逆汤,小柴胡汤) 。与解表药配伍治疗外感表证者有之 ( 桂枝汤) ,与泻下药同用治疗里证者有之( 麻子仁丸) ,与温热药配合治虚寒证者有之( 附子汤) ,与寒凉药协同疗热证者亦有之( 黄芩汤) ,其用之广,实难一言而尽。虽然伍方众多,用之甚广,但其治疗机理不外以下六个方面。



 

1 养阴敛营

 

桂枝汤可调和营卫,治疗太阳表虚证,此证病机是营弱卫强,用桂枝解肌退热,以散表邪,芍药敛营益阴,不使汗泄伤营,二药同用,再加甘草、生姜、大枣的协同作用,使营卫和谐,邪去正安,确为调节肌表阴阳之良方。

 

少阴热化伤阴,虚烦不眠,方用黄连阿胶汤,方中芩连清心经之热而除烦,阿胶、芍药、鸡子黄滋阴养血,水足火降,心肾相交,芍药其功不小。由于芍药性寒益阴,在某些方剂内配伍芍药,除助他药发挥治疗作用外,还可以缓一些药物过于温燥之弊,如小青龙汤、葛根汤、真武汤等。

 

2 缓急止痛

 

芍药入肝经,养血益阴,可缓筋脉之挛急而止痛,特别对腹痛效果更明显。观《伤寒论》中用芍药止痛诸方,有以下几种情况。

 

2.1 治虚寒腹痛 芍药甘草汤,药仅两味,酸甘化阴,以养营血,既可补虚,又可缓急,不但用于阴阳两虚误治后出现的脚挛急( 29、30 条) ,而且治疗腹痛其效亦佳。

 

中阳不足,心脾两虚之“心中悸而烦”、“腹中急痛”治用小建中汤,制方特点,乃用饴糖甘温补中,桂枝、甘草温通阳气,姜枣补益脾胃,重用芍药即取缓急止痛之意。

 

2.2 治实证腹痛 《伤寒论》中 279 条,太阳病误下后,邪入太阴,出现虚中挟实的“腹满……大实痛”,用桂枝加大黄汤治疗,方中大黄二两,轻下其实,芍药倍增,缓急止痛,健脾和中,以防其虚。



 

2.3 治热证腹痛 96 条小柴胡汤,是治疗外感热病,邪入少阳的主方,方后云: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亦取芍药缓急止痛之力。治疗太少合病,邪热偏盛于少阳,自下利的黄芩汤,用黄芩清热,芍药与甘草酸甘化阴,既助黄芩清热,又缓胃肠之急,以止痛制利。

 

2.4 治其他部位疼痛 芍药可养血益阴,缓筋脉挛急,所以不但治腹痛有效,而且对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亦有作用。比如桂枝新加汤、真武汤( 316 条) 等,即含有止痛之意( 当然此二方用芍药,不仅仅是止痛,还有养血益阴,调理肝脾等作用) 。

 

2.5 芍药用量增大 《伤寒论》中凡用芍药止痛者,其用量大都增加,观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即可了然。临床试验证明,确如仲景所述,如肠炎、痢疾等腹痛里急,大胆倍用芍药,效果颇佳。

 

3 柔肝养肝

 

芍药味酸入肝,缓肝之急,养肝之血,有疏肝和肝之用。仲景制四逆散,治疗肝气郁结,阳气抑郁,不能透达于外的手足不温,悸或小便不利,腹中痛,泄利下重之证,除取芍药缓急止痛外,还用芍药配柴胡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用枳实行气破滞,甘草缓中和胃。肝气调达,郁阳得伸,诸证即除。大柴胡汤之所以用芍药,亦取其柔肝和脾,缓急止痛之功。他如桂枝加桂汤,治心阳虚奔豚证,方中芍药有理肝降逆之力; 真武汤之用芍药,除缓急止痛外,还有调理肝脾之效。



 

4 益脾和中

 

真武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28 条,头痛,发热,心下微满,小便不利) 方用芍药除缓急止痛外,还与苓术相配健脾和中以利水。麻子仁丸证,因汗多小便数,脾为燥热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大便秘结,方用枳实、大黄、厚朴破滞通下,麻子仁润肠通便,杏仁降肺气润肠道,用芍药养营血,益肝阴,健脾和胃,使下而不伤。

 

5 养血和血

 

附子汤证病机是少阴阳虚,寒湿阻滞,出现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骨节疼痛等证。既属虚寒,方中还用性阴偏寒的芍药,就是取其养营血,通血痹之功。同时,与附子同用,非但不会助寒,而且可缓附子之燥。

 

治疗因血虚寒凝而手足厥寒的当归四逆汤,亦用芍药活血通痹,并助当归养血。

 

桂枝新加汤证,病机乃汗后气血不足,筋骨失养,证见身疼痛,脉沉迟,方中所以加重芍药用量,除取其缓急止痛的作用外,还用芍药养血和血。气血充足,筋肉得养而痛止。同时,此证发热已退,加芍药还能减低桂枝的发散作用,而使气血调和( 可见加芍药一两,其方之义,迥然不同) 。



 

6 相使之功

 

芍药作用之多,用途之广,在《伤寒论》中体现甚明,但是,必与他药配伍,才能发挥其不同的效能,而此配伍又不能被他药所代。清邹澍《本经疏证》在论芍药时说: “虽必合他药始能成其功,实有非他药所能兼者。”说明了善用芍药者,必得善于配伍之法。观《伤寒论》所用芍药诸方,即可得到明确的回答。比如芍药虽能养阴敛营,必配桂枝才能调和营卫; 虽能缓急止痛,但寒、热、虚、实配方不同; 虽可柔肝养肝,必合柴胡才能尽施其用; 健脾和中,宜伴姜枣; 宜脾利水,当随术苓; 养血和血,伍当归为佳; 散寒通痹必佐桂、附。与热药配伍,能解寒邪之收引挛急,兼制热药之燥; 与寒药相使,能助清热之力,兼养营阴; 与表药合用可以治表,与里药相随而能入里。所以,要得芍药之用,必在配伍中求之,此乃仲景用药之妙法,实为不用心者,难以得之。

 

《伤寒论》中对芍药从不乱用,当去即去,比如第21 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胸,有的认为指中焦,实为上焦较洽,胸满,表明有气滞,故不能再用缓急酸收的芍药,以增壅塞。不但提示了本证的治疗方药,而且对使用芍药的禁忌又作了交待,充分体现了仲景用心之精细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本文来源:安淑芳.略论《伤寒论》中芍药的运用[J].光明中医.2015,30(4):688-6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