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拔罐治疗常见病(百病解说)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17-01-15


     拔罐是中医外治疾病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它以罐为器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穴位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其既是一种治病手段,也是一种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

    常用的拔罐器具有火罐(常用玻璃罐)、抽气罐及水罐,普通针灸推拿门诊往往使用火罐较多。而常用的简单拔罐方法有闪罐(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局部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留罐(将吸拔在皮肤上的罐具留置一定时间,使局部皮肤潮红,甚或皮下瘀血呈紫黑色后再将罐具取下)(见图1)、走罐(先于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也可用温水或药液,同时还可将罐口涂上油脂。用罐吸拔后,一手握住罐体,略用力将罐沿着一定路线反复推拉,至走罐部位皮肤紫红为度)及排罐(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等。其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神经系统如失眠,运动系统疾病常见的腰背疼如腰肌劳损等具有良好效果。

    感冒:拔罐治疗普通感冒尤其是感冒早期效果好。感冒早期常见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不适,可见怕冷,鼻音加重。此时可以选取胸背部拔火罐以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穴位为主,如肺俞、风门、大抒、脾俞、胃俞等。因为部分感冒病人觉得后背发凉怕冷,甚至酸痛,此时可以先进行背部沿着膀胱经循行进行走罐,操作前先与背部抹上少量石蜡油起润滑作用(可另外加点风油精祛风解表)。走罐初次较疼,但因走罐刺激人体表部位大、具有连续性,沿着经络走罐,对疏通因感冒所致的经络不通有明显效果。刺激以皮肤发红或紫为度,往往可见走罐部位紫红色皮肤瘀点,俗称出痧(类似刮痧的痧点)。走罐治疗后予留罐,可加拔大椎、秉风等穴。留罐5~10分钟为宜,以防留罐时间过长引起拔罐体表皮肤起水泡。同时留罐期间注意背部的保暖。往往拔罐一两次之后感冒症状可明显减轻或全愈。但需切记:如果感冒后开始咳嗽或者伴有发烧,建议拔罐治疗的同时,应及时到医院看病配合药物治疗。

    失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失眠人数越来越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持续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多数情况下是一中身心疾病。拔罐治疗对缓解失眠具有良好效果,不少病人常可在拔罐中即得以入睡。患者取俯卧位,拔罐操作者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选取选择适当的玻璃火罐,患者背部可抹上石蜡油或其他润滑剂,然后沿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用走罐法自上而下走罐3~4次至皮肤微微发红为度,然后沿着背部正中督脉及脊柱两旁膀胱经从上至下各拔罐6~8个,注意颈肩部肌肉僵硬处可做重点拔罐部位,部分患者常因为颈肩部不适而导致失眠。留罐5~10分钟,以皮肤潮红或皮下微瘀血为度,隔日1次,5次为1疗程。但需切记:如果失眠是由于器质性病变引起如肿瘤等,拔罐效果差。另外,如果拔罐治疗5次后仍不见效,请到医院看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西医治疗。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的慢性损伤,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患者拍x线照片多无异常或见退行性病变。拔罐对缓解腰肌劳损腰部疼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此类患者腰部肌肉往往比较僵硬,可根据患者体型胖瘦选取中号或者大号罐具。拔罐先可以沿着脊柱两侧膀胱经来回走罐3~4次(走罐前涂抹润滑剂)。然后寻找按压最痛点,给予拔罐留罐,另外选取肾俞,膀胱俞,腰阳关(穴位位置见图2)等穴对称拔罐。由于腰肌劳损影响了整个腰背部肌肉的受力,胸背肌肉往往也会受到牵连,也可触及僵硬或者条索结节(俗称”筋疙瘩”),所以拔罐时胸背部也需顾及。可在胸腰背部拔罐,腰背为主,胸背为辅。留罐5~10分钟。以皮肤潮红或皮下微瘀血为度,隔日1次,5次为1疗程。同时适当锻炼腰背部肌肉。但需切记:如果腰部疼痛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请到医院看病,如明确诊断腰肌劳损,可行如上治疗。如果诊断为其他疾病尤其内科病症如慢性肾炎等,请相关内科医生指导治疗。

    在以上治疗过程中,拔罐前应消毒罐具,请使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拭玻璃管或者其他罐具,而一般拔罐的部位不需要消毒。拔罐时如果采用闪火法(即门诊常用的拔火罐方法),具体操作为:用镊子等夹住95%的酒精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圈随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皮肤。切记注意防火,保持屋内空气流通。如果采用抽气罐,可用抽气筒将罐内的部分空气抽出,使其吸拔于皮肤上即可。拔罐过程中,有时因为患者拔罐前有过度饥饿或者劳累等,容易出现晕罐如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等不适,应立即起罐,给患者口服温开水或糖水等常可缓解。如未能缓解或加重,需送医院治疗处理。留罐时间5—10分钟,如果留罐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皮肤起水泡。起罐时,一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另一手食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产生空隙,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起罐后,如果出现水泡(见图3),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过大,可用一次性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用少量紫药水涂抹消毒,这样伤口也容易收敛愈合。若出血应用消毒酒精棉球拭净。如果自觉拔罐部位皮肤痒,不可搔抓,几天内会自然缓解。

    但需注意,并非每一个病人都适合拔罐治疗常见病。如患者有以下疾病: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如稍微一运动就觉得憋气的冠心病患者):皮肤高度过敏或敏感(如皮肤一接触冷空气或者花粉即过敏,或一碰触皮肤即出现刺痛不适等)、传染性皮肤病(如水痘、麻疹、手足癣等)、皮肤溃烂部或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白血病等出血性疾病;精神分裂症等不合作者:急性外伤性骨折,中度和重度水肿部位(如外伤水肿72小时之内);活动性肺结核等。这类患者不宜拔罐治疗。

    只要把握好拔罐禁忌及注意事项,掌握好常见病的基本拔罐治疗方法。还是可以罐到病除。(马增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