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记忆,那些年,那些事(原创首发)

 你是不一样 2017-01-15
春节记忆,那些年,那些事

——枯木

 

人的大脑是个奇怪的存储器,随着阅历的增多,生活的积累,脑细胞无时不刻在筛选更迭,在潜意识当中,她自己在替你做着抉择,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完全不是你的意志在做主。我们经常发现,前些年的事模模糊糊,反而是儿时的记忆怎么也难以忘却。

 

就拿春节来说,大多数人可能记不得去年春节的细节,但是小时候的过年情形经常出现在脑海中,尤其是亲人慈爱的面孔一一涌现出来,让人感到温馨喜悦,常常让人无端掉泪,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儿童时期,七十年代,全国普遍贫穷,人们平时省吃俭用,到春节不管怎样都要“犒劳”全家一番。一则是辛苦了一年,总该歇一歇了,二是辞旧迎新,期盼所有的忧愁都成为过去,祈求来年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过年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形式就异常隆重和虔诚。

水磨坊

作为北方人,小麦是主食。临到过年前就要排队磨面,那时候有两种磨面机,一种是水磨坊,离家十里路左右有一个,用水流带动,那大大的木轮随着水流旋转,随着磨盘的带动,黄色的小麦逐渐变成了白黄色的面粉。水磨坊在我记事的时候基本上不怎么用了,记忆中留下的是上下旋转的叶片、滚动的磨盘,以及那么的清澈那么的欢快的河水,河里游荡着的鸡鸭,还有欢颜笑语浣洗衣服的姑娘媳妇。

水磨坊

另外一种就是电磨,那时候农村刚通了电,大队里买了一个磨面机,由于速度快,可自动分离麸皮,人们就全部转向电磨。第一次磨出来面粉非常白,于是妈妈就用小口袋舀出来十余斤,用来过春节,然后再把麸皮磨一次,提高出粉率,和第一次磨出的面混在一起,面粉就显得黄了,这就是过了年后的粮食。当然,小麦永远不够,都是和棒子面交叉配合着吃,就这样往往到了四五月份就没有粮食了,只能在生产队预借。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天一定要祭灶,晚上摆上供品,最主要的就是灶糖,按照风俗,这一天灶王爷上天,人们期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所以就用糖瓜类的东西把灶王爷的嘴粘住,免得他老人家不说好话,当然也有贿赂灶王爷的嫌疑。小年后也是灶王爷难得的七天假期,因为到大年初一就要接神上岗,灶王爷就要开始一年的辛苦工作。

灶王爷走后,就可以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整个村子里都是一片狼藉整理的场面。扫房过后,在集市上买碗碟筷刷等餐具。风俗为“添丁添碗”、“快(筷)快发(刷)发”,都是讨个吉利,也是人们期望来年人丁兴旺,家业昌盛。

在临近过年的这几天,妈妈往往是最忙活的了,因为要准备过年的面食供品以及正月初五前的食品。老家那边主要是炸麻花馓子、炸丸子、蒸馒头、蒸枣糕以及花馍,有时间还要剪窗花,这往往不是一家人可以完成的工作,所以就需要邻居们互相帮忙,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大家边干活边聊天,相互开着玩笑,关系和睦,其乐融融。

父亲自然也闲不着,四处正理,修整家伙什,破柴堆煤,清扫积雪,把垃圾运到村外,也是整天忙碌。我父亲还有一个繁忙的工作,那就是写春联。爷爷和父亲书法都在方圆有名,所以一到过年,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会让父亲编对子、写春联,人们会买好红纸送过来,然后说明需要几幅以及场所,因为场所不同,春联自然不一样。过了腊月二十三,父亲基本上闲不着,家里炕上地下铺的到处是写好的春联,还要负责在纸背后写上名字,等干了后包好给人送去,有时候我们就代劳。

姐姐们也辛苦,除了帮忙家务,还要到河边浣洗全家人衣物,三九四九天异常冷,河里的水冒着汽儿,姐姐们长时间手泡在水里,都成了通红通红的,可从来没听姐姐们说累。爷爷年逾八十,整天也不闲着,除了砍柴烧火就是看书写字,有时候还给我们讲一讲典故,很多历史人物故事,都是那时候在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我和哥哥属于小孩子,和小朋友们整天瞎跑乱逛,疯来疯去,很少有帮家里干活,但是家里人都惯着我们,满足着我们欢乐的童年。

这样忙忙活活一直到年三十,然后中午洒扫庭院,张贴对联,窗贴窗花,院子里再贴上一个大大的福字。晚上一家人包饺子,剁馅切菜,全家动手,炕上放着案板,灶上煮着热水,那时候没有电视,只有一台收音机放着节目,具体是什么记不住了。饺子包的很多,足够初一吃,其中一个饺子里边包着硬币,看谁吃上预示明年有福。

子时以后,就要在院子里摆开供桌,陈列供品,点燃香烛,燃放鞭炮,全家祈福叩首,恭敬迎神。然后根据各路神祇安置神位香烛,让众神归位,保佑全家平安,最重要的是天地神,然后是灶王爷、土地爷、财神、祖宗神位,一一叩拜,然后才能上床休息,往往这一切仪式后就是凌晨两点了,这也意味着一年终于过去了,新的未来即将来临。


大年初一一早,烧火煮饺子,祭拜祖宗神祇,给长辈磕头拜年,祝福长辈长寿,让后才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吃饺子,吃完后小辈儿各找伙伴四处游玩放鞭炮、看对联,队部看人敲锣鼓,大人们要么在家中等亲朋上门聊天拜年,要么到别人家串门拜年,相互道着吉祥。这一天,水是不能外倒的,只能往家里提水,一定要用器皿把用过的水积攒起来第二天才倒掉,因为谐音积福(积水)。若有不慎打碎盘子碟子,也要说一声“岁岁(碎碎)平安”,总之,一切都是吉祥话,一切都是祝福语。

初二去姥爷家,磕头拜年,长辈们发压岁钱,虽然只有几毛,但是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一笔可观的私房钱,可以出去买一些零食,也可以攒下来买小人书看,感觉非常满足。正月十五前都是和大人一起走亲戚,或者别的亲戚来家拜年,平常吃不上的白面在正月里可以随意管饱,平常闻不到的肉香在正月里可以奢侈的说太油,平常穿不上的新衣可以在正月里尽情的向别人展示,平常不让摸的自行车可以大方的推出去和伙伴们学骑。


正月里,是孩子们的天下,是欢乐的海洋,是一年的小小梦想得以实现的喜悦,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然我们小时候的梦想不过是一本小人书,一个铅笔盒,惊喜就是能够收到一盒蜡笔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春节,我们可以忘却一年的劳累,抛弃一年的辛苦,激起幸福的憧憬,徜徉理想的未来,四处浓浓的年味笼罩着我们,感觉到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梦想都可以实现,那年月,回忆起来,真是充满着温馨,充满着慈爱,充满着和睦和精彩。


慢慢的年龄大了,我们逐渐迷失了自我,逐渐被现实所笼罩。虽然生活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钱财积累越来越多,但是总感觉到缺少什么,总感觉不到那种味道。尤其是春节,虽然遍地看上去欢天喜地,其实不少人内心却充满着忧郁,也许是钱味越来越浓了,年味越来越淡了,人心越来越远了。


 

说真的,我太怀念小时候的春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